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22315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身工教案、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 回忆有关消息与报告文学的文体知识:二、 介绍作家作品(见练习册)三、 文章的结构把握四、 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1分别朗读1-6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 )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B先写群体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1) 试用一个词概括

2、穿拷衫裤的男子的形象。(2) 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环境的特点。(3) 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小便。”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 这句话用了七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个句子描写的情况。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这个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5) 第3短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6) 前

3、六段和第7段都写到包身工住宿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7) 前七段写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绍恶劣的住宿条件,这是群像的描写,写的是“面”,作者还写了群体中的个体即“点”。“点”写的是谁?2文章的第二、三部分也有“点”的描写。请同学朗读第16-18段、第28-32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有重,表现有主有次,第16-18段的场面描写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有老板娘的奸?(3)分析打杂的是怎样给“芦柴棒”“医”病的。把第18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

4、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4)选材要有典型性的材料,第28-32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小福子受到哪些人的惩罚?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3 全班朗读第35-50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析第35段,并回答:(1) 这一段是写什么的?(2) 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3) 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内容。(4)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分析:第36-47段主要写什么?第二

5、课时一、 分析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是如何造成的?包身工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第7-11段: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第15-22段:由“芦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第34段: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第25-32段: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二、 学习文章的最后三段(第48-50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3第4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黑夜,寂静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