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史笔记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21950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语言史笔记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方语言史笔记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方语言史笔记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方语言史笔记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方语言史笔记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语言史笔记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语言史笔记2.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古时期 一、阿拉伯的语文学研究 (一) 阿拉伯及阿拉伯语概况 (二) 古阿拉伯语文学派及其贡献 阿布尔阿斯瓦德(Abul Asvad)-阿拉伯语语法的奠基者。他研究对象主要是古兰经。 萨卡费(Sakafi波斯人),写过70多篇论文,企图对阿拉伯语的语法规律作系统阐述。巴士拉学派: 代表人物西巴维希(Sibawaihi)-写出第一部有系统的阿拉伯语语法-书(Al-kitabu)。 书的内容:首谈词类,确定名动形的定义,叙述了主格、属格、宾格、呼格的形式,助词、代词、数词的用法和名词、动词的构词法,然后谈句法,之后举出一些阿拉伯语的语音现象和词源现象。 哈里尔编出了第一部阿拉伯语词典,建立了阿拉

2、伯诗律的体系。库法学派: 代表人物基赛(AI-Kisai),给后代留下了许多阿拉伯语文学的著作,包括深受欢迎的阿拉伯语语法简明指南。 两派的特点 巴士拉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偏重于古典阿拉伯语语法的研究;库法学派不仅研究古典阿拉伯语,而且着重研究了一些活的、游牧部落的语言。他们对确立阿拉伯成语和同义词的研究都有贡献巴格达学派:到10世纪,巴士拉和库法两个学派合并成的第三个学派。 代表人物是古太巴。曾编写口语句法指南一书,提出了许多有关成语的问题。从11到12世纪,阿拉伯语文研究逐渐进入了它的古典时期的末期,其特点是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语法和词典的编纂上。 波斯人札马赫沙利编阿拉伯波斯语词典。 伊

3、本西德阿拉伯语词典(十七卷,11世纪) 萨加尼编浪漫(二十卷,13世纪) 曼殊尔编阿拉伯语词典(二十卷,14世纪) 费鲁札巴底编了一部六十卷的大词典,只有两卷称为海洋流传到现在。 另有为实际需要编的通俗语法和修辞著作。如萨加基的标准修辞学课本、马立克简明语法、伊本希沙姆的一套通俗语法书等。从16世纪起,阿拉伯语文研究走向衰弱。到18世纪,阿拉伯国家相继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阿拉伯科学文化经历了真正的危机。(三)阿拉伯语文学的成就、特点及其影响 阿拉伯的语文研究在古代曾受印度人和希腊人的影响,但因为阿拉伯语是闪族语言之一,跟古印度梵语和希腊语有很大差别,因此他们没有照搬古印度和古希腊语文

4、研究的成果,他们只是借用了印度语文学和希腊语文学的某些一般范畴和分析描写的原则,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语文研究之中,在应用上往往有自己的特殊解释。 古阿拉伯的语文学家在研究他们的语法的时候,极其精确地分出了闪族语言所特有的由三个辅音组成的词根,并注意到其间元音的变化和个别辅音所起的特殊作用。 例如,kataba (他写,过去时) katabat (她写,过去时) katib (写者,即作家) kitab (被写者,即书)这几个词中,表示词汇意义的只有 ktb 这三个辅音,即词根,其余的元音和辅音都是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成分。这一点后来对于欧州的语法理论,特别是十九世纪初对于德国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波普

5、(F Bopp)和格里姆(T Grimm)等人都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欧洲人之知道有词根的概念和名词、动词等的构词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受了印度语文学和阿拉伯语文学的影响。在语音方面,早在西巴维希的著作中就已根据发音的物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确定了各种语音的类型,如清音和浊音、紧张音和非紧张音、开音和闭音、高音和低音并指出它们的发音部位。这些原则一般都是符合语音科学的原理的。 阿拉伯语文在书写上用一种很特殊的阿拉伯字母。这种字母一般只代表辅音而没有元音,同一个字母在词头、词中和词尾或独用时各有不同的符号,书写时自右至左横行。这个体系,直到现在,除阿拉伯文以外,其他如乌尔都文、波斯文、马来

6、文以及好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都还在使用着。土耳其文和印度尼西亚文从前也采用阿拉伯字母,后来才改用了拉丁字母。 古阿拉伯语文研究的最主要成就不是在语音和文字方面,也不是在语法方面,而是在词汇、修辞和词典编纂方面。阿拉伯语的词汇丰富多彩,古代阿拉伯的语文学家曾花了很大力气把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分门别类编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词典。例如关于“剑”这个词,他们就收集了五百多个同义词,“狮子”一词也收集了约五百个同义词,“骆驼”一词则收集了一千多个同义词,甚至“灾难”一词也收集了四百来个同义词。当然,他们在这些同义词的处理上是存在着缺点的,因为没有注意到其中哪些是文学语言的词,哪些是方言词或古词语,哪些

7、是一般使用的,哪些是有特殊用途的,并分别加以说明,但他们在收集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是足以令人起敬的。二、中世纪欧洲的语言学研究 (一)概说 1、两个阶段和两大事件 中世纪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5.AD 1100年 后期:1100 1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两大事件: 基督教的传播“中世纪”是指欧洲历史上,从作为文化和行政统一体的罗马帝国的崩溃(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通称为“文艺复兴”、并一般视为近代史开端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文化变革的历史阶段。 在中世纪前期,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先后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封建国家,这些国家长期混战,使得文化荒废,科学发展缓慢,因此这个时期长被

8、称为“黑暗时期”或“黑暗时代”,以区别于从1100年左右到文艺复兴的中古后期。虽然中古前期相对黑暗,但也不是黑得一无是处。因为这时许多日耳曼部落已经改信基督教,很愿意把自己看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且也的确为了保卫他们新获得的领土而抗击了更为野蛮的部落。过去,也正是那些部落的攻击,迫使他们进攻罗马帝国的领土。罗马帝国的西部省份虽然受到日耳曼人的多次入侵,但当地的拉丁语生存了下来。这些地区的口头拉丁语后来演变为现代罗曼诸语言,日尔曼人的语言仅仅在这些语言里留下少量日耳曼词语而已。 历史学家近些年来肯定了中世纪早期特别是加洛林王朝时代(9世纪初叶)学者的工作,认为他们在保存拉丁语的教学资料方面起了重

9、要的作用。虽然有上述积极因素,但在罗马帝国西部(西罗马帝国),大量的古典文献还是无可弥补地丧失了。对希腊语的研究,甚至有关希腊语的知识,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减少了很多。黑暗时代能看到的希腊哲学著作,大都是拉丁语的译文选本。随着时局的动荡,异教权威和准则的崩溃,基督教会就成为学术和教育的避难所和赞助单位。教会在这方面的威望不断提高,通过教皇与主教,控制了世俗的权力中心。于是,各种类型的基督教文学成为这个时期最有活力的文学。自从雅典各哲学讲堂于529年被查士丁尼关闭以后,东部和西部得以继续的学术活动都受到教会的默许和保护,而且常常得到教会的鼓励。基督教从诞生后的初期起,就被认为有可能成为世界

10、宗教,大多数教派都以传教为其重要的宗教活动。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的接触,从一开始就涉及到实用性的语言研究,而且在历史过程中,这种接触对语言科学的发展和成长起了很大作用。 在中古后期,文化渐渐繁荣起来,收复了在以往的动乱中丢弃的许多地盘。语言研究也更加深入。2、语言研究简况 在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以及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的语文学家继续研究希腊语语法,他们对早期著作,包括荷马和古典希腊语法,作了一些注释工作,并进行研究和教学。此外,随着东正教的传播出现了一些神学著作。 在西部早期,拉丁语保持了学术语言的地位,并且由于它是早期教会文献以及西部(罗马天主教)教会用于仪式和行政的语言,

11、所以它的权威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使拉丁语保持了显赫的地位。人们所考虑的是为成功进行拉丁语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和材料,语言研究方面主要是拉丁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 中世纪早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拉丁语语法的研究。中世纪的教育以“七艺”为基础,包括“三才”和“四技”。 三才(trivium):语法、雄辩术、修辞学 四技(quadrivium):音乐、算术、几何、天文 “三才”“四技”的划分及其名称,是罗马的学者和政治家波伊提乌提出来的。其中语法是中世纪学术的基础,它不仅是七艺之一,而且也是正确地读写拉丁文的必要知识。 语法研究本身主要是为了实用和规范化,属于深入研究的著作则是大量的、主要对普利西安语法

12、的评论和注解。在其他领域,还有词源学和词典编纂工作。普利西安和多纳图斯的语法并列为中世纪拉丁语教学的两部主要语法书。如上面所说,基督教被认为是世界行性的宗教,传授基督教义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传教要涉及到许多语言问题,也就带动了语法研究工作的进行。确实,基督教传到哪里,哪里就学习拉丁语,就出现拉丁语法。 公元5世纪,基督教传到爱尔兰,爱尔兰人改信了基督教,学习拉丁语的活动盛行,并开始了对拉丁语语法的研究,一直延续到十一、二世纪。 6世纪初,基督教传到英格兰,比德(Bede)和阿尔昆分别与7、8世纪写成了拉丁语法著作。 公元1000年,阿尔弗利克(Aelfric)写成了拉丁语法和拉丁语会话手册。对

13、于语言学历史来说,中世纪的后半期,即从1100年左右到中世纪的结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就是经院哲学(scholastic philosophy)时期;经院哲学非常重视语言学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这一时期以前,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教学,研究的理论大体也是从别处衍生而来,而且按照多纳图斯和普利西安著作的模式,运用于拉丁语教学。这种纯粹为教学服务的研究在经院哲学时期也未中断。当时为了便于学生记诵,还出过几本以韵文写成的拉丁语语法。其中的一本是由维尔迪厄的亚历山大(A1exander of Villedieu)于1200年前后写的教学手册,由2645行很不规范的六韵步诗构成。教学手

14、册实用性极强,是整个中世纪时期通行的一本必读课本,有些学校用的时间更长。 这一时期对其他语言的描写,都是为识字、通俗文学和教育规范等目的服务。如上文提到的爱尔兰在这方面的成就。13世纪已有一部威尔士语语法,据说其来源可上溯到10世纪。这一时期实际研究工作的杰出范例是第一篇语法论文。作者为12世纪冰岛的一位佚名学者,他在思想上表现了非凡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文章的题目是根据它在手稿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位语法学家”。作者的主要兴趣是拼写法改革即改进从拉丁字母演化来的字母,以便适合当时冰岛语的拼写。他非常熟悉拉丁语语法学家,尤其是多纳图斯的著作。他在论述正字法的问题时,表现出了他对

15、隐含在音位分析及其应用中的原理的了解,这在语言学史的这一阶段非常少见。另外,他对冰岛语发音的研究,提供了这一阶段冰岛语的宝贵资料,也表明他是当时欧洲最优秀的语音学家。 他的短文指出,冰岛语当时使用的字母表存在不合理之处,他比布拉格学派早大约800年,触及到该学派音位理论的某些内容,并已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音位的概念。3、摩迪斯泰学派的思辨语法 中世纪语言学中最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体现在经院哲学的兴盛时期(约1200一1350)由一些学者写的思辩语法(speculative grammars),也就是关于表意方式(de modis significandi)的论文中。思辩语法的内容远远超出拉丁语教学的需要。阐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