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21752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第20章第一节多边形内角和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20章第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理。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进一

2、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三、教法和学法分析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四、

3、教学过程分析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学了多边形,知道多边形在生活中应用很广,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它。今天我们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猜猜看?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一开始提问这样的问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学生可能找到以下两种方

4、法:“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2)这时教师特别要对“分”的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把四边形用三种方法分成几个三角形,(3)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说方法,教师在图形上写出做示范。加以点评。(4)提问:以上方法有无共同点?是什么共同点?为什么由这样的共同点?(5)加入转化思想。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5、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得出结论。(1)问题:我们已经用三种方法求出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你能不能用三种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呢?下面请你用喜欢的一种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学生独立习题,有三个学生上版演,然后再叙述写作的过程。(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能不能求出呢?(3)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 (4)教师写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设计意图: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

6、性。应用新知,尝试练习。(1)已知边数求内角和习题。(2)已知内角和求边数习题。在上述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多数学生都喜欢在讲台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完成习题时,要让他说思路,方法。并要看书写过程是不是规范。通过做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n边形内角和是转变几边形求出的?这里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思想?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五、设计说明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官塘中学数学公开课说课稿多边形内角和崔磊2013年5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