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情简介.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240873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情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情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情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情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情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情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情简介.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情简介四川气候一全省气候特点 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多。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暖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

2、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主要气象要素概况 1气温 全省年平均气温15203,三大地形区中,盆地为141182;川西南山地为101203;川西高山高原为15154。年平均气温,最高在攀枝花市,为203;最低在石

3、渠,为15。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 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得荣最少,仅有3157mm。 3日照 全省年总日照时数为7822692小时,以四川盆地、川西南山地、川西高山高原的顺序递增。盆地内又呈自西南向东北增加的趋势。川西高山高原117

4、12692小时;川西南山地12042645小时;四川盆地7821575小时。全省以理塘最多,达2692小时;宝兴最少,仅为782小时。 三气象灾害 全省主要气象灾害可分为8类、101种,分别是:干旱(春旱、夏旱、伏旱)、暴雨、洪涝、秋绵雨、低温(春季低温、夏季低温)、大风、冰雹、雪灾。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其中尤以全国农业主产区的四川盆地受影响最大,有时伏旱和秋旱相连,形成伏秋连旱,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洪涝可发生于省内各地,其中又以凉山州南部和盆地西部、北部受影响较大。川西高山高原为全省降雹最多的地区。大风造成的灾害以盆地内和凉山州南部较为严重。甘孜、阿坝两州虽大风日较多,但地广人稀,损失一般

5、不大。 四各区气候概况 1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受盆地地形影响,多云雾,少日照,年平均阴天日数为181282天,盆地西南部为237282天,是国内阴天最多的地区之一,古人曾以“蜀犬吠日”来形容其阴云连绵的特征。盆地区年均降水量充沛,多数地区为9001200mm,约50以上集中于夏季,冬季雨量不足全年的5;受地形的影响,又多夜雨。 2川西南山地 川西南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带性极为显著,南部的金沙江河谷一月均温在12以上,以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5天的平均气温22为夏),全年无冬,不见霜雪。而海拔21002400米的昭觉、布拖等地则冬长夏短,35

6、00米以上的高山区全年无夏。有雨、旱两季之别,510月为雨季,集中了全年雨量的90以上;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量不足全年的10,旱、雨季节以南部和西部最为显著。 3川西高山高原区受青藏高原特殊地形和冬夏季风影响,川西高山高原全年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雨、旱季区别明显。夏季常形成近地热低压,并在地形影响下造成局部强烈对流,多雷雨冰雹。人秋受高空西风影响,气候干燥凉爽。冬季主要受冷高压控制,晴朗干燥。雨、旱两季划分与川西南山地大致相同。四川省自然灾害四川省幅员辽阔,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干旱、洪涝、地震、滑坡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亟

7、需得到有效的治理。 一干旱 盆地区为四川主要的农业区,由于东亚季风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干旱现象频繁出现,在各种灾害性天气中,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由于四川盆地冬、春两季比起同纬度的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冬干春旱现象突出。其中,春旱一般发生于3月4月上旬,持续3045天,主要影响区域为盆地内的成都、自贡、绵阳、内江、宜宾、乐山等地,常会影响早稻栽插,造成小麦结实率下降。初夏和盛夏由于雨期偏晚,雨量不均,又易发生夏旱和伏旱。其中,夏旱常发生于56月,通常持续3040天,主要影响区为绵阳、简阳、威远、内江、乐山、南充等广大地区,常导致早稻抽穗困难,中稻缺水干死和玉米不易授粉。

8、伏旱多发生于7月中旬8月下旬,持续时间一般为2040天,主要影响宜宾、南充等地,对中、晚稻生产影响较大。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春、夏、伏旱往往并非单独出现,而经常以春夏连旱、夏伏连旱,甚至春夏伏三季连旱的形式出现,其中,将近一半的年份都有夏伏连旱的情况发生。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扩大人工灌溉系统,对四川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二洪涝 四川盆地内的区域性洪涝灾害一般出现于59月的主要江河汛期和降雨集中时段。受地形影响,北川、安县、绵竹、广元、江油、都江堰、峨眉山等地受灾较多,其中,川北秦岭南麓的江油、广元一带所受影响最大。 从总体上看,四川省的洪涝灾害有东部盆地多,西部高原少;山地河谷区多,高原平坝少;

9、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点。全省的洪涝灾害多发区与全省的暴雨分布区基本一致。 三地震 四川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是地震较多的省份之一,其地震活动具有地域广、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本省的主要地震区位于东经105以西,其分界线大致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界相一致,地震活动区域约38万平方千米。据统计,从公元前26年到1999年9月,全省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6069级地震49次,5059级地震160次。其中,建国以来全省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4次,6069级地震19次,5059级地震86次,受灾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伤亡人数达3000余人。由于四川地震多为浅源性,对地表破坏很大。 全省地震活动区域可划分为

10、5个地震带和3个地震区,即:1鲜水河地震带。北西起于石渠邓柯,南达石棉田湾,长约530千米。属全新世强烈活动断裂带,其活动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均为全川之首。2安宁河一则木河地震带。北起石棉,南达云南巧家,全长约300千米。3松潘地震带。北起甘肃武都西南,南至四川茂县以北。4龙门山地震带。北东起自青川,经茂县、都江堰,南达小金,长约400千米。5马边地震带。北起峨眉,南达云南永善,长约150千米。此外,还有:巴塘地震区;理塘地震区;盐源地震区。 四滑坡、泥石流及其他 滑坡是四川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长江上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对铁路、公路、航道和城镇造成严重威胁。全省的滑坡危险区主要分布于

11、龙门山褶皱带、康滇南北向构造带、金沙江河谷、大巴山区和龙泉山脉等地,地貌特征以深切陡峻的峡谷和坡地为主。 四川泥石流沟的总数逾3000条,主要分布于川西山区。全省泥石流发生类型有激发、触发和诱发三大类,其中以雨水(特别是夏季暴雨)激发的泥石流数量最多。由于泥石流灾害具有在特定地区、特定气象条件下重复发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和治理,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四川省森林资源四川省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全省有树木种类3000多种,其中乔木1000多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一半,归510余属,118科。全省林地面积23231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802,人均028公顷。有林地面积117235万公顷

12、,灌木林地面积748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653983万立方米,人均1754立方米。人均森林资源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8,是全国主要的商材基地之一。 在全省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1723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46;疏林地面积9446万公顷,占407;灌木林地74842万公顷,占3222;未成林造林地499万公顷,占021;苗圃地05万公顷,占002;采伐迹地1549万公顷占067;火烧迹地069万公顷,占003。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14653983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13861014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459;疏林蓄积量243326万立方米,占166;散生

13、木蓄积量204098万立方米,占139;四旁树蓄积量345545万立方米,占236。活立木总蓄积为14653983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122668万立方米,年递增率为085。 郁闭度在02以上的林分面积106337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070;全省林分蓄积量为13861014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113018万立方米,年递增率083。 全省人工林分面积19403万公顷,占全省林分面积的1825;人工林蓄积量604114万立方米,占全省林分蓄积量的436。 四川是我国竹林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区之一,竹类植物较为丰富,约有617种(变种)、11属。大径竹以楠竹和斑竹为主。小径竹种类较多,全省竹

14、林面积282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41。 全省主要经济林有:木本粮油林油桐、油茶、板栗、核桃、油橄榄、乌桕等;木本果树林柑桔、苹果、梨、桃、李、杏、枇杷、石榴、龙眼、荔枝等;特种经济林漆树、白蜡、杜仲、黄柏、厚朴、紫胶寄主树等;其他经济林有茶、桑、棕榈、耳棒等。全省有成片经济林面积8073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89,上述经济林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拉。四川省土地利用四川省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多彩,拥有全国所有的8个大类、46个二级类,其种类之多居全国之首。全省共有耕地98861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348),园地88534万亩(占120),林地2787369万亩(占3800),牧草地2285195万亩(占311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6258万亩(占253),交通用地41104万亩(占0,56),水域167897万亩(占228),未利用土地787985万亩(占1074)。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国土面积列第5位,耕地面积列第6位。全省人均耕地124亩(截至1995年底),约为全国人均耕地(约1,65亩)的3/4,列全国第21位。全省的土地类型及分布利用特点如下: 1耕地四川省共有耕地面积988616万亩,主要集中于盆地底部,占全省耕地总数的733;其次为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地,分别占140和87;川西北高山高原耕地很少,仅占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