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186905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内科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二、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全科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4、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5、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

2、袋标签个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6、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7、加强科室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8、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9、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为阳性结果者,主治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和亲属或监护人,检测结

3、果和对患者的谈话内容、时间、患者或其亲属签名等应记录在病历中。三、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详见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输血科,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送予输血科。3、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工作:(1)

4、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

5、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5、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 ,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教科。6、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完毕后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7、输血科在接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通知血站,并协同医务科、临床科室等做好证据保全的工作。流程:发生输血反应上报科主任护士长上报输血科更换输液器立即停止输血输入生理盐水一般反应病情危重积极抢救立即准备抢救物品、药品给予相关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必要时氧气吸入将输血器、血袋、患者

6、血样送往输血科同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报输血科做好记录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抢救记录与家属、患者有效沟通四、输血传染疾病处理程序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2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4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疑似患者输血传染病(确认HIV、HCV等传染病)献血员 (血站)患者在输血后到目前为止是否有其他感染途径或机会当时实验记录及质控 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医院)献血员目前是否阳性用到其他患者目前情况当时试验记录及质控 5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五、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1、选用单一供者的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2、采用自体输血。3、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4、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急性失血、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5、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6、采用配合型血液成分输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