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观下的语文教学.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209984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知识观下的语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知识观下的语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知识观下的语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知识观下的语文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知识观下的语文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知识观下的语文学科特征作者:纪永祥新课标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有专家提出:没有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系统,就不成其为科学的学科,难道语文不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吗?有教师质疑:知识是能力的前提,没有系统的知识,教学的依据是什么?教材编写者也有困惑:以往是以知识体系为框架选编课文,现在以生活线索选编课文能行吗?以上种种问题要求我们对语文知识进行新的思考和解释,笔者学习新课标,有以下几点认识:一、什么是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不同于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人类语言的共同经验,特别是民族的共同经验。这种共同经验首先来源于个体的经验,是个体经验的抽象和集合。它们可以通过书面语和其它形式被描写

2、贮存,是静态的、封闭的、固定的系统。语文知识也有人称为言语知识,是个人的言语经验,特别是书面语的经验。它们通过多种神经联系构成复杂的个人语言网络,是动态的、开放的、变化的系统。二、语文课程的学科基础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语文教育,除了识字还包括几乎所有用文字表述的东西。现在的学科知识,如文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宗教学、地理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总汇,是全部语文知识的总汇。到了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逐渐独立设科,语文知识也就逐渐被分离出去。现在的语文知识只是基本的人类语言经验的汇集,所以“语文学”难以建立,语文课程也就

3、失去了学科之母。语文课程没有学科基础,这是语文课程的独特属性。中小学的课程是否都有学科基础,值得具体分析。小学算术也是基本的启蒙课程之一,但学科基础也不明显,到了初中、高中,有了明显的数学科学作为基础,但那是外在于主体、排斥主体经验的非应用性的静态知识。这样的知识对形成语文能力价值很小,即使建立起所谓的知识体系,也会因个人语言经验不同而在学习实践中被打破。另外,中小学与主体经验联系密切的其它课程,如劳动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手工课等也都没有学科基础。当前中小学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有必要进行价值反思。三、语文知识的范围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或者说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这就涉及到语文知识的范围

4、,一切用文字记载的知识,从语言角度看都是语文知识,不过那是全民的,个人语文知识就是个人能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知识。这样看,语文知识是很广泛的,是一个人的全部,是一个人语言的全部。语文知识也就不只是在语文课学到的,哲学课学到了哲学语言,文学课学到了文学语言,电脑课学到了计算机语言,等等。那么语文课学什么语言呢?应该说,一切用文字表述的语言都可以学,但关键是最基本的书面语言,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语文基础知识不同于有学科体系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人们总以为,处于某一科学学科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位置上的知识,就是这个学科的基础知识”。1语文基础知识必须用另外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在学习书面语活动中所体现的

5、功能作用。例如同样是文字,普通语言学讲文字体系,个别语言学如现代汉语讲六书、字形、规范用字,语文课则是识字、读书。语文基础知识必须是能促进语文能力的那部分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有没有大致的范围呢?应该说是有的,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较清楚的表述。有专家提出重新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尽量廓清它们的范围、层次,让师生心目中都有一份语文基础知识的清单”。2这个设想是积极的,可行的。我们可以依据新课标列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细目,编辑成册,发给学生。知识手册的编辑要注意两点,一是知识的范围只是个底限,这个底限也有可能个别学生做不到,而更多的人会大大超过,所以它只是参考性质的。二是不能强调系统。知识的编辑不能再走依托某

6、一学科知识体系的老路,1956年依托现代汉语学编写教材失败,如再依托现代认知心理学构建语文知识仍然行不通。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系统地讲给学生,那将又是一座大山压给学生(有人批评语文教育有两座大山:一是讲解如山,二是作题如山)。试看前文的举例:“我们可以在学生具备的有关段落的陈述性知识(什么是段落、段落的特性、段落的类型、段落的结构、段落主句的隐现、段落的外部形态)的基础上,引出读解段落的程序性知识:1.识别段落类型;2.标出段落句序;3.找出段落主句;4.画出段落外形图;5.划分段内层次;6.画出段内思路图;7.品味段落用语。”3一个段落就

7、要学这么多知识,整个语文基础知识将会有多少,不用说转化为能力,就是单学知识也学不完。上面段落的十几项知识,真正对中小学生学习语文有用的、有价值的没有几条,也就是称得上是基础知识的没有几条。语文基础知识的编写可以从任何一门科学中汲取营养,包括现代认知心理学,但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就是结合学生的认识结构,对学习语文,形成语文能力明显有用。叶老“精要、好懂、有用”的观点没有错。四、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以往语文教学的问题不在基础知识本身,而在于过分强调系统性和无用知识过多两方面。假如段落学习就需要十几条知识的话,那么语文就没法学习了,语文学习

8、就会荡然无存,只好去学文章学和段落学了。另一方面有用的知识又学得少,学得不扎实。例如汉字,汉字是书面语语义的细胞,汉字知识是语文知识大厦的基石。几千年传统的语文教育都很重视汉字学习,也有很多汉字教学的经验,如通过字形理解字义,但现在继承得并不好。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虽然都规定了汉字学习的数量,但多数情况下是随课文学多少算多少,师生心中都没数,初中毕业达不到数量(包括质量)要求的大有人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注重积累和运用。多数课程都可以系统讲授知识,然后运用,但语文不行。语言学习必须联系个人的言语经验,在大量的言语活动中感悟、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能运用,才算学到了手。例如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不

9、是为掌握它的定义、分类、特点、功用等概念,也不能完全靠讲授,而主要是通过阅读说明文,领悟、体会说明方法,有所积累,并逐渐能用这些方法去写说明性的文字。当前教学和考试,往往把一段话中的说明方法组合成四组,一组是对的(也未必),另三组都有一个错误的干扰项,让学生去判断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这种脱离语言运用实际,非此即彼的题目,有多少价值?假如有五种说明方法,能领悟到四种得80%的分不行吗,非要逼学生得零分吗?教师要善于理解基础知识,围绕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要善于判断知识的价值,善于捕捉基础知识。例如诗歌教学,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其中“云崖暖”、“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怎样理解?如果作为写实理解,五月份过江,江水暖和,那就错了。如果理解为巧渡后心情愉快,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而心惊胆寒,那是对的,因为它符合读诗的要求,接近了文学语言的内指性和情意性特点。但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比如过了大渡河心情同样高兴啊,比过金沙江还要高兴,因为摆脱了全军覆灭的危险,为什么不用“暖”呢?用“暖”行不行呢?律诗的基础知识是押韵、对仗、平仄,理解“暖”与“寒”离不开这些基础知识,如果脱离了这些基础知识,就领悟不到律诗的特有的美,也就学不到律诗的语言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