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24742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第一章:概论1、 电子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和电子数字计算机(离散的数字量)。2、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根据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分为若干个代:电子管,晶体管,小、中规模的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甚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极大规模的集成电路。3、 冯诺伊曼存储程序的概念:5大组成部分,二进制,存储与程序控制4、 计算机的组成框图:5、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6、 计算机总线结构:单总线和双总线7、 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8、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机器字长、数据通路宽度、主存容量、运算速度第二章: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1、

2、 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2、 原码表示法:X=X/2n-X;补码表示法:X=X/M+X;反码表示法:X=X/(2-2-n)+X3、 模和同余的概念:4、 三种码制之间的相互转换:5、 机器数的定点表示法: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6、 浮点表示法:N=MrE;浮点数的表示范围,规格化浮点数。7、 ASCII字符编码,汉字国标码,汉字区位码,汉字机内码8、 十进制数的编码:8421码,2421码,余3码9、 数据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第三章:指令系统1、 指令的基本格式:操作码字段+地址码字段(一、二、三、四和零)地址2、 指令操作码的定长编码和变长编码:3、 编址方式:编址单位:字、字节、位

3、;指令中地址码的位数与主存容量和最小寻址单位有关。4、 指令寻址和数据寻址:分为:顺序寻址和跳跃寻址(直接、相对和间接)。5、 数据寻址的方式:立即寻址(立即数)、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地址)、直接寻址(主存中有效地址)、间接寻址(又分一级和多级,需要多次 访问主存)、寄存器间接寻址(主存地址放在寄存器中)、变址寻址(变址寄存器与指令给出的形式地址A相加)、基址寻址(基址寄存器的内容与指令给出的位移量D相加)、相对寻址(程序计数器的基准地址与指令给出的位移量D相加)、页面寻址(分为基页寻址:0与给出地址拼接和当前页寻址,PC的高位地址与给出的地址拼接)、自增型寄存器简址和自减型寄存器简址(寄存器内

4、容自动增量修改,指向下一个地址和自动减量修改)、扩展变址方式(变址和间址相结合:一种先进行变址运算,其结果作为间接寻址;先进行间接寻址,然后再与变址值进行运算)、基址变址寻址(基址寄存器中的值、变址寄存器中的值和位移量三者相加得到)6、 堆栈分为:硬堆栈和软堆栈7、 指令类型:数据传送类指令、运算类指令: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程序控制类指令(转移指令、子程序调用指令、返回指令)、输入输出类指令(独立编址、统一编址)第四章:数值的机器运算1、 加法器:全加器、进位的产生和传递。Ci=AiBi+(AiBi)Ci-1;串、并行加法器;分组并行进位方式;2、 原码加减运算: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取其绝对

5、值;若作加法,则两数直接相加,若做减法,则将减数先变成一次补,在进行加法运算;运算之后:有进位,结果为正,无进位,结果为负,则再应变一次补;、补码加减运算:参加运算的两个操作数均用补码表示;符号为作为数的一部分参加运算;若作加法,则两数直接相加,若做减法,则将被减数与减数的机器负数相加;运算结果仍用补码表示。3、 补码的溢出判断与检测方法:一个符号位:溢出=S+XY;采用进位判断:溢出=CsC1;采用变形补码(双符号位):溢出=S1S24、 带符号数的移位和舍入操作。原码:无论正负,符号位不变,空出微一律补“0”;补码:正数时符号位不变,空出位一律补0,负数时符号位不变,左移后的空出位补“0”

6、,右移后的空出位补“1”。舍入:恒舍、冯诺伊曼舍入法、下舍上入法、查表舍入法。5、 定点乘法运算:原码和补码的方法:原码: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取其绝对值;令乘数的最低位为判断位,若为“1”,加被乘数,若为“0”,不加被乘数;累加后的部分积以及乘数右移一位;重复操作;符号位单独处理,同号为正,异号为负。Booth乘法:参加运算的数用补码表示;符号位参加运算;乘数最低位后面增加一位附加为 Yn+1,其初值为0;由于每求一次部分积要右移位,所以乘数的最低两位Yn,Yn+1的值决定了每次应执行的操作;移位按补码右移规则进行;共需作n+1次累加,n次移位,第n+1次不移位。6、 定点除法运算:原码比较法、恢

7、复余数法、原码不恢复余数法(加减交替除法的实现)。补码除法运算:7、 运算器的基本组成:ALU,寄存器组,判别逻辑和控制电路。运算器的内部总线分为:单总线、双总线、三总线。第5章:存储系统和结构1、 存储器分类: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光存储器。2、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三级存储系统和两个层次。3、 在Cache和主存之间,增加辅助硬件,构成整体;在主存和辅存之间,增加辅助的软硬件,构成整体;Cache存储系统是为解决主存速度不足而提出来的;虚拟存储系统是为解决主存容量不足而提出来的。4、 主存储器由:存储体、地址译码驱动电路、I/O和读写

8、电路组成。5、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存取时间、存取周期、主存带宽)、可靠性、功耗。6、 6管的SRAM记忆单元电路、4管DRAM记忆单元电路、单管DRAM记忆单元电路7、 动态RAM的刷新方式:集中式、分散式、异步式8、 RAM芯片:SRAM和DRAM的不同。9、 ROM的类型:掩模式ROM、一次可编程、可擦出编程、闪速存储器。10、 主存容量的扩展:芯片数、位扩展、字扩展、字和位同时扩展;片选信号的产生:线选法、全译码法、部分译码11、 CPU对主存的基本操作;多体交叉存储技术12、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Cache的读写操作;地址映像(全相联映像、直接映像、组相联映像);替

9、换算法;13、 虚拟存储器:页式虚拟存储器、段式虚拟存储器第6章:中央处理器1、 CPU按要求自动完成对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处理;寄存器分为: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器地址寄存器、状态标志寄存器)。2、 控制器功能:从主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主存中的位置;对指令进行译码或测试,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以便启动规定的动作;指挥并控制CPU、主存和输入输出之间的数据流动方向。运算器: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执行所有的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3、 CPU的主要技术参数:字长、内部工作频率、外部工作频率、片内Cache的容量和速率、工作电压、地址总

10、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制造工艺。4、 控制器的基本组成:指令部件(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地执行成部件)、时序部件(脉冲源、启停控制逻辑、节拍信号发生器)、微操作信号发生器、中断控制逻辑5、 指令周期(指从取指令、分析取数到执行完该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机器周期(CPU周期,完成一个基本操作)、节拍(完成一次微操作的时间)、工作脉冲、多级时序系统(机器周期、节拍、工作脉冲);6、 指令运行的基本过程:取指令阶段(从主存取出送指令寄存器)、分析取数阶段、执行阶段。7、 微命令和位操作一一对应,微命令是微操作的控制信号,微操作是微命令的操作过程。8、 流水线技术:重叠控制、先行控制原理

11、、流水工作原理第7章:外部设备1、 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构成计算机的主机;外设主要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成批储存以及对信息加工处理的任务。分为:输入输出设备,辅助存储器,终端设备,过程控制设备,脱机设备;2、 磁记录介质:磁层与所附着的载体(软质载体和硬质载体);磁头:电磁转换元件3、 磁介质存储器的技术指标:纪录密度、存储容量、平均存取时间、数据传输率、误码率4、 硬盘存储器的基本结构与分类:硬盘控制器、硬盘驱动器、连接电缆;磁头,磁头定位系统;硬盘信息的分布(记录面、磁道、圆柱面、扇区):5、 硬盘的接口标准:ST506/412、IDE、SCSI以及硬盘参数的计算。6、 鼠标器的分类:机械

12、式、光机式、光电式等。扫描仪的性能指标:分辨率、色彩深度值、灰度值;打印机:针式打印机(支持多纸型、可多层打印)、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7、 CRT的技术指标:点距、行频和场频、视频宽度、最高分辨率、刷新率;LCD技术指标:分辨率、点距、可视角度、亮度、对比度、响应时间;视频显示标准:MDA、CGA、EGA、VGA、TVGA、XGA第8章:输入输出系统1、 主机与外设需要交换的信息:数据信息、控制信息、状态信息、联络信息、外设识别信息2、 端口指接口电路中可以被CPU直接访问的寄存器,若干个端口加上相应的控制逻辑电路才组成接口。3、 端口地址编址方式:独立编址、统一编址。4、 输入输出信息传送控制方式: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I/O通道控制方式5、 总线类型:CPU内部总线、部件内总线、系统总线(PC/XT总线、ISA总线、MCA总线、EISA线、VL总线、PCI局部总线、AGP)、外总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