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文趣教皇帝的新装huang.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621578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文趣教皇帝的新装hua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文趣教皇帝的新装hua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文趣教皇帝的新装hua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文趣教皇帝的新装hua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文趣教皇帝的新装hua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文趣教皇帝的新装huang.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文趣教皇帝的新装huang.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 文 趣 教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薛波教学设想: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但其中常读常新的思想内核不易把握,认识不够。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诞可笑的情节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内蕴丰富的资源,学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浅文趣教,做到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以点带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要求教学语言鲜活感人,不入俗套,富有机智。 教学实录: 一、导入:一杯水倒入

2、杯中,如果杯子是圆形的,那么水自然也是圆形;如果杯子是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呢?结论是:杯子的形状决定着水的形状。(趣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安徒生的作品读过几篇呢?(学生自由回答)(营造安徒生童话教学情境) 1、 能用一些词语概括皇帝的新装一文语言留给你的深刻印象吗?(学生自由回答) 生1:精巧 师:很会思考,不过“精巧”通常是说结构,能否表述再准确些? 生2:精美 师:说得好! 生3:搞笑 师:这个词用得较时尚。(学生欣欣然) 生4:语言很幽默,甚至带一点夸张。 师:看来你很留心,安徒生童话读了不少! 2、再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学生讨论后选一代表作答,教师补充) 3、一个无比威严

3、的、至高无上的皇帝活精光光地、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游行,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呢?(学生略作思考,教师点拨并明确:骗)板书 师:谁骗? 生:骗子。 师:为何行骗?生:贪财。(板书) 师:谁受骗了? 生:皇帝。(板书:皇帝受骗) 师:皇帝为什么能轻而易举的进入圈套?(学生自由讨论,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生1:皇帝爱美。 师:爱美并不是坏事呀?(学生笑,并齐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生2:皇帝爱美太疯狂! 师:疯狂了!确实不是好事。 生3:皇帝是一个昏庸、愚蠢的国君。(板书) 师:你看问题很能一针见血(学生3会意一笑) 生4:特爱听假话、鬼话,否则怎么会心甘情愿光屁股上大

4、街呢? 师:看法很新!说话很幽默。 大臣呢?( 思考片刻) 生5:大臣助骗。 师:此话怎讲? 生6:大臣本应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 生7:大臣并未像皇帝一样赤裸着身子游行,他们充当了一回辅助皇帝受骗。 师:说得真精彩!大臣如此拙劣,怎么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教师再引导语) 生顿悟: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大臣! 师:太好了!大臣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1:阿谀奉承。(板书) 师:会用成语,词汇量很丰富! 生2:为保乌纱帽不知廉耻。(学生笑) 4、老百姓在这场闹剧中既不象皇帝那样身居高位,又没有必要如大臣般讨好皇帝,况且又没亲见奇特的新装,怎么也陷进去了?(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关键句。) 生1:我们刚

5、学了一个词叫“道听途说”,我看很合适!(学生的老练语言引得一阵笑声) 生2:我也用一成语“以讹传讹”,谬误传千遍便成了真理。(学生再次鼓掌) 师:既然这样,百姓传骗了? 生:对!(教师板书:百姓传骗) 三、教师小结: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一个圆也不是,方也不是,三角更不是,扭曲的、不规则的怪圈 !(指名学生画出这个怪圈)最精彩的是哪一种骗?(学生七嘴八舌,兴趣高涨)分角色朗读课文7-22段,教师作适当辅读,体会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时巩固,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那位可笑、可悲、可叹的皇帝光着身子上街游行,举国轰动。除此而外,还有那个地方值得我们看笑话?(“皇上在镜子

6、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1、 指名学生朗读该句,另指名学生表演。(学生哄笑) 2、 教师:学生的精彩表演其实是紧扣住了“转”、“扭”两个动词。齐读托尔斯泰语:“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精妙的动词能使笔下的人物鲜活感人。” 五、由皇帝、大臣、百姓用谎言营造的怪圈,最终是被谁捅破的?(学生齐答:小孩子)小孩子其实只说了谁都能说出口的一句真话,犹如一把利剑。皇帝及其一帮人阵脚大乱,提着裤子仓皇逃窜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可见他们- 生:愚蠢至极。(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安徒生用笔也达到了极至,并在故事高潮处嘎然而止,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教师指出安徒生童话创作意图:歌颂真与美,

7、批判假与丑)(板书) 师:教材编者巧妙地配制了一幅插图,谁能用一句核舟记中的话再描化一下皇帝的丑态? 生: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学生大笑,灵活利用教材资源,知识得到迁移) 六、学生合书凝思:该向谁学?(自由回答) 生1:小孩 师:小孩终究要长大的!周围大人都在说谎! 生2:老师,您的说法太片面了。并不是所有的大人都在说谎! 师:哦!说下去! 生2:况且这仅仅是童话,正如您刚才所说安徒生在“歌颂真与美,批判假与丑”。 生3插话:安徒生用了夸张手法。 师:说得好!我为你鼓掌!有一种说法叫美丽的谎言,但不管如何,决不能违背人的生齐答:良知! 七、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指鹿为马”、“洪武试臣”

8、的故事 2.阅读安徒生其它作品 点评:浅文趣教,浅文理教;理从趣中获得,理从悟中获得。同样也能发挥学生自主性。整堂课中师生、生生多方互动,亦能体现新课标“鼓励有创意的阅读”的理念。合作、探究尚须进一步努力。总之,这是一种较好的课案。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宁鸿彬)时间:年月班级:北京八十中初一()班执教:宁鸿彬第一课时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生看书,片刻生举手)生():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

9、柴的小女孩等。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省略号什么意思?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生(齐):不相。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生(齐):不相。师:再读。生(齐):不相。师:“这可人听闻了”中的“骇”,念,标第四声。在书上注一下。跟我读,人听闻。生(齐):人听闻。师:再读。生(齐):人听闻。师:这两个字的

10、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众生翻书思考)生():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生():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师: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生():当然是缺点。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

11、有之。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岁的老头儿,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生稍停一会)生():爱美过度。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生():臭美。(众生笑)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生():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师:这叫虚伪?老换衣服就是虚伪吗?生()(未语)生():这叫虚荣。师:对!那么什么叫虚伪呢?生():虚伪就是不实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伪装,说假话。总之,是装出一副假相。

12、(师点头表示肯定)生():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师:他不可救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生():(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最后,当那个小孩儿的话已经普遍传开的时候,那皇帝不仅继续游行,而且表现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就表现了他的顽固不化,不可救药。师:说得好!就是这样。生():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

13、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生():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生():我添的副标题是“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生():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

14、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师:大家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刚才大家的发言绝大部分是对的,个别有点毛病的也纠正了。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生翻书、思考)生():我认为用“蠢”字来概括。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生():我认为用“骗”字概括。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生():我认为用“伪”字,就是虚伪的伪。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生():我认为用“假”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生():我认为用“傻”字。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合身。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