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课改的新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6212709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体育课改的新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体育课改的新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体育课改的新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体育课改的新思考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体育课改的新思考与实践.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体育课改的新思考与实践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整体课程的改革提出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同时

2、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在水平四阶段实行“大、小单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锻炼,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与运动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基本掌握一两项“终身体育”项目的目标。“大、小单元结合”教学模式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构建的,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到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达到身心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将课堂教学的内容

3、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闲暇体育、课间体育,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改变单纯用心率、密度等生理学指标来评价体育课的思想。通过探究性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新认识。我树立了“三维”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认识到体育本身的特点。深感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变“拿来主义”为选择、开发和利用,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二、落实新课

4、程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检验、考核、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针对中学体育教材类别多、内容繁的特点,对涉及的目的、任务、要求、动作技术要领、思想品德教育等项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制定总目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发展;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在教学中,实施“四课堂”一方式:(1)开放性的课堂采用开放性多媒体无纸化、资源共享的方式备课、看课、研究教材内容,打破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开放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土壤。(2)情境性的课堂按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与内容相关的情境,营造一种愉快地学习境地,从而向知识更新技能技术增长主动过渡。如教学“

5、立定跳远”,可采用模仿青蛙遇到河,看谁本领大能跳过去。模仿猴子看东西(头部运动)等等。由一味指责失误,向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过渡,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3)能动性的课堂突出“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参与心理”因素。变课堂教学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师与生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共同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享受体育的乐趣。(4)激励性评价课堂运用评语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程度。如在学生练习中

6、不断用“很好”、“不错”、“再试一次”、“坚持一下”、“很勇敢”、“意志品质好”、“真棒”等词语进行激励性评价。以准确量化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程度。例如:给学生在跑步中及时反馈其跑的时间,跳过的某一远(高)度,提供超越自我的激励评价。适时恰当地增加练习内容或难度,降低练习要求。教师以某种动作(如竖拇指、拍学生肩膀等)或用表情(凝视、期望等)表示赞赏鼓励。三、改革课堂结构,形成生动活泼的氛围。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原有体育课堂结构通常由四个阶段、三项教材内容组成,结构机械呆板,各阶段联系松散,教学内容单一,影响学生科学、严谨、全面地锻炼身体。对此,我们将体育课的

7、一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会一、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年级经过两年实验后,身体素质各项数据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女生实验年级比对照年级进步幅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选修教学过程中,男同学大多数选择篮球和足球等运动强度相对较大的项目,而女生喜欢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韵律操和乒乓球等项目。但对学生整体来说,还是不断进步的。无论是实验年级还是对照年级,实验前后的各项指标都有所增加。由于新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的内容丰富了,学生学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自然更加投入。我们结

8、合大单元教学的安排,再安排一定的课外体育竞赛和一些社团活动。从而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编能力提供用武之地。体育课在其他任课教师的眼里,就是让学生玩耍的课,尤其是学校组织一些课外体育活动,班主任首先反对学校组织比赛,认为课外比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我校在开展大、小单元相结合以后,学生根据自己在大单元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竞赛,同时通过竞赛规则来限制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兴趣,又引导了学生正确的课余生活,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部分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转变了部分任课教师对课外竞赛的看法,从表5可以看出任课教师对开展余暇体育活动的支持率不断上升。四、实施

9、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小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抵触情绪,如何提高学生对小单元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待于继续研究和探讨。2. 初三年级要进行升学考试,在小单元教学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处理初三体育会考项目与课题课程开设的关系,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3. 教师工作量之大,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教学模式的全面推行。4. 对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理解尚待深入。5.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单元教学内容与课外竞赛的衔接及课外竞赛与学校德育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五、结论。1. 采用大、小单元相结合教

10、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性得到激发,上课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身心愉悦真正得到满足。实验证明,我校在水平四开设“大、小单元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设计的思路是科学的。2. 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验证明,我校教师在上实验年级的课时,经常与学生一起共练、一起游戏,通过这种教学形式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意识、关注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等,实验证明,这些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4. 教师教学评价的观念转变了,学生只要参与锻炼,教师在评价中就有所体现,实验证明,通过这种评价,能激发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