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7年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19956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7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7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7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7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7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7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7年(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附件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2017年12月8日发布 2018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目 次1. 根本规定12. 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控制指标33. 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控制指标44. 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控制指标5附加说明编制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名单7附件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条文说明8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为落实建设工程用地标准控制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公共体育安康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编制本指标。1 根本规定1.1

2、 本指标适用于城市中独立占地的新建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改建、扩建工程工程可参照执行。1.2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工程建设,应遵循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水平、人口构造、环境条件的根基上,结合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现状布局,科学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1.3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宜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与已有的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等统筹布局,并可作为城市应急避险场所使用。1.4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工程

3、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对照表达本指标所确定的用地规模进展规模核定,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规模核定情况专篇进展情况说明。1.5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工程土地供给阶段,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或签订出让合同中,应依据本指标明确规定的建设工程用地总面积的控制要求。1.6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工程建设用地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用地指标规模。但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本指标的,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节地评价的相关政策要求,标准开展建设工程节地评价论证。1.7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总

4、平面布局应满足以下节约和合理使用土地的要求:一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物、场地设施和道路,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二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物及其布局,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应体育运开工程场地的朝向要求,确定合理的建筑形体。三多个公共体育场馆集中建设时,应综合利用配套场地及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与交通用地等,提供绿色共享空间。四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应在满足服务功能、公共安全和交通组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五分期建设多个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时,应远近结合、统筹规划。场馆建设应合理布局、适当集中。1

5、.8 本指标是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用地审批、土地供给、供后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确定用地规模的依据和尺度。1.9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工程建设用地除执行本指标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标准和指标的规定。2 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控制指标2.1 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包括体育场建筑用地、配套场地及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四类用地。体育场建筑是城市公共体育场的主体建筑;配套场地及设施用地包括室外热身场地包括田赛与径赛的热身场地等、附属用房检录处、售票处、门卫、场地边的更衣室、器材库房、独立卫生间等和配套设施不具备市政条件的

6、城市需要设置独立变配电室、锅炉房、泵房等;绿化用地包含绿地和广场用地;交通用地包含道路用地及停车场用地。2.2 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控制指标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表1 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控制指标 座席数座40000-3000029999-2000019999-100009999-50004999以下用地面积m207900-185200185200-15610086400-6340063400-5190051900注:表中公共体育场的用地面积均为上限指标,当座席数在表中未显示时,其用地面积应采用插值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S = S2 + (S1-S2 ) / (N1-N2) (N- N2) S:拟建

7、坐席数体育场用地面积S1:拟建坐席数上分档限用地面积S2:拟建坐席数下分档限用地面积N:拟建体育场座席数N1:拟建坐席数上分档限座席数N2:拟建坐席数下分档限座席数2.3 超过40000座以上的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规模确定应根据土地使用标准的相关政策要求,开展建设工程节地评价。3 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控制指标3.1 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指标包括体育馆建筑用地、配套场馆及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四类用地。体育馆建筑是城市公共体育馆的主体建筑;配套场馆及设施包括热身场馆、附属用房售票处、门卫等和配套设施不具备市政条件的城市需要设置独立变配电室、锅炉房、泵房等;绿化用地包含绿地和广场用地;交通用地

8、包含道路用地及停车场用地。3.2 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控制指标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座席数座15000-100009999-60005999-30002999-15001499以下含冰球或体操场地含冰球或体操场地不含冰球或体操场地不含冰球或体操场地不含冰球或体操场地不含冰球或体操场地用地面积 m72800-5630056300-439003550032500-1990019900-1440014400表2 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控制指标 注:表中公共体育馆的用地面积均为上限指标,当座席数在表中不显示时,其用地面积应采用插值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S = S2 + (S1-S2 ) / (N1- N2)

9、(N- N2) S:拟建坐席数体育馆用地面积S1:拟建坐席数上分档限用地面积S2:拟建坐席数下分档限用地面积N:拟建体育馆座席数N1:拟建坐席数上分档限座席数N2:拟建坐席数下分档限座席数3.3 超过15000座以上的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规模确定应根据土地使用标准的相关政策要求,开展建设工程节地评价。4 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控制指标4.1 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包括游泳馆建筑用地、配套场馆及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四类用地。游泳馆建筑是公共游泳馆的主体建筑;配套场馆及设施包括热身场馆、附属用房售票处、门卫等和配套设施不具备市政条件的城市需要设置独立变配电室、锅炉房、泵房等。绿化用地包含绿地和广

10、场用地;交通用地包含道路用地及停车场用地。4.2 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控制指标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表3 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控制指标座席数座4000-30002999-15001499-1000999以下含跳水含跳水不含跳水不含跳水不含跳水用地面积 m36900-3310033100-2590024800-1760016900-1630016300注:表中公共游泳馆的用地面积均为上限指标,当座席数在表中不显示时,其用地面积应采用插值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S = S2 + (S1- S2 ) / (N1- N2) (N- N2) S:拟建坐席数游泳馆用地面积S1:拟建坐席数上分档限用地面积S2:拟建

11、坐席数下分档限用地面积N:拟建游泳馆座席数N1:拟建坐席数上分档限座席数N2:拟建坐席数下分档限座席数4.3 超过4000座以上的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规模确定应根据土地使用标准的相关政策要求,开展建设工程节地评价。附加说明编制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名单主编部门: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主要编制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郑凌志 范树印 田文彪 罗 明 周 霆 黄 清 杨 红 雷逢春 黄新伟 王春宇 张 播 张 莹 陈振羽 赵文凯 涂英时殷 丽 邱 玲 王 迁 王大卫 吕

12、铁杭 陈雪龄附件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条文说明1. 根本规定1.1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的适用范围。公共体育场馆是指公众开展体育竞赛、训练和健身休闲等体育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馆,此次标准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既有场地和设施,当需新增用地时,其用地规模应控制在本指标一样建设规模工程用地指标范围内。1.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要求,应在节约优先的前提下,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水平、人口构造、环境条件,结合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现状布局,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1.3 本条

13、是通过统筹使用各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措施。尽量利用已有现状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统筹布局,综合考虑,体育场馆也可作为城市应急避险的场所使用。1.4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应用要求。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32号规定,应依据土地使用标准要求,合理测算建设工程用地规模,标准编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1.5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在土地供给阶段应用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中,及时增补土地使用标准的相关内容。在核发划拨决定书、签订出让合同时,要明确规定或核定建设工程用地面积控

14、制要求、违规违约责任等。1.6 工程工程建设用地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用地指标的规模。对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本指标的,应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标准开展建设工程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6号要求,标准开展建设工程节地评价,进展建设工程节地评价专家论证。1.7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要求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城市公共体育场应在满足服务功能、公共安全和交通组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建设附属设施和停车设施,尽可能的节约集约高效使用土地。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占地较大,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建设实施中应强调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与气候条件,共享使用附属设施和绿化空间,注重远近结合,重视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1.8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的作用。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32号对于土地使用标准的作用进展了界定,是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用地审批、土地供给、供后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