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2445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童祥苓,1935年出生,京剧演员,工老生。江西南昌市人,自幼酷爱京剧,8岁学戏,先后向刘盛通、雷喜福、钱宝森等学艺,多演余(叔岩)派戏。后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余、马、麒各派剧目均能演出。童祥苓文武兼备,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善于刻画人物。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桑园会、群英会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前饰鲁肃,中饰孔明,后饰关羽;在龙凤呈祥中前饰乔玄,后饰鲁肃,不同人物的表演各具特色。据悉,当年出演电影版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演员中,目前在世并且仍留在国内的,只有“杨子荣”童祥苓一人了。童祥苓的夫人张南云也是京剧演员,而且还是梅兰芳的弟子。“文革”

2、中,京剧智取威虎山唱遍大江南北,成就了童祥苓事业上的辉煌,但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耽误了童祥苓两个儿子的学业。大儿子13岁当兵,转业后进了工厂,后来工厂破产,他被迫下岗;小儿子一心想学戏,可是几番努力没能进剧团,后来也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为了生活,童祥苓曾经和一家老小“下海”开了面馆,自己当起了“店小二”,在马路边上洗碗。直到今天,他几乎还是一人承担着3个家庭的生活重担。艺术人生:名伶的“卧底”生涯最后一颗子弹,或者留给对手或者留给自己;抛弃过去,以卧底身份周旋在黑色的世界这是他艺术生命里的颠峰。疏离亲人和朋友,拒绝信任、忍受孤独这是他现实生活中的低谷。在八亿人看八部戏的年代里,智取威虎山作为这八分之

3、一,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而这部戏里“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更是因为饰演了“杨子荣”改变了自己台前幕后的整个人生。 智取威虎山最早在1958年由上海京剧院排演,之后经过1964年到1967年的集中修改加工,成为了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之一。期间剧中的主要演员“杨子荣”走马灯似的一换再换,而最终被选中的却是当时已被打成反革命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的弟弟,“童家班”成员之一童祥苓。这一反复甄选后的决定让童祥苓在几年的时间里比任何人都要付出和忍受更多,演出“杨子荣”是他生活里的全部,是全体“童家班”得以昭雪的一丝曙光,但是演出“杨子荣”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不能演砸只能全力以赴。童祥苓像一名真正的卧底,没

4、有回头路的卷进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口浪尖里。 童祥苓自己形容他与智取威虎山剧组的关系是三进三出“威虎山”,他曾经写了一本书“杨子荣”与童祥苓,细述自己八岁学艺,师从马连良、后拜麒麟童的学戏经过,更详尽的回忆了自己饰演“杨子荣”一角的前后始末。在童祥苓的记忆里,智取威虎山是他人生的浓墨重彩。在1967年智取威虎山得到毛主席肯定并亲自修改后,童祥苓却因为和姐姐的关系离开了剧组。作为一名演员,那个时候他最多登上舞台的机会是挨批斗,在渐渐习惯了写检查挨批斗的生活的时候,童祥苓又被突击解放了。1969年他开始“戴罪立功”拍摄样板戏电影。1970年的“十一”国庆,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公映,它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

5、的“样板戏”。此时,童祥苓却又一次离开了“威虎山”。“文革”结束后,童芷苓的冤案平反,童家班昔日的辉煌却难以追回。 与张春桥争辩埋下祸根1935年,童祥苓生于天津。在他懂事时,大他13岁的四姐童芷苓早已是红透上海滩的头牌坤旦。为了培养这个童家最小的弟弟,姐姐不惜工本,为他广延名师。十几岁时,童祥苓便与二哥寿苓、姐姐芷苓、葆苓一起,令童家班扬名梨园。解放后不久,童芷苓率童家班一起进入上海京剧院,童祥苓每月可以领到350元工资,这在当时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到童祥苓20岁出头时,他在圈里已颇有名气,但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却是智取威虎山的主人公杨子荣。1964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剧组到上海选演员,童祥

6、苓经过考试和面试,最终被选中。凭借自己的天资、功底和勤奋,他出演的杨子荣得到了各方肯定。 1966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遭到抄家和批斗。而童祥苓当时正在北京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写了封信给姐姐,让姐姐好好交代问题,并且说相信姐姐是个好人。不料,这几句话成了他为姐姐“翻案”的证据。当时,童祥苓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脾气倔强的他甚至当面与张春桥争辩:“我说张书记呀,您说话好像没什么水平。你们说童芷苓是文化特务,可你们现在还在对她进行审查,并没有给她定案。没有定案,我给我姐姐翻什么案呢?”童祥苓就这样埋下了祸根。没过多久,他得了一个“为文化特务童芷苓翻案”的罪名。在批斗会上,冤愤交加的童祥

7、苓,晕倒在他演出过的舞台上。“解放时我才14岁,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集团,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一直是忠心耿耿的,我们怎么会是反革命?搞不懂!”屈辱、委屈、愤怒、绝望,让天性乐观的童祥苓想到了自杀,幸亏妻子当时拉住了他,并对他说;“你自己应该清楚,什么事都想开点,你不为自己想,还得为孩子想。”童祥苓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决定“为了家,一辈子屈辱地活着”。 杨子荣 重演杨子荣名扬全国1968年,因为要把智取威虎山拍成电影,杨子荣人选难以物色,童祥苓重新获得出演杨子荣的机会。当时在童祥苓看来,这不仅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创作机会,也是童家唯一可能“将功赎罪”的机会。但这个机会

8、又让他被人看作是“江青旗下的样板团成员”而遭到误解和排斥。尽管如此,童祥苓还是咬牙坚持了两年,最终将电影完成。由于被人误认为是XX的“嫡系”,童祥苓经常挨“整”。一次,他录“穿林海,跨雪原”一段,下午两点进棚,到夜里12点才出来,前后录了18遍,唱到后来实在唱不动了,童祥苓就开始给脖子上的声带肌肉注射,唱一会休息一会,最后几乎跪在地上。他对周围人说:“你们录多少次都不累啊,我已经不行了,我的生死就在你们各位手里。”等到这段录完后,童祥苓已是大汗淋漓,瘫倒在椅子上。 在北京录电影的两年,童祥苓在剧团内被人误解和挨整的同时,还不能回家和亲人来往。受姐姐童芷苓问题的牵连,他已被定性为“敌我矛盾”。每

9、日除了拍戏,还必须接受劳动改造。“早上起来吃完早点,两百人的碗筷要由我来洗干净。接着上班,上班回来吃中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又要洗完。洗完后又上班,晚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还要洗,洗完了有时还要开会。”洗碗和拍戏成了童祥苓一辈子无法忘却的记忆。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终于被拍摄成电影。童祥苓也回到上海,不久即被“搁置”起来,直到1976年。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他几乎没再排过戏,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放映,却使他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艺术特色:童祥苓文武兼备、他唱做全面,在学习余(叔岩)派的基础上,融入了麒派、马派的表演方法,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表演洒脱自如,善于刻画人物。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

10、前饰鲁肃,中饰孔明,后饰关羽;在龙凤呈祥中前饰乔玄,后饰鲁肃,不同人物的表演各具特色。代表剧目: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桑园会、群英会、失空斩、定军山、四郎探母、战太平、淮河营、汉宫春秋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生活历程:“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这是30多年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一段对白。“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这是时下在电视上热播的一个药品广告中的几句说唱词。 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一位经历过人生浪尖和谷底的人物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主人公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 塑造一代英雄杨子荣,是童祥苓京剧职业生涯中最为闪亮的部分,也为他带来宠辱交加的一生。

11、 1935年,童祥苓生于天津。在他懂事时,大他13岁的四姐童芷苓早已是红透上海滩的头牌坤旦。为了培养这个童家最小的弟弟,姐姐不惜工本,为他广延名师。十几岁时,童祥苓便与二哥寿苓、姐姐芷苓、葆苓一起,令童家班扬名梨园。 解放后不久,童芷苓率童家班一起进入上海京剧院,童祥苓每月可以领到350元工资,这在当时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到童祥苓20岁出头时,他在圈里已颇有名气,但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却是智取威虎山的主人公杨子荣。 1964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剧组到上海选演员,童祥苓经过考试和面试,最终被选中。凭借自己的天资、功底和勤奋,他出演的杨子荣得到了各方肯定。 1966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遭到抄家和

12、批斗。而童祥苓当时正在北京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写了封信给姐姐,让姐姐好好交代问题,并且说相信姐姐是个好人。不料,这几句话成了他为姐姐“翻案”的证据。 当时,童祥苓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脾气倔强的他甚至当面与张春桥争辩:“我说张书记呀,您说话好像没什么水平。你们说童芷苓是文化特务,可你们现在还在对她进行审查,并没有给她定案。没有定案,我给我姐姐翻什么案呢?” 童祥苓就这样埋下了祸根。没过多久,他得了一个“为文化特务童芷苓翻案”的罪名。在批斗会上,冤愤交加的童祥苓,晕倒在他演出过的舞台上。“解放时我才14岁,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集团,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一直是忠心耿耿的,

13、我们怎么会是反革命?搞不懂!” 屈辱、委屈、愤怒、绝望,让天性乐观的童祥苓想到了自杀,幸亏妻子当时拉住了他,并对他说;“你自己应该清楚,什么事都想开点,你不为自己想,还得为孩子想。”童祥苓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决定“为了家,一辈子屈辱地活着”。 1968年,因为要把智取威虎山拍成电影,杨子荣人选难以物色,童祥苓重新获得出演杨子荣的机会。当时在童祥苓看来,这不仅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创作机会,也是童家唯一可能“将功赎罪”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又让他被人看作是“江青旗下的样板团成员”而遭到误解和排斥。尽管如此,童祥苓还是咬牙坚持了两年,最终将电影完成。 由于被人误认为是江青的“嫡系”,童祥苓

14、经常挨“整”。一次,他录“穿林海,跨雪原”一段,下午两点进棚,到夜里12点才出来,前后录了18遍;唱到后来实在唱不动了,童祥苓就开始给脖子上的声带肌肉注射,唱一会休息一会,最后几乎跪在地上。他对周围人说:“你们录多少次都不累啊,我已经不行了,我的生死就在你们各位手里。”等到这段录完后,童祥苓已是大汗淋漓,瘫倒在椅子上。在北京录电影的两年,童祥苓在剧团内被人误解和挨整的同时,还不能回家和亲人来往。受姐姐童芷苓问题的牵连,他已被定性为“敌我矛盾”。每日除了拍戏,还必须接受劳动改造。“早上起来吃完早点,两百人的碗筷要由我来洗干净。接着上班,上班回来吃中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又要洗完。洗完后又上班,晚

15、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还要洗,洗完了有时还要开会。”洗碗和拍戏成了童祥苓一辈子无法忘却的记忆。 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终于被拍摄成电影。童祥苓也回到上海,不久即被“搁置”起来,直到1976年。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他几乎没再排过戏,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放映,却使他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1976年,受尽折磨的姐姐童芷苓从牛棚里放了出来。虽然童祥苓因为在“文革”中演过样板戏,成了说不清道不白的人物,但是童家班终于又能同台演出了。20世纪80年代,还想做一番事业的童祥苓同妻子一起承包了京剧团,一年下来上交了十几万元的利润。然而年终时,童祥苓却因为历史问题不能被评为先进。为此,他伤透了心。 1993年,因为“大儿子的工厂破产,小儿子想学戏没学成,两个人失业在家”,58岁的童祥苓决定提前退休,回家开店。为了筹措本钱,童祥苓参加了各种演出。经过一年奋斗,终于凑够本钱,在上海的一条小马路边上,开了个能够摆放五张台子的小面馆。 刚开店时,为了减少亏损、节约成本,童祥苓和家人一齐干起了洗菜、配菜、洗碗、扫地等力气活。有一次,童祥苓蹲在马路边洗碗,一个戏迷认出他后说:“童老师,您老辛苦了。”童祥苓朗声应答:“没关系,文化大革命时咱洗碗洗惯了,有基本功。” 开面馆的8年,是童祥苓感觉最开心的一段时光。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