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214279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教材简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 中已经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这节课在此基础上,认识整十数和一百。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以后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认识几十几打基础。教材分成两段。第一段直观认识整十数和一百,教学计数单位十与百。通过2捆铅笔是二十枝,3捆三十枝,6捆是六十枝,认识整十数,巩固并发展学生对十的认识。然后通过一十一十地从十数到一百,引进计数单位百,并揭示计数单位十与百之间的进率。第二段教学写、读整十数和一百。先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珠写数,教学这些数的组成,并认读写出的整十数,还教学了个位、十位和百位及数位顺序。?

2、想想做做第13题,通过十个十个地数珠、方块和圆圈的个数,帮助学生巩固对几个十是几十的认识;第4、5题通过画算珠、填空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十数的含义;第6、7题练习整十数的写、读;第8题是猜数游戏,帮助学生感受数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数的组成。教学目标?1 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2. 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3. 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教学过程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3、?1导入。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枝铅笔?2 复习十和二十。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 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教师再摆一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3 认识整十数。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 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枝铅笔?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 你

4、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小蕃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 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 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枝呢?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4 组织练习。(1)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2) 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3) 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说

5、出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二、读写整十数和一百?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介绍计数器:上学期,我们曾经见到过一位朋友,(出示计数器) 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有些什么呢?这些数位,从右边起是怎样排列的呢?同桌讨论后,指名说一说。揭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学生齐读。2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和写。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教师边拨珠边说) 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提问: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计数器,那么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呢?4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

6、如果在十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什么?是多少?怎样写?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提问:在计数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什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那么一百怎么写呢?小结:一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写0。3组织练习。(1) 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第一张图,组织学生讨论:图中哪一位上拨了几颗珠子?为什么这样拨?出示后面3张图,让学生独立画一画。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2) 想想做做第5题。独立填写后,一人报答案,集体订正。(3) 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各自在方框里填数

7、,填好后,指名读一读。再讨论:两条直线上的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近的地方?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你是怎样想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4) 想想做做第7题。?指图说给同桌同学听。?(5) 想想做做第8题。先看看插图,指名把图的意思说给同学听。再找两个学生示范做猜数游戏。最后同桌同学合作猜数。(6) 游戏:找朋友(图略)。出示小动物摘果子的图,说一说每个小动物采了多少个果子。再把这些数写出来,写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份小动物送的礼物。三、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小结: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指黑板) 和一百,学会了如何读、如何写,还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认识了

8、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们的排列顺序。设计意图设计这一课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1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对教材适当作了变形处理,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不仅捕捉实际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同时还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如让学生说说爸爸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买了多少枝铅笔?1捆铅笔是多少枝?有趣的猜数游戏及看运动员赛跑

9、的场景图说说他们各是几号运动员等,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2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数的含义。“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

10、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想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本课我努力通过组织一系列有趣、有序、有效的活动,如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在算珠上拨一拨,画一画珠子等,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巩固对几个十和几十

11、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整十数的含义,使学生感受数之间的联系。3 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

12、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

13、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我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因为学生已知道10个一是十,2个十是二十,所以在教学三十、六十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教学一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十枝十枝地数,10个十枝是多少枝?从而引导学

14、生展开讨论:10个十是多少?让学生踊跃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学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写时,我大胆尝试,鼓励学生自己写40、80、100,并让学生说说四十怎么写,八十怎么写,一百怎么写。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读法和写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始终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的翅膀永远张开,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了智慧。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15、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