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萌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20421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古萌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承古萌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承古萌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承古萌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古萌新》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承古萌新明清史教学设计 长沙市21中 周波【直接导入】明清时期是指什么时间(1368-1840)?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是“承古”,传统的封建制度和思想得到继承和巩固,另一方面是“萌新”,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因素产生了。抓住这一“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专题六。了解课标,要求掌握三个考点。【知识梳理】 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任务,完成知识梳理,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请大家找出最大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内在联系。 【合作探究】一、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一:从明朝中期开始,商品经济对传统经济结构形成了一定冲击,但没有发展成占主导的经济形态。从地域上看,工商业的发展很不平衡,

2、除了东南地区的部分州府,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融入到商品经济的体系中。从商业资本的流向看,商人致富后主要是投资从国家控制的经济分利的贩盐业和高利贷资本的典当业,很少部分用于手工业的扩大,很少投入真正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或从乡村购买土地,进行土地兼并,而土地经营方式依然是租佃制剥削为主,商人地主没有转化为农场主,有的干脆用于贿赂大小官僚,营造地方势力;或用于个人和家庭的享乐挥霍,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材料二: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施 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剿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滑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

3、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织户。(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商品经济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概括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未能发展为主导地位经济形态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明朝出现什么新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有何特征?活动设计:学生做题,学生点评,教师点拨。方法指导:(1) “指出”和“概括”属于同一思维方法,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来,“根据材料”答案就在材料中,你只要整理、归纳,注意条理清晰。人人都可以做好做对。(2)注意用“分值”反向推断答案。(3)抓住关键信息“大织户”、“雇人”、“市场”。 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材料:“明初的士大夫,既不像汉、魏世族那样有威势,

4、又没有魏晋隋唐以来世族的庄园基础,中举做官得懂君主的心思,揣摩迎合,以君主的意志为意志,是非为是非、喜怒为喜怒,从办公事上分一点残羹冷炙,建立自己的基业 皇帝越威风,士大夫越下贱,反过来也可以说,士大夫越被制约,皇帝就越尊贵,君臣的关系一变而为主奴。” 摘自吴晗朱元璋传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唐朝相比,明朝君臣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决策机制和社会影响角度分析这一变化。(10分)活动设计:请一位同学回答第一问。再请一位同学讲做第2问的思路。方法指导:抓住三个关键词“变化”(答什么)“角度”“分析”(怎么答) “答什么”:变化(君臣关系) “怎么答”:角度(决策机制、社会影响),分析(现象

5、、影响)三、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学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 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著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黄宗羲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他主张“是非取决于学校”,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内阁,另设监察和咨询机关即“学校”。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 选自岳麓版高中必修(III)教材(

6、1)根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张。(6分)(2)材料二能否证明材料一中儒学“一手伸向未来”的特点?请说明理由。(6分)活动设计:学生回答,学生点评,教师点拨。方法指导:(1)注意依据材料作答。材料源于教材,围绕主干知识,但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的拓展补充,甚至是与教材不一样的观点。 (2)思维层次:理解“一手伸向未来”的含义明确材料二观点两者联系。 答题层次:摆明观点说明理由。【课堂小结】学生总结阶段特征,教师点拨。【板书设计】 一、经济的变化资本主义萌芽 特征雇佣关系产品面向市场阻碍:封建制度。 二、政治的变化君主专制的强化 影响:政治、经济、文化 三、文化的变化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继承 批判性

7、发展 【巩固训练】1、乾隆嘉定县志记载:“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嘉定经济与“男耕得食,女织得衣”经济的根本区别是: A、男女分工不同 B、种植作物不同 C、经济规模不同 D、经济形态不同2、(2010年浙江,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

8、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意图:材料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注意依据材料作答。有的时候会出现与教材不一样的结论。本题重点考查提炼有效信息和对社会背景的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海禁”政策的外延。3、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的人知道。这主要表明: A、清代皇帝更体恤民情 B、清代皇帝较历代开明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清代已出现民主萌芽4、(2011年全国,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

9、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意图:本题考查“判断”能力,通过材料创造新情境、新角度,需要多方面分析,准确分析理解材料,采取答题技巧排除法。【课后拓展】(2010年山东文综,27)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字数在120字左右。(1)考查考生的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2)历史小论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史论结合。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