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过关题.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2092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过关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过关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过关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过关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过关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过关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过关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曹刿论战过关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2、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

3、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注释】既:尽。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ng)敌:强敌。 胡耉(gu):很老的人。 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2翻译下面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2分) 5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22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题(1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

5、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6、。(2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孙叔敖为楚令尹( )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4分) 23愚公移山过关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7、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

8、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鄙:边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瓶:水瓶。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汝之不惠 ( )帝感其诚( ) 越明年(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面句子。自此,冀之南,

9、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17公输过关题【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

10、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选自墨子) 【注释】处:闲居。如:应该,应当。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荆 之 地 方 千 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舍其文轩( ) (2)此为何若人( )(3)过故人( ) (4)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3、翻译句子。(2分)(1)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子不若已。 4、【甲】文表明了墨子 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