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621126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 学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ll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135.5 Zn6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2、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 D.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3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A. HCl、 CuCl2、 Ba(OH)2 B. NaOH、CuSO4、 H2SO4 C. NaOH、H2SO4、 Ba(OH)2 D. NaBr、 H2SO4、 Ba(OH)2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可

3、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5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6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 B. M2+ CM3+ D. MO2+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

4、就得0分)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8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加热时有气体产生,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A . BaCl2和(NH4)2S03 B . AgNO3和NH4Cl CFeCl3和NaHCO3 D. KCl和Na

5、2CO3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NH4Br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C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 D原子核内有l8个中子的氯原子: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1125时,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a=b Bab Cc (A-)= c(Na+) Dc (A-) c(Na+)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HCO3-+OH=

6、 CO32-+ H2OB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 + ClO- + 2OH= SO42-+Cl-+ H2O C硫化钡加入稀硫酸:BaS + 2H+ = H2S+ Ba2+D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3+2OH=2AlO2+H2O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l3题第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需做答。第l8题第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8分)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 ; (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肼可作为火箭发

7、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N2(g)+2O2(g)= N2H4 (1) H1= -195kJmol-1 (1) + O2(g)= N2(g) + 2 H2O H2= -534.2kJmol-1写出肼和N2O4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为 。 14(9分)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己知:KspFe(OH)3= 4.010-38)I: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 II: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回

8、答下列问题: (1)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过程I 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 ,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 (3)过程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过程II中调节溶液的pH为5,金属离子浓度为 。(列式计算)15.(9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 70090083010001200平衡常数1.71.11.00.60.4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

9、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16.(9分)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 ,

10、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氧化钠辖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 。 (2)闭合K开关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b电极上得到的是 ,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如量为1 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 (法拉第常数F=9.65l04C mol-1列式计算),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 L(标准状况)。17.(9分)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

11、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密度g 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

12、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8、19、20三题中任选一题儆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第18、19、20三题的第I题为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标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II题为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做答并写明小题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