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的解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22461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叉神经的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三叉神经的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三叉神经的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三叉神经的解剖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三叉神经的解剖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叉神经的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叉神经的解剖(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叉神经的解剖 二、三叉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的感觉根和细小的运动组成。感觉根上的感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叫做三叉神经半月节。自节发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运动根紧贴三叉神经半月节的深面,进入下颌神经。故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性。三支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 肌。三、1眼神经: ophthalmic nerve 自半月节发出后经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等 三支。四、(一)额神经 frontal nerve 最粗,在上睑提肌的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

2、的外侧支为眶 上神经;较小的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滑车上神经经眶上孔内侧的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 出眶,布于额部的皮肤。五、(二)泪腺神经 Lacrimal nerve 较细小,沿外直肌的上缘向前至泪腺2-3六、(三) 鼻睫状神经 nasociliary nerve 在上直肌的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 分出睫状节长根和 支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的粘膜和鼻下部的皮肤。七、2上颌神经: maxillary nerve 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出眶下孔称 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上颌神

3、经主要 分支有:八、(一)上牙槽神经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 神经主干发出, 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 上牙槽中支和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发出。 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九、(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的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发出的分支布于鼻 腔和腭部粘膜。十、(三)眶下神经 infraorbital nerve 为上颌神经本干的延续,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眶下管,再经眶下孔出眶,分布于眼睑鼻外侧部,上唇和颊部皮肤,在沿途发出上牙槽中支和前支。十一、 (四)颧神经较细小,在翼腭

4、窝发出,经眶下裂入眶,在眶内分为两小支,分布于颧颞部皮肤, 颧神经发出小支加入泪腺神经,主管泪腺的感觉和分泌(泪腺分泌为岩大神经在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 后,其节后纤维随颧神经分布至泪腺) 。十二、 3下颌神经 mandibular nerve 是混合性神经,经卵圆孔出颅在颞下窝内即分出许多分支。感觉 纤维分布于下颌牙齿及牙龈、口腔底、颊部的粘膜、舌的粘膜及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运动纤维主要 分布于咀嚼肌。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有:十三、 ( 1)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l nerve 以两个根起始,挟持着硬脑膜中动脉,然后合成一干, 在下颌关节后方转向上行,自腮腺上缘穿出,与颞浅动、

5、静脉伴行,分布于颞部皮肤、下颌关节、外 耳道的皮肤、鼓膜及耳前面的皮肤。在腮腺内发出一小支分布于腮腺,此支含有副交感纤维,来自舌 咽神经的岩小神经,经耳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十四、 (2)颊神经 buccal 自翼外肌两头间穿出, 沿颊肌外面前行贯穿此肌, 分布于颊部的皮肤和颊粘 膜。十五、 ( 3)下牙槽神经 inferior alveolar (dental) nerve 为混合性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沿翼内肌外 侧面下行,经下颌孔进入下颌管,在管内分成许多小支,分布于下颌牙齿、牙龈、终支从颏孔穿出称 颏神经,布于颏部及唇的皮肤和粘膜。在未进入下颌孔以前,下牙槽神经发出一小支走向

6、前下方支配 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十六、 ( 4)舌神经 lingual nerve 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行向前下方,在舌骨舌肌外侧越过下颌下腺上 方至舌尖。支配口腔底和舌前 2/3 粘膜的躯体感觉。舌神经在行程中有来自面神经的鼓索加入,故鼓 索内的味觉纤维随着舌神经分布到舌前 2/3 司味觉,故鼓索内的副交感纤维随舌神经到下颌下神经节, 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及舌下腺,支想腺体的分泌。十七、 (5)咀嚼肌支为数支,支配咀嚼肌。一侧三叉神经完全性损伤后,损伤侧的面部皮肤、角膜、 结合膜、鼻腔、口腔粘膜和舌前 2/3 一般感觉均消失,由于角膜感受消失故角膜反射不能引出。损伤侧咬

7、合无力,张口时下颌歪向患侧十八、 (6)附于三叉神经的副交感神经节:颅部经动眼、面和舌咽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到达周围 4 对副交感节换神经元,再发出节后纤维抵达效应器官,这 4 对副交感节均位于三叉神经干或 其分支附近。它们是: ( 1)睫状神经节 ciliary ganglion ( 2)翼腭神经节 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3) 耳神经节 otic ganglion ( 4)下颌下神经节 submandibular ganglion 。十九、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二十、 (一)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二十一、 中枢性病二十二、 异常放电即癫痫学说二十三、

8、 周围性病因二十四、 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主要是临近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二十五、 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的供血不足二十六、 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二十七、 家族性三叉神经痛二十八、 病灶感染和牙源性病灶感染学说二十九、 延髓空洞症和颅底肿瘤所致三十、 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后根,而临床和三十一、 实验研究提示三叉神经脱髓鞘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改变三十二、三十三、 (二)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三十四、 疼痛至少与以下 5 项的 1 项一致:三十五、 疼痛由三叉 N 的 1 支或 1 支以上引起三十六、 呈突发性、尖锐、针刺或烧灼样三十七、 疼痛剧烈三十八、 扳机点刺激

9、可诱发疼痛三十九、 发作间歇期完全无痛四十、 卡马西平治疗有效四十一、四十二、 (三)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四十三、 丛集性头痛四十四、 舌咽神经痛四十五、 蝶腭神经节神经痛四十六、 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四十七、 颞下颌关节痛和牙痛四十八、 不典型面痛四十九、五十、 (四)三叉神经痛目前的治疗技术:五十一、 1.无创治疗:卡马西平、加巴喷丁、阿米替林、针灸五十二、 2.手术治疗: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五十三、 3.微创治疗五十四、 (1)射频治疗:外周支五十五、 ( 2)射频热凝术: 半月神经节五十六、 (3)药物破坏性阻滞: 外周支(基层)五十七、 (3)微球囊压迫术: 半月神经节(可控性?)五

10、十八、 ( 4)神经根电刺激吗啡泵五十九、 4. 放射治疗 : 伽玛刀六十、六十一、 (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理论依据:六十二、六十三、 神经在70-75 C发生变性,停止传导痛觉冲动六十四、粗的有髓鞘纤维 75 C不被破坏六十五、 利用射频可控 ,逐渐加热法,选择性精确破坏感觉神经的痛觉纤维,相对保存触觉纤维 -即可除痛,又部分或全部保留触觉六十六、六十七、 (六)三叉神经节射频治疗适应症:六十八、 年老体弱的不适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六十九、 不愿意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七十、 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卡马西平或和苯妥英钠的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严重副作用的患者七十一、 口服药物

11、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七十二、 控制性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的患者七十三、七十四、 (七)常用射频部位:七十五、 眶上神经射频(眶上切迹)七十六、 眶下神经射频(眶下孔)七十七、 颏神经射频(颏孔)七十八、 翼腭窝射频(以二、三支为主)七十九、 半月神经节射频八十、八十一、 (八)颅底片辨认卵圆孔:八十二、 * 位于岩骨尖上方 双颧弓根部水平连线上三分之一交界处,腭骨向下延长线上八十三、 *内侧-破裂孔 ,外方-棘孔,八十四、 *下方-颈动脉孔、颈静脉窝 八十五、*内下方 -枕骨1、 颅骨中的卵圆孔:5、7、3、DSA中的卵圆孔:9、三、操作要点:10、1.标记体表进针点:11、 *患者仰卧位,颈下垫薄

12、枕,头略向后仰约5 10度。12、*方法为:患者双眼前视,患侧瞳孔下方,眶下为一标记的点;13、*患侧口角旁2.5cm处为一标记点;14、*患侧颞颌关节为一标记点;15、 连接眶下点口角旁点连线、与卵圆孔点形成一个面。连接口角旁点 颞颌关节点连线、与卵圆孔点形成一个面。两个面的交线为穿刺针所要行走的线路。16、湖南省马工堆医院疼痛科18、2、DSA投照角度:19、*颏頂位30度角、侧位21度角显示卵圓孔位于下頜骨伸支內側、上頜骨外緣外20、側、夕卜斜际上方。成最大直徑卵圓孔。头面部卵圓孔投影點為穿刺進針點。21、22、23、3、穿刺要点:24、 *第2 + 3支-口角外2.5cm,对着孔中央;

13、25、 *第1支-口角外3cm,对着孔内侧;26、 *第3支-口角外1.5cm,对着孔外侧;27、针尖与DSA投照光束中心平行进针,对准卵园孔到靶点,不需猜测和反复调节针尖的位置,减 少病人在穿刺中的不适感和创伤。28、*DSA下卵圆孔与三叉神经节关系29、 *透视影象学:孔的最内侧面是第一分支(最深)30、中央部分是第二分支31、外侧部分是第三分支(最表浅)32、*侧位透视:33、第三支一针尖在斜坡线下1mm34、第二支一针尖于斜坡线上35、第一支一针尖于斜坡线上 1mm, 3mm!湖南省马王堆医院疼痛科TrigminatFl昨 Electrode SystemDurol SacArochn

14、oid Parti:Compactc4、进入卵圆孔:*针尖进入卵圆孔,前推进非常痛,常心动过缓,清醒病人给静脉麻醉药;*老人应密切监测 EKG, HR低于60次应静注Atropine 0.5mg ,提高心率后继续穿刺 *同时改为侧位片进针5、侧位片的影像学特点:*四重叠:37、38、39、40、41、42、43、44、45、46、47、48、颅底重叠 垂体窝重叠 耳道显影重叠 斜坡显影清楚50、6、进入半月神经节:51、 *从侧位片上能辨认岩骨和斜坡影象,针尖在蝶鞍底下方5 - 10mm处进入神经节52、*缓慢进针直至接近斜坡线。53、54、55、四、注意事项:56、57、1、进入三叉神经节:58、 从侧位片上能辨认岩骨和斜坡影象,针尖在蝶鞍底下方5- 10mm处进入神经节59、缓慢进针直至接近斜坡线:60、62、2、进针深度的把握:63、*第三支治疗:针尖斜坡线下(射頻針尖剛進入卵圓孔)64、*第二支治疗:针尖斜坡线上(绝对不能超過斜坡)65、 *第一支治疗:针尖斜坡线上3mm (第一支原則上不在节內完成)66、*针芯拔出时,脑脊液缓慢滴出,表示已经穿过 Meckels腔硬脊膜67、69、3、电刺激测试:70、*50Hz频率, 0.5V,靶神经明显酸麻感71、 *第一、二支:确认在2Hz, 0.4V以上无咀嚼肌收缩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