初中语文课课前三钟新闻评论的实施和好处.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24966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课前三钟新闻评论的实施和好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课课前三钟新闻评论的实施和好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课课前三钟新闻评论的实施和好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课课前三钟新闻评论的实施和好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课前三钟新闻评论的实施和好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课前三钟新闻评论的实施和好处.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课课前三钟新闻评论的实施和好处马明琳 马兰永登县道顺学校 甘肃 永登 730300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初中生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狭窄,看问题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等弱点。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对教科书知识的单一性传授,更应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民生,而课前三分钟新闻评论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评论的过程是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面对问题,既要引导学生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敢于展示自己的主张,提出自己的看法,又要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形成正确剖析生活现象的能力。一、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新闻评论的具体实施 :1、选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上课之前,我会把前一天

2、及当天从电视和报刊上浏览的所有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梳理一遍,然后选取最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播报,如果能和当天所授的语文课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更好了。2、我来播报新闻,同学们来评论。即一条新闻一评论,评论完一条再进行下一条,通常三分钟时间内大概能完成一至两条新闻的播报和评论。每天的课前三分钟由我用简洁的语言对所选取的新闻事件进行概括性讲述。所述内容要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一定要事实求是,时间大概为一分钟左右。新闻播报完后由同学们对新闻事实加以评论,或对事件本身直接发表看法,或揭示事实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同学们可以有不同意见,不同思想,时间大概为两分钟左右。3、学生评论完后,老师及时进行点评。老师的点评主要是

3、对学生评论的内容、思想、创新等方面进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为下一次的新闻评论指明方向。初中生在新闻评论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如下:要么只重引述新闻事实不谈观点,要么就只发议论不谈事件,比较片面;点评缺乏自己的看法,喜欢在新闻事件中选取个别语句评论;评论分析时只从单一角度出发,不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部分评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甚至有点偏激等等,老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点评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评论,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老师在点评时不能一味的指出错误,而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评论中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

4、参与新闻评论活动的兴趣。以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在课堂上的播报评论为例:首先老师播报佛山2岁小女孩被车碾压身亡这则新闻:2岁女童小悦悦2011年10月13日晚在广东省佛山市接连被两辆车碾压三次,而在7分钟内两位司机和18名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还是一位拾荒的阿姨把她抱到路边并找到其妈妈,把她送往医院,最终在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因抢救无效离世。听完新闻后同学们群情激愤、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评论说:“是司机和路人的冷漠杀死了小悦悦”,有的学生评论说:“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使然,因为人们之间的各种误会和观念,导致彼此不那么信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便也滋生。就像现在大街上跌倒了老人

5、没人敢扶,是因为扶人者害怕自己遭讹诈,做了好事不讨好”,也有学生评论说:“拾荒阿姨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提倡”等等。随后教师就同学们的评论给予点评:小悦悦被碾压致死的事件告诉我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人的心态落差剧烈,社会道德水平在倒退,他们确实到了“道德”拾荒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看到,一边是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边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

6、敬的国家。最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语文课授课的内容散步,让同学们把课文里所反映的敬老爱幼、相互关心、体贴的深沉的爱和新闻事件所给予的启示进行比较。二、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新闻评论的好处:1、课前三分钟新闻评论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在课前三分钟新闻评论刚开始实施时,同学们只是对这种方式有一些好奇,课堂上也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应付,随便评论两句,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对老师所选择的各方面新闻越来越感兴趣,评论时也越来越有思想,越来越有深度,讨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不同观点的同学也会唇枪舌战一番。虽然每节课课前三分钟只会播报和评论一两条新闻,但收到的成效却很大。这种做法既培养

7、了同学们关注社会的习惯,大大提高了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2、课前三分钟新闻评论有助于学生阅读量、阅读面的提高。新闻评论实施半学期时,同学们在课外和放学后都会迫不及待的翻看杂志及当日的报纸,比如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学生天地、甘肃日报、中学生导报、兰州晨报等。这些报刊杂志信息含量大,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思路,让学生能受到思想上的熏陶。有的栏目还开辟有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可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趣。更令人兴奋的是,许多同学自己主动用零花钱购买并阅读新闻周刊、读者、学生天地等刊物,准时收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通过每天阅读各类报刊

8、或收看新闻联播上的新闻,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改过去阅读量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学生阅读面也得到了拓展,他们不仅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从新闻中了解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其它方面的知识。新闻以它所独具的时代性、及时性等特点,使学生自然地接近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3、课前三分钟新闻评论有助于学生爱国意识的提高。课前三分钟新闻评论能使学生及时地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学生们通过国内外的新闻事件,感受到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把“新闻评论”引入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而且佷受同学们的欢迎。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新闻评论,学生们都满怀期待,它已经成为我和学生们积极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新闻评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它不但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面,提高了学生的爱国意识。总之,在初中语文课课前三分钟开展新闻评论是非常有好处的。参考文献:1、 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 报刊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兰州晨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