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吉檀迦利doc.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18962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吉檀迦利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吉檀迦利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吉檀迦利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吉檀迦利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吉檀迦利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吉檀迦利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吉檀迦利doc.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节内容 吉檀迦利 泰戈尔教学目标:了解简者及作者的诗集。1、鉴赏诗歌的内容及深刻含义。2、学习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难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鉴赏诗歌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 学 内 容一、解题抒情哲理诗集吉檀tn迦ji利选录了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创作于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之后至第二次民族独立运动之前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诗歌作品。有意思的是,它既不是用印度的民族语言写成,也不是诗人的首度创作。吉檀迦利是1912-1913年间,泰戈尔本人用英文从孟加拉语诗作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选择部分诗作而成。吉檀迦利的孟加拉语诗作是韵律诗,而翻译成英

2、文之后变成自由诗。当时曾轰动了欧美文坛,这本来自神秘古国伟大诗人的深邃迷人的诗集让千百万西方人为之惊叹,为之折服。泰戈尔由此毫无疑义地摘取了191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当时的评委瑞典学院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哈拉德雅恩在颁奖词中曾这样鞭辟入里地评价这部作品:“其特点为思想的极大深度” , 是呈现“灵魂对永恒的渴望”而又“充满诗意的思想”的清新、优美的诗歌。 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泰戈尔神秘独特而博大精深的宗教哲学思想,也表现了一个伟大诗人自由地描绘其创造性心灵中所呈现的神奇景象的艺术功力。吉檀迦利是“亚洲第一诗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

3、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不少人以为吉檀迦利是奉献之意,其实是献诗之意,作者的另外一部诗集才具奉献之意,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 诗集吉檀迦利题目的含义就是“歌之献”(即通俗认为的“献歌”),诗歌是献给诗人心目中最高的神灵“梵”的。诗集中,泰戈尔多次明确表达了要把诗歌献给那给他“肉体、光明和诗才之神”的强烈愿望。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二、作者简介拉宾德罗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

4、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泰戈尔他辛勤创作半个多世纪,用丰富多彩的作品反应了印度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封建主义压迫、要求民族独立和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他用色彩斑斓的笔,描绘了印度半岛旖旎绮丽的自然风光,展示了印度人民美好善良的人性,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人道主义情怀。在泰戈尔的整个创作活动中,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尤其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创作的哲理抒情诗,使他更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除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以外,最为突出的就是吉檀迦利了。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

5、诗歌非常普及。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迦利(意即“朝圣者的歌”)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1岁。三、诗句主题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具有世界影响的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异常美好的心灵图景,在诗歌中,时时体现着诗人敏锐的洞察力,细腻的描

6、述笔触,以及那种无法言喻的神秘性。1、诗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主题的?在吉檀迦利中,构成着一个“我”与“你”的“二元对话”式的结构,诗歌的抒情主体是作者“我”,而第二人称“你”往往被表现为倾诉的对象或者是祈求、追求的对象。两者之间的对话不仅指日常生活中的一问一答,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2、诗人大量运用的第二人称“你”到底指的是什么?“你”在诗歌中被描写成多种身份:“安宁之主”、“万王之王”、“我的主人”,“诗圣”,“我唯一的朋友”,“我最爱的人”,“我的朋友”,“我的父”,“我的一切”,“我的情人”,“我的国王”,“我兄弟的兄弟”等等。“你”的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高大的、彼岸式的形象出现在

7、诗歌中的,相对于“我”来说是居高临下的,是“我”朝拜的对象。“你”在作者的笔下并不是简单的作为高尚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有时也作为平凡的形象出现。3、“你”的真正所指应是什么?“你”的真正所指应当是:“美好的世界”,“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真理”, “诗人对于真理、对于美好世界的追求”, “你”不是宗教意义上的“救苦救难的上帝”。 4、“你”对这部诗集的影响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又是如何从审美艺术的角度来对“你”做出分析? “你”在诗歌中被描述为凌驾于作者之上的“万王之王”,是“我的主”,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吉檀迦利的宗教化倾向呢?或者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你”的祈求,是否就能用一种简单的“宗教

8、化倾向”来解释作者所要表达的精神指向呢?那么,这就否认了诗人单纯的宗教化倾向,诗人并不是在进行一种“宗教式”的对“神”的歌颂,用泰戈尔自己的话说,这是“诗人的宗教”,“在诗人的宗教中,我们没有看到教条或命令,只不过是把我们全部生命的姿态倾向于真理,那是在他自己无止境的创造中不断被显示出来的。” 那么,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诗人笔下的“神”是作为“美好的形象”出现的,5、为何诗人要把“美好的世界”,“真理”置换成为“神”呢?要用第二人称“你”来替代呢?由于“真理”、“美好的世界”与“神”、“上帝”所具有的内在相似性,是促成这种置换的原因之一。它们两者的相似性在于两者都具有一种彼岸性质,都具有理想化的

9、想象蕴含其中。作为对终极性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不能不说这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化的想象,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而宗教观念上的“神”、“上帝”,从宗教意义上来说,便是与此岸世界相对的彼岸世界的代名词,由于“神”、“上帝”在文化观念上所具有的“理想化”,“终极化”,“完美化”内核,便有了与“真理”的共通性,使它们的置换具有了文化内核上的可能。 另外,从泰戈尔的生活环境来考虑,把“真理”与“神”相置换也有着社会文化的烙印。在前代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了泰戈尔诗歌中所具有的宗教性意义,他们对诗歌宗教性倾向的解释也大致提到了泰戈尔所受的印度教的影响。由于诗人本身所受到的

10、宗教影响,往往就会在诗歌中体现出一种宗教性的成份,那么在吉檀迦利中,这种宗教性的影响便体现在诗人的精神气质上,即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彼岸美好世界的追求的“诗人的宗教”,于是在审美对象上,诗人选取“神”作为审美对象也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印度教的影响。然而,使用第二人称“你”来指称诗人所追求的那种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理想更具有文学上的魅力,应当说,正是“你”造成了这部作品丰富的精神空间和审美内蕴。6、吉檀迦利中的神是什么形象?在思想内容方面,吉檀迦利虽然是颂神诗,但泰戈尔却很少谈到“神”这个字眼,他用“你”“他”“我们的主”等来代替。仔细品味这些诗歌,会给人门一种近于田园诗般清爽、和谐的感觉,并带有比较

11、明显的民主倾向。不像其他的神论诗所带给我们神灵的阴森恐怖和肃穆的庙堂气息。如这些诗句“这是你的脚登,你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我向你鞠躬,我的敬礼不能达到你歇足地方的深处那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等,在这些首诗中,诗人强调他心目中的神是在“最贱最失所的人群当中”,他在那里“歇足”,和最贱最失所的人作伴。明显的暗示出诗人心目中的“神”是在下层人民中间。这正是诗人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直接表现。7、“你”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呢?首先,由于“你”的使用,使诗歌呈现出一个“二元对话”式的结构,这种对话式的结构能够迅速拉近作者“我”与彼岸世界之间的距离,也同时迅速拉近了“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这样的

12、对话模式,使得诗歌的表达显得更加自然,使得诗歌有一个潜在的诉说对象。正如一些诗人所说的那样,如果要写出好的诗歌,诗歌中必须存在一个潜在的或者是显性的诉说对象,即“第二者”,这样就会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对话空间,也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而且,第二人称“你”也更有利于诗歌情感的表达,试想一下,如果使用第三人称“他”,诗歌的抒情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其次,“你”的使用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融入到诗人设定的对话框架中,从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的具体指向,而这样的一种读者效应正是诗人所追求的,读者越是陷入到这种诗歌框架中,就越是感到“你”的神秘性。由于“你”在整部诗集中所具有的多种身份指称,使

13、得读者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诗歌的“神秘主义”倾向,营造了一个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精神空间,使诗歌呈现出丰富性和深邃性,让人得到审美的愉悦,这大概也是诗人所最终追求的诗歌理想吧。8、泰戈尔诗句中的神是什么形象?吉檀迦利虽然是颂神诗,但泰戈尔很少谈到“神”字,他用“你”“他”“我们的主”“天父”等称谓来代替神。 仔细品味这些颂神诗,人们几乎感受不到那种阴森恐怖、肃穆的庙堂气和远离尘世沉重、威严的宗教气,相反,这些诗却给人一种近于田园诗般的清爽、和谐感觉,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倾向。泰戈尔继承了印度古代泛神论思想。这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上帝或神灵,而是充实于宇宙,无处不在的最高实体(“梵”)。在泰戈尔的诗里

14、,神不是远在天国,高高在上的,而是与人同在。神也不统治人,驭使人。相反,神创造和延伸自然,赐予人生命,启迪爱。 爱他人,就是体验到神,就是聆听神。在一切自然、和谐的关系中,在人与人的爱,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中,神与人合而为一。 诗歌,歌唱美丽的自然,歌唱人类的情感,也就是赞颂神。 四、诗句欣赏第1首欣赏:这是开篇,生命与苇笛,庄重与轻盈,一下子从最朴素和自然的地方进入到一个伟大的话题。第一首诗是开端,却也是结果自我与神融合,这在第一句话中就表达了出来:“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是自我精神之路的目标与结局。在结构上呈现出首尾相连的特征,构成循环往返的精神路线。诗歌在结尾的时候又回到开头,从而既验证出精

15、神目标的达成,也反映了精神追求的螺旋式上升进程。结局并非终点,精神的攀登之路是不会止息的,这一结局只是生命中途的一次高峰。初步揭示的是神人关系:神以倾注生命为快乐,人以得到神的庇护而幸福。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从梵而来,梵创造了我们的灵魂并让它永生,而生生世世的肉体,就像一只水杯被不断的放空与斟满,而我们的灵魂却从不曾变更。第5首欣赏:我与你相知不深,因为你我没有同在静默之中。朋友啊、爱人啊,你们没有同在静默之中,如果你们不能在静默中听见对方超乎言表的心声怎能说你们相爱甚深!“诗与艺术所养成的是人的虔诚的信仰,这种信仰使人与万物化为一体,这种信仰的最后真理便是人格的真理。”因此,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

16、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的确如此,世间的万物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情感,都被赋予人格化,而且有了思想,酷暑来到我的窗前,轻嘘微语:群蜂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活生生的,富于生活的情趣,那么有人情味,让人觉得形象可感。读一首泰戈尔的诗,你就会忘记生活中的苦痛,你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是这样的美好。泰戈尔的诗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丽和希望!第10首欣赏:诗人发出了“我的心永远找不到那个地方”的痛苦呼喊。诗人称他的神“穿着破敝的衣服,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行走”,神是和农夫、工人在一起,“衣袍上蒙着尘土”。泰戈尔主张执着于现实生活,反对离开现实寻求超脱。泰戈尔让他心目中的神与“最贫最贱最失所”的大众在一起,生活在工人、农民中间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诗人的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