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探究.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22861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探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探究河南省洛阳人民警察学校 王海龙一、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就与地位 所谓中等职业教育,一般是指进行中等文化基础教育或者培养中级专门人才,把具备上岗资格的初级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作为自己到培养目标的一种职业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是奠定中等职业教育根本属性到核心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的了显著成绩。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中、高相衔接、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2000年,全国职业初中近1200所,招生32万人,在校生近9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

2、0250所,招生411万人,在校生130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分别为45%和51%。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培训有了很大发展,每年接受各类培训的人员达一亿人次。大面积的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和实用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国家不仅需要培养知识和技术创新人才,也需要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因此,继续坚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极大的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中国政府加快经济和社会的一项重要方针。据悉,2001年,全国初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8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164万人。

3、与1980年相比,中等职业在校生规模增加了4倍多,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规模增加了11倍。这使得城乡广大新增劳动力和在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着卫十分重要作用,它是为现代化建设输送技术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力人才主要管道之一。 二、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新时期,从宏观上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职业教育要做大做强,必须加大改革和调整力度,否则大战发展目标不能实现。首先,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改变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中等职业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

4、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相关政策,已经不用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对中等职业教育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提出了迫切要求。第二,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终生学习体系的逐步建立以及高中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正在改变着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教育期望,促使教育体系必须进行调整,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空间。第三,改革和调整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中等教育的发展比较重视扩大规模和数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而对提高质量与效益的内涵式发

5、展重视不够。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办学效益不高、质量不高、活力不强、吸引力不强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加大调整力度,通过改革和调整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从微观上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十分清楚的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以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海淀区“上地”高科技实验区为例,博士、硕士学历的人才占7.5%,而中职学历层次的人才占25.7%。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

6、危机,不如说中职教育更需政策的保护与扶持,同时中职教育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比如,1、如何处理好高中扩招与中职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2、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问题,如何实现学员的“一技之长”的突破问题。3、如何拓展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出口,实现“终结性教育”的突破问题,4、如何对生源严重不足的中职学校实行积极的扶持保护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突破传统的“小作坊”问题等等。 三、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及分析 第一,市场因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服务机构”应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要求,二是作为一个产品生产者它应该满足劳动者市场要求,后者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已引起了严重,也都是在努力随

7、社会需求的变化在变化,而在具体操作上往往不是随市场而变化,而是随高等学校办学在变化。 第二,创业教育因素。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事实上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以把再就业陪训放在容易就业的第三产业,在再就业培训中强调和突出创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我国尤其是占人口主体的农村,由于近几年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就业空间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放慢。农村职业毕业的就业去向更加艰难。同时农村产业结构也面临着大的调整,传统农业的思想、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大批的创业者去奋斗、去开拓。近年来农业企业的发展和为农业服务的三产(包

8、括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的兴起也吸纳了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引起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但不能改善目前农村职业学校就也不畅的状况,其成就还可以为职业教育带来更大的就业市场,使之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第三,“替代”成本与质量有时因素。中等职业教育的“替代”途径包括学徒制、企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短期培训班等。无论就业人员选择何种职业教育与培训途径,都有一个成本问题即接受的成本(包括人力投资),中等职业学校不仅面临着提高教育质量问题,也面临着如何降低成本,使其具有竞争力的问题,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许多替代性培养方式对雇主和学员双方都有利,如学徒制,一方面学员给企业或雇主提供了一

9、定时期的脸颊甚至无成本劳动,另一方面学员学习到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的技术和在职业学校难以学到的社会、经营等实用知识,并且一般不用付学费或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中这种替代性培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大多在易从业、以创业的领域,如建筑、修理、服装、木工、美容美发、营销等。这些途径具有明显的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虽然这方面没有引起中等职业学校“正规军”的重视,但对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一问题相当突出。如果中等职业学校不在成本或质量上取得一定优势,对于以就业为目标的生源的吸引力将会继续降低。 四、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创新的主要思路与对策 (一) 办学

10、体系的科学化1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相对单一的办学模式,推动教育制度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实行教育对象、办学层次以及教育目标取向的多元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实行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办学模式,千方百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2. 调整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结构,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中等职业培训。要扩大高职发展规模的同时,发挥高职发展对中职的拉动作用,建立完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进一步拓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沟通的渠道。3.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强骨干示范性学校建设,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效益。中国现有两万多所中等

11、职业学校,校均规模只有654人,受计划经济条件下“条块分割”的影响,很多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存在“小而全”,严重影响了办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中国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盘活职业教育资源。中国政府已经规划用2-3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在当地政府的统筹规划下,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4.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1世纪初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将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认真分析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和青

12、少年学生、社会成员的就业需要,正在调整职业学校专业布局,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结合自身条件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形成优势,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5.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董会或管理委员会,促进学校管理的社会化,密切学校与经济和社会的联系。6.调整中等职业教育投资机制,建立各类经济主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的制度。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规模,是“穷国办大教育”。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都受到经费投入的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倡导

13、和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增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二)主导方向的创业化1、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市一中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中职毕业生再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期望值过高、依赖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这一切

14、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有关。这种教育不是增强认字我就业的潜能,却是鼓励人们拿高薪的职业,以至于乡村地区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断涌入乡镇、城市去寻找工作。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谋职者的需要,因此中职生的失业再所难免。2、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他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

15、会特别提出了创业教育问题。大会的只要工作文件指出,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和多变的需要,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必须包括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于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美国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此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这里指小企业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小企业,能广泛吸收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解决就业问题。 开展创业教育还要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相知识经济转变,产业结构正进行调整和升级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原有许多产业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而新兴的一些行业、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这些新兴的行

16、业、产业需要只是为基本要素,创业教育必须以此为背景展开。创业教育的是势必将带来新的大量的产业,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3、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施,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同时学校也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的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