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新”引进试验示范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216799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三新”引进试验示范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三新”引进试验示范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三新”引进试验示范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市“三新”引进试验示范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三新”引进试验示范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三新”引进试验示范情况汇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三新”引进试验示范情况汇报 今年,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响应XX省政府杂粮产业振兴战略,继续贯彻“三新技术引进方针,重点引进新品种6类38个:其中谷子品种1个为张杂10号;绿豆品种2个,分别是晋绿1号、晋绿3号;甜糯玉米品种9个;花生品种1个,为四粒红;糜子品种1个,为晋黍4号;向日葵品种品种10个;玉米品种5个,分别是太玉339、利民33、诚信1号,晋单77、辉玉909。新技术一项,是玉米机械化一穴双株种植模式。引进新材料二项,是那氏778和生命素。通过“三新”引进示范,既丰富了我市的新品种、新技术内涵,又对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应用发挥了引导和促进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积极响

2、应XX省政府杂粮产业振兴计划,为发展xx市杂粮产业奠定基础 今年在我们的引导下,在子干乡东南贾村示范种植“张杂10号300亩、崞阳镇的璜珥村示范种植“张杂10号100亩。预计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他们采取“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连片种植;统一供种;统一旋耕;统一播种;统一收获;分户管理。为了配合这项工作顺利进行,我中心先后组织技术培训2场次,培训技术人员15人,培训农民100人,发放资料500份。使示范户认识到“张杂10号具有高产、优质、节水耐旱、适应性广、省时省工等特点。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辐射形式,为我市谷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目前谷子已全部出穗。 在xx市西镇乡西石封村安排落实了绿豆地膜

3、晋绿1号、晋绿3号试验,通过绿豆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较,观察其增产表现;探索出一条绿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保证。5月16日我们在xx市西镇乡西石封村覆膜播种。5月24日出苗。目前绿豆已部分成熟. 在xx市苏龙口镇匙村、刘家庄村安排落实了晋黍4号糜子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通过试验观察其在当地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其特征与生产价值,为今后的优良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今年降雨偏少,出苗不整齐,对今后的产量会有一定影响。 在中阳乡孙家庄村与XX省玉米研究所安排落实了甜糯玉米展示品种9个,分别为鲜糯1号(黄)、晋糯5号(白)、晋超甜1号(甜)、扩

4、n20扩n1、扩n15扩n1、扩n17扩n2、扩n33扩34、扩n30扩n34、扩n43扩n34。试验示范分三部分:一部分是9个品种的展示田;一部分是鲜糯1号(黄)、晋糯5号(白)、晋超甜1号(甜)等3个品种抗丝黑穗病能力试验田;一部分是山大沃丰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田;该生物有机肥含有效活菌数5亿/g,有机质40,n+p2o5+k2o60%,净重:400。25kg,是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发的生物有机肥发酵技术生产。该肥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解p、固n、解k功能和生物缓释调控作用,肥效长,养分足,可显著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明显增加作物的抗逆性。总之,通过试验示范观察试验品种在当地的丰

5、产性、抗逆性、抗丝黑穗病、适应性、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其特征与生产价值,为今后的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甜糯玉米已抽穗,开始灌浆。 二、壮大油料产业发展链条,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今年我市继续引进向日葵新品种10个,分别为。t1123t99383638cx3939c8328s5209s5309rh318新启原5号sh363。观察各个品种的在我市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我们6月11日在xx市新原乡桃园村示范种植0。9亩,主要观察10个品种的丰产性。目前长势很好,进入开花盛期。6月20日在苏龙口镇南坡村盐碱地起垄覆膜播种60亩,主要试验10个品种的耐盐碱能力,及中度

6、盐碱地的出苗情况。 引进种植的花生新优品种四粒红,通过试验观察其在当地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其特征与生产价值,为今后的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5月15日我们在xx市西镇乡西石封村覆膜播种。5月24日出苗.目前正处于果针膨大期. 三、探索玉米种植新模式,为玉米高产创建做贡献 我们分别在西镇乡西石封村和田家庄村示范“机械化耕作一穴双株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模式”各200亩,该模式是我市近二年实施玉米丰产战略推广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其主要技术特点是:一是选用耐密抗倒丰产优良品种,如太玉339,利民33等;二是测土配方施肥,在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的基础上,底施npk等总养分含量在

7、45以上的高浓度复合肥50-75公斤,npk比例为2:1: 1。5,配施锌肥1公斤/亩。并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公斤/亩;三是采取“宽行穴种”种植模式,行距以80厘米,穴距以3033厘米为宜,定苗以一穴双株为主间或一穴一株,保证亩留苗在50005500株,并配套化学除草和化控防倒技术,保证玉米生长健壮;四是改变传统施肥、播种、铺膜、化学除草分项作业形式,探索采用组合式一次完成机械化作业。这既省肥、又省工,实现了精准播种一次作业,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目前长势很好。预计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 四、大面积试验示范那氏778和生命素,为提高我市农产品增产和品质做贡献 今年我市引进那氏778诱导剂40件共1600瓶,生命素5件,分别分发给王家庄乡、西镇乡、闫庄镇、大牛店镇、崞阳镇、沿沟乡、解村乡、楼板寨乡、中阳乡、子干乡、苏龙口镇、新原乡12乡镇,示范面积达1000多亩,品种涉及玉米、蔬菜、水果和杂粮。通过试验示范观察其在不同作物上的表现,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来鉴定其在我市农作物的具体作用,为下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