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三次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24149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教学三次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将相和教学三次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将相和教学三次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将相和教学三次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将相和教学三次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相和教学三次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学三次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第一次教学设计马桥镇北营小学 尹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精神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中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二)难点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教学过程设计: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理清层次1、课文中有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相应的自然段。2、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4、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齐读。简单介绍历史背景。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要学的“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四、深入研读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我廉颇

3、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3.出示学习提示:(1)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4、。(3)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4、自学课文。5、交流自学情况。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他有什么能耐?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

5、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舍身救主不畏权势)五、知识拓展用一段诚恳的话劝劝气头上的廉颇。课堂小结: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练习与作业:1、写生字词。2、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个故事。板书设计:18.将相和隆重、典礼、丝毫、

6、抵御、侮辱、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将相和第二次教学设计马桥镇北营小学 尹辉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上卿、召集、推辞、胆怯、击缶、诸位、削弱、渑池、荆条、廉颇、蔺相如、和氏璧、无价之宝、负荆请罪”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识人物(课件1)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7、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我们崇敬不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司马迁的史记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去感知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吧。二、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生字新词。上卿、召集、推辞、胆怯、鼓瑟、击缶、削弱、允诺、渑池、荆条、诸位、廉颇、蔺相如、和氏璧、上大夫、无价之宝、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3讨论交流:(1)“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板书:蔺相如 廉颇)(2)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板书)第一个故事( 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三、细读课文,感受形象“将”与“相”之间是怎样从“

8、不和”到“和”的呢?(板书)(课件4)(一) 课文中那段文字直接写了他们的不和?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二) 感受蔺相如形象。设问导趣:那么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就凭一张嘴而没有能耐的吗?我们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好好研究研究蔺相如这个人。1抓住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蔺相如的语言,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学生读书、批注、讨论。)2交流感悟,情境促读(课件5)(1)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

9、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板书)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朗读:蔺相如此时说话的语气是理直气壮的,他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的勇敢无畏。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机智勇敢。面对强大的秦国,蛮横的秦王,蔺相如凭借自身的勇敢机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带回了赵国。假如你现在听廉颇说

10、蔺相如只靠“一张嘴”,你会怎么告诉廉将军?(蔺相如不仅仅靠一张嘴,更是凭借自身的机智和勇敢)师:蔺相如使和氏璧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他与秦王的第二次交锋。(课件6)(2)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什么?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舍身救主。(板书)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蔺相如不畏强暴,在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

11、当之无愧。假如你现在听廉颇说蔺相如只靠“一张嘴”,你会怎么告诉廉将军?(蔺相如不仅仅靠一张嘴,更是凭借他不畏强权、舍身救主的品质) 师:可是为什么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真的是因为害怕廉颇吗?(课件7)(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

12、起了很大的作用。蔺相如是怎么做的?(“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你认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说明他对敌狠,对友和的顾全大局的品质)(板书)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师:廉将军呢?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可最后为什么又负荆请罪了呢?(课件8)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精挑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二)感悟廉颇形象1观察课文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1)从 “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勇于认错、知错就改)(板书) (2)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为了赵国,

13、顾全大局)(板书)(课件9)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四、回归整体,迁移运用(课件10)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 (1)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三个故事各有情节,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 “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合起来便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2)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

14、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在旦夕。这在他们的言语中都有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能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2将相和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从人物品质上去理解,如机智勇敢、知错改错、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 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课件11)1本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希望今后同学们去读一读原著,也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2抄写、积累本课的成语。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板书设计:26 将相和蔺相如 廉颇(知错就改) 完璧归赵 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