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2050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总体了解,掌握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难点:记忆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记忆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第一节 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 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煲:用泥裹后烧 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

2、熟食物 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

3、,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7汉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如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二、吃的十种境界1、境界一“果腹”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2、境界二

4、“饕餮”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疑,同时也有浪费之嫌疑。3、境界三“聚会”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这种吃讲究个热闹。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4、境界四“

5、宴请”吃的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商场招待、官场招待、公务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5、境界五“养生”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 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6、境界六“解馋”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

6、:一是吃“物”,如那些只常听说却鲜见的鲜物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如大董和全聚德的烤鸭,顺峰、黎昌的海鲜以及淮扬菜、杭州菜、本帮菜、谭鱼头火锅、皇城老妈、孔乙己酒店等。7、境界七“觅食”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口头盛传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意中的吃处。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8、境界八“猎艳”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如:非洲来的、越南来的等

7、都在这一范畴。“新”、“奇”、“特”是主要特征。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时尚人士、有品位的少夫少妻、白领人群等。价钱中档,不用担心被宰。9、境界九“约会”10、境界十“独酌”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这种馆子一定要是隐匿在很深的巷子里,店面古朴,又十分宁静。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雪花。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惟一的遗憾是,这种店已经很少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可以见得着。本次课小结复习上一次课内容,导入新课第二节 地方风味一、菜系划分地方菜是相对于宫廷莱、官府莱和寺院菜而言,这是中

8、国菜的主体,地方菜大都以地区和省份划分,旧有“四大菜系”之说,即鲁、川、粤、苏四个流派。鲁菜主要指山东莱,亦称北菜,包括京、津和我国北方地区。苏莱又称淮扬菜,含上海、江、浙菜系。亦有“八大菜系”之说,即鲁、川、粤、苏、闽、浙、湘、院菜,或日“十大菜系”,即鲁、川、卑、闽、赣、徽、扬、京、沪、苏。自然,这样的排列并非是没有争议的,有人去赣、徽而加入津、湘,或加入鄂(湖北菜)。在上述菜系中,特色突出,影响深远,声誉远播的则是北京菜、四川莱、山东莱、广东菜和淮扬菜。二、四大菜系(一)山东菜1、菜系起源2、菜系构成3、菜系烹饪方法4、菜系特色5、菜系代表菜6、菜系名店(二)四川菜1、菜系起源2、菜系构

9、成3、菜系烹饪方法4、菜系特色5、菜系代表菜6、菜系名店(三)江苏菜1、菜系起源2、菜系构成3、菜系烹饪方法4、菜系特色5、菜系代表菜6、菜系名店(四)广东菜1、菜系起源2、菜系构成3、菜系烹饪方法4、菜系特色5、菜系代表菜6、菜系名店三、浙、闽、湘、皖风味(一)浙江菜1、菜系起源2、菜系构成3、菜系烹饪方法4、菜系特色5、菜系代表菜6、菜系名店(二)福建菜1、菜系起源2、菜系构成3、菜系烹饪方法4、菜系特色5、菜系代表菜6、菜系名店(三)湖南菜1、菜系起源2、菜系构成3、菜系烹饪方法4、菜系特色5、菜系代表菜6、菜系名店(四)安徽菜1、菜系起源2、菜系构成3、菜系烹饪方法4、菜系特色5、菜系

10、代表菜6、菜系名店四、京、沪、鄂、秦、豫风味本次课小结复习上一次课内容,导入新课第三节 中国面点几风味小吃一、概况1、中国面点几风味小吃发展源流2、风味:(1)南味北味(2)京式广式苏式二、我国风味名点简介1、北京风味(1)都一处烧卖(2)艾窝窝(3)小窝头(4)豆面糕(5)豌豆黄2、天津风味(1)狗不理包子(2)桂发祥什锦麻花(3)耳朵眼炸糕3、山东风味(1)山东煎饼(2)临沂高桩馒头4、山西风味(1)刀削面(2)拨鱼儿5、陕西风味(1)臊子面(2)太后饼(3)牛羊肉泡馍(4)石子馍6、江苏风味(1)蟹黄汤包(2)黄桥烧饼(3)淮安茶馓(4)苏州糕团7、上海风味(1)南翔小笼馒头(2)生煎馒

11、头(3)鸽蛋圆子8、浙江风味(1)宁波汤圆(2)金华酥饼(3)嘉兴鲜肉粽(4)猫耳朵(5)丁莲芳千张包子9、广东风味(1)广东虾饺(2)娥姐粉果(3)马蹄糕(4)肠粉10、福建风味(1)耗仔煎(2)厦门炒面线(3)土笋冻11、四川风味(1)担担面(2)钟水饺(3)抄手12、湖北风味(1)热干面(2)武汉三鲜豆皮(3)武汉汤包13、湖南风味冰糖湘白莲14、云南风味过桥米线15、贵州风味肠旺面本次课小结复习上一次课内容,导入新课第四节 名菜名点传说典故一、宫保肉丁二、麻婆豆腐三、常熟叫化鸡四、松鼠桂鱼五、镇扬清炖蟹肉狮子头六、羊方藏鱼七、霸王别姬八、天下第一菜九、菊花龙虎凤十、东坡肉十一、西湖醋鱼十二、龙井虾仁十三、宋嫂鱼羹十四、干炸响铃十五、佛跳墙十六、炒西施舌十七、凤阳瓤豆腐十八、北京烤鸭十九、涮羊肉二十、清蒸武昌鱼二十一、老童家腊羊肉二十二、鲤鱼焙面二十三、过桥米线二十四、苏州糕团二十五、小窝头二十六、油炸桧二十七、粽子二十八、饺子二十九、馒头三十、月饼本次课小结作业:中国饮食文化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