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236869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摘要: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需求,但目前参与流通的电子货币还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最后,电子货币的发展并不必然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关键词:电子货币交易费用货币政策 伴随着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货币作为商品的交易媒介也相应发生形态上的改变,至今已实现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演化。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货币将实现从“原子形态”向“比特形态”的转变,电子货币也将成为人类货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从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麦克纳马拉发明的信用卡到今天,电子货币已经拥有了各种智能卡、数字现金、电子支票、电

2、子钱包等多种形式。对电子货币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得: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电子货币产生的基本原因由于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传统业务所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微薄,这就迫使金融企业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弥颓势。这样一来,为丰厚回报而进行的业务创新就给电子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因为对于电子货币的提供商而言,发行电子货币既可以作为金融创新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又可作为一种新颖的服务手段来吸引客户以增加潜在的收益。电子商务的兴起内在地需要电子货币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在商业贸易中的深入应用,网上购物、虚拟交易等新的商务模式让人们有了新的消费体验的同时也感到支付上的不便。对能够快捷安全的进行支付的新货币形式

3、就有了内在的需求,电子货币不但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而且也具备了基本的货币特征,能够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所以电子货币在这种环境下迅速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给电子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没有信息技术和加密技术的高度发展,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包括各种信用卡、储值卡、数字现金等电子货币形式被普遍地接受并使用是不可想象的,由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除了要考虑能被普遍接受,同时对其的安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电子货币本身必须是安全的,而且应该同时被认为是安全的才可以广泛地进入流通;信息技术和加密技术的发展则对这一安全性给予了极大的保障。降低交易费用是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综观货币形态的演

4、化历史,都体现着这样一种内在机制,就是货币自身的物质价值与其代表的商品价值的逐渐剥离;同时其大小和重量也逐渐变小,慢慢地从可见演化为不可见;这些演变无外乎都是为了提高货币流通效率、降低货币流通费用、从而降低商品的交易费用,这也是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二电子货币成为独立通货的条件电子货币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过电子现金、数字现金、电子钱包和电子支票等形式,但实践中,这些电子货币都是在原有的现金或存款基础上发行使用的,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形式。2因为从理论上讲,电子货币要成为一种独立的通货形式,应具备如下条件。独立的支付手段作为一种独立的通货形式,电子货币被用来进行支付时,当其通过网络以数据信

5、息形式从交易一方转移到另一方时,钱货两讫,交易应随即宣告完成。但目前由于被认可程度不同和行业间的限制,电子货币在支付中并不被普遍接受。很多时候,只有将其同比例兑换为传统货币才能满足交易需求;而个人之间在目前还几乎无法直接通过电子货币完成借贷和支付。所以最终能标志支付完成的还是现金、存款形式通货的转移,真正体现交易信用的仍是被电子化、数字化前的现金或存款。所以电子货币要想成为独立的通货进入流通,独立的支付功能是必要条件。独立的价值尺度在行使价值尺度方面,目前的电子货币也还离不开传统通货的支持,这倒不是因为电子货币缺少货币价格标准3,这样的量度只是人为的一个约定基准,中国古代的货币度量就有文、吊、

6、两等多种,既然纸币可以沿用“元”,电子货币自然也可以。即使叫成“比特”也没有关系,这不是问题的实质。电子货币目前还不能执行独立的价值尺度,根本原因在于抛开了支撑它的通货后,它没有足够的信用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而且货币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受使用它的社会人的观念惯性的影响,当其与纸币共同流通时,还无法摆脱其影响,所以只能依赖纸币来充当间接的价值尺度。独立的价值贮藏手段电子货币目前的价值贮藏功能也依赖于传统通货,因为人们手中现有的电子货币还是用现金兑换得到的储值卡,或是由存款作保证的银行卡等,这样得到的电子货币还是以现金或存款为基础,当卡里的数字变小或为零时,还要再用存款或现金去补充

7、,所以这样得到的电子货币永远不可能摆脱持有者手中原有通货的数量约束。这样一来,电子货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是名不符实的。所以就此意义来讲,电子货币本身并不具备价值贮藏的功能。独立的发行方式一种真正独立的通货形式应是独立发行的,而不是以别的货币为发行基础。因为如果没有发行上的独立,它在流通中的独立性就是相对有限的,在出现信用危机时,就被要求兑换成支持其发行的原有通货,从而无法摆脱原有通货的影响。所以目前的电子货币还是在传统货币支持下流通的二次货币形式,是独立电子通货的前期发育形态。三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外有观点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大量减少公众对央行基础货币的需求,从而减小了央行的资产负

8、债规模,使得“未来的央行将成为只有信号兵的军队,它只能向私人部门指出货币政策的发展前景,却无法干预私人部门的政策预期和行为选择”,4这样一来,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就被削弱了;而且,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取代对央行货币的需求,甚至是央行提供的支付结算服务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就将失去稳定经济的作用,央行也只能相应淡出货币政策的舞台”。5央行在经济中的地位不会被取代首先,央行在货币发行方面的地位还无法被取代,这在上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其次,就目前社会信用发展状况来看,企业或私人信用还远未达到国家信用的高度。所以商业银行利用私人部门的系统进行支付结算的风险还很高,成本也很大,选择

9、央行进行支付结算服务相对而言仍是经济的;与此相似,央行最后贷款人的地位也还无人能撼。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会被削弱在短期内,电子货币的影响不仅不会削弱、相反可能会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一般来说,央行基础货币的变动是通过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率乃至总需求和实际产出,电子货币的发展首先导致货币乘数的扩大。根据以下的货币乘数公式,其中、和k分别是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和现金漏损率。电子货币的发展使得公众少用现金,对商业银行来说,也就是现金漏损率的下降。同时,商业银行也将其超额准备降到最低限度,因为电脑化可以使他们精确地计算每日所需的准备头寸。如果央行再取消法定准备金制度,则此三变量都大为缩小,

10、货币乘数将相应扩大。此时,基础货币供给小有变动,则整个货币供给就会大为增加,所以货币政策效果不是被削弱、而是因为“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大为增强了。在长期里,一旦人们根本就不需要央行的基础货币进行日常交易、办理结算等,货币供给量变动因此难以调控利率。那么上述货币政策的效果势必大为削弱。但是,以往的利率调控主要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来实现,密歇尔伍德福特根据新西兰的经验,提出在基本不改变货币供给量的条件下,通过对准备金存款的付息,可以实现对隔夜拆借利率的调节。该控制机制表现在下图中,其中BR表示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TR是央行控制隔夜拆借利率的目标,SCR是央行付给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的利率,D1和

11、D2分别是纸币和电子货币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需求曲线,D1比D2平坦是因为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电子货币条件下的基础货币需求比纸币条件下大为减少了。BR利率上的水平直线表明央行按既定利率满足所有的借款需求。SCR利率上的水平线表示对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付息的轨迹。央行的基础货币供给,表现在曲线的垂直部分,也就是在横轴的M上,央行决定的基础货币供给相对于市场日交易量较小,并且基本保持不变。在这个利率决定的机制中,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既定利率提供任意数量的基础货币,这个贷款利率高于央行欲控制的隔夜拆借利率,央行对准备金存款支付的利息则低于隔夜拆借利率。商业银行满足流动性需求后,将多余的资金按

12、存款利率存在央行账户上。因为当隔夜拆借利率位于贷款利率与借款利率的中间,就没有银行愿意以高于央行贷款的利率,从拆借市场上拆入资金,也没有银行愿意以低于央行存款的利率,将资金拆借出到拆借市场,它们势必在这个利率范围内,互相拆借资金,而不是把多余资金存入央行。“因为商业银行的交易规模很大,央行就没有必要再亲自参与交易”。这就是说,央行不必变动货币供给量,只要调节存贷款利率,就能将隔夜拆借利率控制在期望的水平上。这个利率控制机制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实践中相当成功。TheovernightrateundertheOCR6systeminNew可以看出,长期中,尽管电子货币对央行基础货币供给和需求的

13、影响都很显着,但是,它还无法改变这样的利率控制机制,这就是说,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时间中,只要适时调整操作方法,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发挥稳定币值和经济的作用。当然,这个论断的前提是,电子货币发展不能危及金融机构对央行结算服务和最后贷款人作用的需求。四结束语综上所述,虽然目前电子货币只是一种二次通货形式,但随着其不断的发展,成为独立的通货将是必然的结果,这势必会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审时度势,以便及时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和改革方向,从而有准备地迎接电子货币带来的各种挑战。参考文献:1BenjaminM.Friedman,DecouplingattheMargin:TheThreattoMonetaryPolicyfromtheElectronicRevolutioninBanking,InternationalFinance,MichaelWoodford,MonetaryPolicyinaWorldWithoutMoney,NBERWorkingPap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