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24047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赢在不同的起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习惯上把学生群体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种类型,以期依据不同的学习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但反观其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后进生被高度关注,但学习信心并不足;优秀生被充分“信任”,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夹在“中间地带”的中等生被严重忽视,成为活跃在两极分化线上的最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一、掀开“瓶盖”,让优秀生跳得更高在我看来,优秀生就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得相对优秀或具有某一优势潜能的学生。而没有差异预设、缺少区别对待的课堂教学却往往会给优秀生罩上一个“瓶盖”,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

2、遏制。因此,要想让优生跳得更高,必须掀开他们头上的“瓶盖”。1. 提出适宜的挑战性目标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赞科夫的“高难度教学”原则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必须走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之前,必须落脚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通过让学生过紧张甚至沸腾的精神生活,把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变为现实可能,这一点对于优秀生的教学而言尤具指导价值。也就是说,较准确地把握优秀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适宜的挑战性目标,是避免他们“游刃有余地超前达标之后无所事事”的有效方法。比如,在模块型教材结构的复习课教学中,我会依据不同学习发展类型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不同的话题供学生选择或是复述型的,或是模仿型的,

3、或是创新型的。比如人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Module 8 Changes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讲玲玲一家家庭成员的变化,在新授之后的话题练习时,除了几位后进生选择了“说一说玲玲一家家庭成员的变化”外,大部分学生则“拿自己的家庭照片讲述自己家人的变化”,但也有一些优秀生饶有兴趣地选择了另外一个话题“说一说自己学校/家乡的变化”。实践证明,当给优秀生提出挑战性目标后,他们就可能实现超前发展,潜质就会得到充分挖掘。当然,这种挑战性目标必须是适宜的,是学生在已有水平基础上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目标。如学生在说熟练的基础上可以先提出背诵的目标,在能熟读或背下来的基础上再提出创设情景表演或综合运用语言完成真实任务的目

4、标。目标要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堂上已达到的认知水平自主认定,使其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2. 将个体优势智能转化为“场”效应实践告诉我,当某一学生的某种优势智能被激活并转化为巨大能量的时候,不仅自身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还会由此形成“场”效应感染其他学生,并点燃其他学生的学习激情,带动其他学生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比如,我曾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了对话背诵活动。首先,将班里四五个记忆力较强的优秀生“封为”“首席检查官”,鼓励其他学生努力背诵,一次背几个对话由学生自己决定,最先被“检查官”检查通过的学生,则郑重地任命他们为新的“检查官”,并大加表扬。这个活动发起之后,班级里掀起

5、了背诵的热潮,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到“检查官”那里主动要求检查背诵。不到两个周时间,班里有三十一名学生晋升为“检查官”,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背诵优秀生”的行列。二、给予关注,激励中等生积极作为中等生往往处于教师关注的盲区,被边缘化是他们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这也是导致中等生分化有的维持原状、有的“堕落”为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关注的需要和被肯定的渴望,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并非可有可无。那么,如何更好地关注中等生?1. 保证参与课堂互动的均等机会其实真正做到、做好这一点,并且持久地做到、做好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班额较大的课堂上,有的中等生甚至两节课、三节课都得不到发言的

6、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感觉非常“郁闷”,往往会精神“离场”,学习热情和学习劲头骤减。对此,我有一“招”非常奏效,就是增强课前教学预设和课堂现场师生互动的全体性和指向性,让包括中等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情绪饱满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对包括中等生在内的各个学习发展类型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学习反应和各自学习目标的可能达成程度做出较为客观到位的预测,比如,哪一个问题适合于哪个学习发展类型的学生回答?哪个学生需要给他(她)一个机会?对于他(她)来说,应该怎样设问最合适?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在把握整体学情的前提下,我会特别关注不同学习类型中的某一特殊的个体(他或她),比如在某个课

7、堂教学节点上,我会及时地捕捉以下课堂信息:哪类学生、哪个学生需要激励一下?哪个学生需要助推一下?哪个学生需要稍微等待一下?这样的“课前预设”和“现场捕捉”使得包括中等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合适机会参与课堂互动。在看似随机的提问、小组活动、游戏竞赛中,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中等生自然也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往往表现得特别活跃。2. 建立展现个人价值的有效机制学生大多乐于在老师和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比如许多学生经常自告奋勇地争着抢着去为教师送录音机、拿教本资料,对于这类“小事”,他们往往会“拿棒槌当针(真),非常负责地、一丝不苟地努力去做好。我由此产生灵感,想到了“项目负责制”其实教学中有很多事都可

8、以当作项目交给学生去做。比如,我把平时教学中批改作业、检查背诵、辅导后进生等一些常规性工作作为项目任务提出来,在全班招聘项目负责人,让学生自愿报名“投标”,并尽可能安排那些既愿意做、又有能力做的优生与愿意做、想尽力做的中等生一起合作完成。在做项目过程中,中等生得到了教师和同伴更多的关注、指导和赞赏,这使他们不再感觉自己是可有可无的“边缘人”。这种生命被关注、价值被肯定的感觉,以及在做事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大大增进了他们对教师、对同伴、对集体、对学习的爱,这种爱的情感继而转化为学习的源动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中等生跨入优生行列,优生的队伍不断壮大。3.通过日常交流传递爱与关注在我曾经做过的一项问卷

9、调查中,几位中等生给我提了这样一条建议:“徐老师,你和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我们多渴望课间能多和你一起交流啊!”这一建议让我幡然醒悟作为一名非班主任教师,自己总是踏着铃声上课、踏着铃声走出教室,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主要集中在优秀生和后进生群体,与中等生交流的机会太少了!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增加课间与孩子们在一起活动和交流的时间。有时候,我会有意识地跟一部分中等生交流学习或生活上的事情,有时候,又会跟其他类型的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个群体的孩子都能时时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心和关注。慢慢地,我发现,不仅是优秀生和后进生,原来班内一些不爱说话的中等生一下课也愿意围过来和我说

10、说他们看到的新奇事、说说心中的“悄悄话”。小学生特可爱,有个叫孙慧的孩子总是摇着我的手问我“老师今天有没有英语课了?我真想再上一节英语课!”有一次,当我走出教室、刚走下楼梯时,一些学生跑出来,站在楼梯口,大声喊:“徐老师,徐老师!”我以为有什么事,一回头,她们像一群小燕子一样爬在楼梯口的扶手上,笑着跟我扬手说:“徐老师再见!”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事实说明,这些似乎与学习并无关联的微不足道的师生交往,却往往会化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助推力。其实我想,当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化为学生对教师的依恋时,他们怎能不愿学,又怎能学不好呢?三、降低目标,引领后进生走向成功导致后进生发展受限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师忽视学生的

11、心理需求,师生关系僵化,欠缺的知识得不到及时补救等等。我认为较为关键的因素还有两个:一是为他们预设的学习目标过高,使其丧失了学习成功的信心;二是教学措施不当,使其产生了厌烦甚至逆反情绪。我认为,“不可救药”的后进生是极少的,只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绝大部分后进生都会在原有起点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1. 自主择标,让后进生保持住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的增强、学习信心的建立与巩固往往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设置属于后进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的、基于其学习背景和学力的学习目标,并且让其自主认定,他们就会有兴趣去做,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发挥出来,学习目标也容易达成。比如,前面谈到的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的“背

12、诵对话”活动中,尽管我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但班里还是有十余名的学生对此并不“感冒”。因为在他们看来,反正怎么背也背不下来,于是索性就完全放弃了。与其这样,为什么不调整目标,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去学呢。于是,我在班里提出了这样的“游戏规则”:优秀学生和中等生需要背下来的东西,后进生只需要读下来即可过关。实际运作下来,这十余名后进生仍然有差异,其中有两个学生连单词都读不好,我就让他俩自己确定达标标准,结果其中一个孩子选择一天读会一个模块的单词,我说“好,就照你说得办!”另一个孩子说,一个模块的单词自己不可能读完,只能读会四个,我说“四个就四个,每天先读四个!”孩子们马上有了兴致,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主动

13、请教小老师,或回家练习并真的达成了他们自主设定的目标。不断地达标会给他们带来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一周后,他们又主动要求提升自己的目标。在学生不断主动提升目标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他们建议,比如如果他们自己提的目标过高我会建议他们向下调整一下,过低,我会建议他们不妨向上提升一下。最终朝向的目标是在期末考试前在学习兴趣、自信和学习水平上都能够在自己原来起点上达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比如,那个把目标订为每天读会两个单词的孩子,一周后告诉我:“老师,我想每天读会10的单词。”,一个月后,他的单词识读基本上跟上了学习进度。在我的建议下,他又主动把目标提升为“每天读下一个模块的对话”。到期末考试前,他基本上跟上了

14、大队伍。不仅如此,他还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真爱学习英语,学英语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知道,是不断达标的成就感提升了他的自信,激发了他的兴趣。2. 动态纵比,让后进生体验到进步的愉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所以教师应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差异发展中的学生。也就是说,让后进生认定符合其“最近发展区”、适合其学习背景和学力的“低目标”,就一定要用其“低标准”去评价他。比如,若是某

15、一个学生自主认定的学习目标是每天读会四个单词,那么他果真读会了四个单词,教师就要给他像优秀生背会一个对话一样的肯定和赞赏,让他们也充分地体验到与优秀生、与中等生一样的学习达标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这些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延续下去,他们就会从一个小的进步走向另一个小的进步,就会有信心从一个小的成功奔向大的成功。除此之外,还应避免将其放在班集体中进行横向的参照性对比,要尽可能地并经常性地使其进行自身的动态纵比,即自己的今天和昨天相比,明天和今天比,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在学习态度上的进步,在思维水平上的进步、在合作能力上进步,在行为习惯上进步,在学习成绩上进步等,一个阶段可以重点关注一个方面的进步

16、,同时,老师要跟进在这一方面的激励性评价,这样更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激励更多的后进生更好地表现。3. 双向选择,让后进生在“民间”互助中努力达标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设置“低目标”,需要小步子前进,需要赏识激励,更需要方法指导的跟进,需要相应的帮助辅导。而“小老师”辅导制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问题是,“小老师”如果是由教师指定的,那么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因为在“小老师”帮辅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后进生不主动”、“小老师态度不好”等情况。于是,我采取了“双向选择、民间组合”的办法,即让优秀生和中等生自愿报名当“小老师”,让后进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小老师”来帮辅自己。这样双方合作得往往都非常愉快,帮辅效果也很理想。当然评价也要跟进对“小老师”,谁被选中的次数多且辅导效果好,谁就有机会获得“最有责任感,最富爱心的小老师”的荣誉;对后进生,谁学得主动且进步大,谁就会被评为“最佳进步小明星”。这样,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后进生学得投入、有效,“小老师”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