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19714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导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重点难点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知识链接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xi,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自幼聪慧好学,岁中进士第。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

2、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因他在柳州做过三年刺史,后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文章描

3、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学法指导 、教师示范,展示学法导学过程一、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每一段的意思。二、问题探究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4、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5、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

4、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8、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10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学习小结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达标检测、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珮()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

5、()互寂寥()无人、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翠 mn()连 zhu()清 ch()、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行:_)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乐:_)皆若空游无所依。(空游: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蛇:_)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寒:_)、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乐:_)似与游者相乐。(乐:_)、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同游者:吴武陵(游:_)、把下

6、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近岸,卷石底以出。(5)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 朝人,著名的 家。他因为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 。 7、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 _”呼应,又为下文的“_ _”埋下伏笔。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 _”。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 ”和 “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8、本文是按什么顺

7、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9、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 10、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 11、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岳阳楼记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重点难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

8、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知识链接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学法指导 回顾小结,归纳学法导学过程一、

9、名楼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

10、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三、研习新课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6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

11、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 7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 8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4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达标检测1、联系课文,为下列各字注音。谪( ) 汤( ) 霪( ) 潜( ) 冥( )汀( ) 偕( ) 嗟( ) 皓( ) 樯( )2、解释加点的词:越明年( )增其旧制( )予观夫巴陵胜状( )朝晖夕阴( )前人之述备矣( )至若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 )而或长烟一空( )去国怀乡( )( )迁客骚人( )连月不开( )把酒临风( )波澜不惊( )1填空。(1)岳阳楼记选自_ _,作者_ _,字希文,宋朝_ _家、_ _家。“岳阳楼”与南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