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前预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22086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前预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前预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前预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前预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前预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前预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把栏杆拍遍引人入胜我们在欣赏宋词时,豪放一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其中辛弃疾的词更为别具一格。他把自己理想付诸收复河山的战斗中,是一员骁将。但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时,他只能通过笔来抒写自己壮志难酬的郁愤,所以,他的词读来总是让人感到沉郁而壮怀激烈。梁衡是通过解读辛弃疾因武途政路不通而成为大词人的典型个例,说明一个普遍哲理:真正的诗人,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只有被大事件(包括社会、民族等矛盾)所挤压、扭曲、磨练、锤打,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有了这种感悟,再加上知识的积累,艺术的升华,就会写出既有人生感悟又有高超艺术的好词来。引用清代诗人赵翼的诗句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

2、桑句便工”。课 前 预 案一、文本信息1.作品信息把栏杆拍遍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文章,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文章较多的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词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作家剪影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

3、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二、基础知识(一)正字音1易读错的字行伍(hng) 蹂躏(ln) 纸笺(jin) 麾下(hu) 整饬(ch)妆奁(lin) 肘腋(zhuy) 的卢(d) 遒劲(qujng) 媲美(p)淬火(cu) 地壳(qio)2多音字行劲数进行(xng) 劲头(jn)行伍(hng)树行子(hng) 遒劲(jng)道行(hng) 著难 难熬(nn) 著作(zh) 难民(nn) 执着(zhu)(二)识字形lin(练)达 (chu)捶打 lin(炼)字 千(chu)锤百炼 (三)释词义 1.行伍: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

4、十五人为行。 2.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3.血气方刚:形容年青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4.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5.凛然:恐惧、畏惧。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6.磅礴:广大无边的。扩展,充满于的。 7.金戈:金属制的戈,配有铁甲的战马。形容战士的雄姿。指战争。 8.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9.驰骋: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10.赋闲: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11.苟安: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 12.浅尝辄止:微微品味一下就停止。比喻只有表面的兴趣或喜好而不往深

5、处研究。13.诽谤: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14.独裁:独自裁断权威或权力。实行专制统治,独揽大权。 15.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16.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17.浅斟低唱:微微地喝酒,小声地吟唱。(四)辨近义1.心酸辛酸辨析:“心酸”心里悲痛,主谓结构。“辛酸”比喻痛苦、悲伤,并列结构。例句:(1)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_、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辛酸)(2)她接受了他的追求,开始的却是一段_的恋情。(心酸)2.煎熬难熬辨析:“煎熬”着重指精神上受到折磨,一般用于书面语。“难熬

6、”着重指肉体与精神上受到痛苦而难于忍受或生活下去。例句:(1)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_。(煎熬)(2)第一次觉得,七八月是如此的_。以前读书时总盼望着七月的来临,因为七月意味着暑假。(难熬)3.爆发暴发“暴发”指事物突然发生,包含“气势猛烈”之意。所涉及的对象多为具体事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2)突然发作:山洪暴发。“爆发”原指由于爆炸而突然、迅猛地发生,如火山爆发。引申指由于事物的内部因素所促成的突然的、气势猛烈的活动,涉及对象基本为抽象事物,如战争、革命、起义、力量、情绪、巨大的响声等。例句:(1)一批

7、湖泊专家分析研究后认为,今年太湖蓝藻_的可能依然存在。(暴发)(2)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_力。(爆发)4.时代时期“时代”侧重在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阶段,也可以指个人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所包含的时间一般很长。例如:这震憾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时期”侧重在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能受“长”“短”“好”“困难”等表明具体特征的形容词修饰,而“时代”则一般不受这些形容词修饰。如:他所从事的工作,在一段时期属于国家的机密。例句:(1)他的成名,要有_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时代)(2)文

8、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历史_,(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群星争艳、人才济济的光辉_。(时代)5.期间其间“期间”是指“某段时间内”。例如:会议期间。“其间”是“其中”“那中间”的意思。“其间 ”可用于指时间、空间及其它方面。例如:他上了四年大学,其间多次获奖。 这段山路很长,其间有几个山洞,可以避雨。 从用法上说,“其间”前面不能加修饰语,“期间”前面必须加表示时段的修饰语。例如可以说“这期间”,不能说“这其间”;可以说“在部队工作期间”,不能说“在部队工作其间”;可以说“他插队三年,其间到水库工地劳动了半年”,不

9、能说“他插队三年,期间到水库工地劳动了半年”。例句:(1)今年全国高考_现场查获违规考生2219人,占实际参考人数的万分之二点三,高考违规率比2008年万分之二点六进一步下降。(期间)(2)他时而被夹_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其间)三、预习思考1. 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的话概括。请你思考: 【答案】(1)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英雄。“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

10、,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2)饱含血泪的词人。“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2. 辛弃疾有“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抱负,但这种抱负却不能实现,所以他有着悲愤、忧愁心情,文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请你思考: 【答案】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

11、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1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