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分类.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20403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光学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光学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光学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光学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分类.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北京市中考题2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18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 )透镜。(选填“凸”或“凹”)20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 )光组成的。3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2、(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 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昌平区二模2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C景物在水中成像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手在墙上形成手影B图1放大镜把字放大19凹透镜对光有( )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29 如图15所示,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

3、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 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图15“缩小”)的实像。大兴区东城区二模17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65时,反射角是()。25在图13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29如图1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观

4、察到( ),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图16(2)点燃A蜡烛,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 。30如图17甲所示,小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保持位置不变,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后,在光屏上将观察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小文将光屏先后放在如图17乙所示位置,在光屏上能观察到大小相等的光斑,凸透镜B的焦距为( )cm。图17乙甲B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平行光源A0c m5010

5、09080706040302010怀柔区4以下仪器利用了凸透镜成虚像特点的是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幻灯机19用凹透镜作为镜片的眼镜,对( )有矫正作用。(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6根据图14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FF图14图16AB28图1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2)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前者是光的( )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 )形成的像。(填“折射”或“反射”)密云区2在下列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6、的是第2题图A B C D图片经放大镜放大了隔着鱼缸看金鱼,金鱼好像变大了许多地面上出现小狗的影子玫瑰花在平面镜中成像19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透明玻璃蜡烛B白纸蜡烛A支架第32题图32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透明玻璃与水平桌面上白纸的位置关系应是( )关系。 (2)如果将放在透明玻璃前面的蜡烛A点燃,如图所示。则观察像时,眼睛应位于透明玻璃的 ( )。(选填“前面”或“后面”)(2分)丰台区顺义区14发光物体P从距凸透镜60cm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以0.05ms的速度

7、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关于物体P经透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运动6s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B当运动9s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当运动11s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西城区13关于图7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7甲乙丙丁来源:学+科+网A甲图中: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景物,是由于光在屏幕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乙图中:一束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发生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C丙图中:用潜望镜可进行较隐蔽的观察,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成的D丁图中:建筑物的玻璃外墙有时很刺眼,是由于光在玻璃墙表面发生了漫反射18人站在平

8、面镜前2米处,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镜( )m。图2128如图21所示,小明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察邮票上的细小图案,他应将凸透镜移动到距离邮票小于( )cm的位置,通过透镜将能够看到邮票的正立、放大的( )像。(选填“虚”或“实”)延庆区5图4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DABC日环食山在水中形成“倒影”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图4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20小明因用眼姿势不正确造成眼睛近视,需要配戴眼镜进行矫正,近视眼镜对光有 ( )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31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但她不知道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如图18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

9、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在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各一个。平行光光源图18光 具 座(1)请帮助小华将“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把平行光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将三者的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给平行光光源通电,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正对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 ) 停止。从光具座标尺上读出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f。(2)在测得凸透镜焦距f =10cm后,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 ( ) 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燕山区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10、的是29在研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在( ) 如图19甲所示,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在不改变烛焰和光屏位置的前提下,当把凸透镜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烛焰的像此过程是把凸透镜向 ( ) (选填“左”、“右”)移动到该位置的,新出现的像是( )(选填“缩小”、“放大”)的( )(选填“实”、“虚”)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u 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9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门头沟区19.一束光线垂直入射

11、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 ) 度。33.如图19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 反射(填“镜面”或“漫”);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 ) 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平面镜光屏EF图19平谷区19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 角为_(_)。32小明用图20所示的装置探究

12、凸透镜成像规律, 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小明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图中位置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李老师要求他在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在光屏上成一个比原来大一些的实像,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移动。(选填:“左”或“右”) (3分)0102030405060708090100cm石景山区17光在( )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2010北京中考2011昌平区一模30.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时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图190102030405060708090100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