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18542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概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概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概名词解释1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包括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2 增生:指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3 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与器官的萎缩还可伴发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4 化生: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取代的过程.5 变性:是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的病理现象.常伴有功能低下,多为可逆性损伤.6坏疽:肢体或内脏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坏疽是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7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

2、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有炎细胞浸润,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8 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运行阻塞血管的现象.形成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最常见的栓子是脱落的血栓.9 梗死: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血管阻塞,血液中断而引起的坏死.10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外正内负,称为跨膜静息电位.11消化:指事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12 牵涉痛:指某些内脏疾病引起身体体表一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13牵张反射:当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使其伸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发

3、生收缩,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14动作电位:细胞在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扩布的膜电位连续变化的过程.表现为快速可逆的膜电位的倒转和复原,这种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15吸收: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透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16红细胞凝集:当特异性凝集素与红细胞相应的凝集原相遇时,就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成簇,并发生溶血.17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8抗原:是作用T,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19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

4、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20病毒:是非细胞型微生物,其体积很小,结构简单,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具有严格的寄生性,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21干扰现象:指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可以增殖,而另一种病毒的增殖则被抑制.22高渗性脱水:指以失水为主者.主要特征为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23低渗性脱水:指以失钠为主者,只要特征为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24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25低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

5、mol/L26代谢酸中毒: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27缺氧:指在肺通气,肺换气或内呼吸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使组织供养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28发热:是在致热原在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29休克: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微循环动脉血灌流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害的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30肝门管区:是相邻几个肝小叶角缘处的结缔组织区,每个肝小叶周围有34个门管区,其中伴行小叶间动静脉,小叶间胆管.31微循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由微动脉

6、,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组成,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32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所属肺泡,之间有结缔组织间隔.基概简答题1反射的定义及反射弧组成:答:反射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答: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3ABO血型由哪几种血型组成,其细胞膜上相应的凝集原是什么?答:A型血,A凝集原;B型血,B凝集原;AB型血,A,B凝集原;O型血,无凝集原.4简述尿的生成过程.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

7、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形成尿液.5什么是细胞的兴奋性,其周期变化如何?答:细胞兴奋性指活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6简述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答:心迷走神经(分泌乙酰胆碱):心率减慢;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交感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心率加快;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加快;心房肌收缩能力加强.7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的基本过程.答: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向肌细胞深处传导;三联管结构的信息传递;内质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集及其与肌丝滑行的关系.8简述动

8、脉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答:每搏输出量,收缩压;心率,心舒期,舒张压;外周阻力,心舒末期血量存留,舒张压;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血压波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动脉血压.9简述肝内胆汁排出途径.答:经胆小管从肝小叶的中央流向周边,进入门管区内的小叶间胆管,继而向肝门方向汇集,形成左右肝管出肝,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再与胆囊管汇合形成总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10简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及其功能.答:由近球细胞(合成,贮存和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系膜细胞(吞噬)组成.11简述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三种细胞及其功能.答:起搏细胞: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部位,心肌兴

9、奋的起搏点;移行细胞:传导冲动;蒲肯野纤维:传导冲动,引起同步收缩.12何为气血屏障.答: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13简述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答:诱导的非特异性;存在的广泛性;结构的保守性.功能: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折叠,移位;变性蛋白质复性和降解;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力.即分子伴娘.14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答: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15简述病毒的增殖过程.答:吸附穿入(内吞,融合,转位)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1

10、6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答:识别启动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意义:在最终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治愈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导作用.17简述急性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答: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实质器官病变.18简述急性炎症的结局.答:痊愈:完全痊愈和不完全痊愈;迁延为慢性炎症;蔓延扩散:局部蔓延,淋巴道扩散,血道扩散.基概问答题1被覆上皮有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里?答: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小叶间胆管,某些腺导管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子宫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 复层上皮:

11、复层扁平上皮:皮肤表面和口腔,食管,阴道 变移上皮:输尿管道2试述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内毒素外毒素来源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阴性菌存在部位细胞壁成分,裂解后释出从活菌分泌或菌溶溃后散出化学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稳定性160,24h,强6080,30mins,弱毒性较弱强,有选择性毒害作用抗原性弱强3什么是心肌细胞的收缩性?试述心肌收缩的特点.答:心肌工作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再由电变化引起机械性收缩,这一以收缩蛋白的功能活动为基础的特征.特点: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较大, Ca2+浓度, Ca2+内流,心肌收缩力 ”全或无”式收缩; 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4简述脊休克的概念,主要

12、表现及发生原因.答: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主要表现: 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整合的肌牵张反射.屈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出汗被抑制.粪和尿潴留等(躯体和内脏反射消失).发生原因:脊髓失去了高位中枢对它的易化作用,使脊髓的兴奋性处于极度低下的状态,以至任何反射均暂时消失.5细胞的跨膜转运方式有哪四种?从转运物质,顺逆差及细胞是否耗能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答:单纯扩散:对一些脂溶性较高的物质和小的极性分子(H2O),顺浓度梯度,不耗能通过. 易化扩散:对葡萄糖,氨基酸和Na+,K+,Ca2+等,顺浓度梯度或电

13、位梯度,不耗能通过. 主动转运:对Na+,K+,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耗能通过. 出胞或入胞:对一些大分子颗粒或物质团块的转运.6什么是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特征.答: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靠突触传递来完成.特征:单向性传递;突触延搁;总和(递质的量总和使达到阈电位);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7根据原因缺氧可分几类?分别鉴于哪些原因?答:乏氧性缺氧:由于肺泡氧分压降低或静脉血入动脉,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PO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 循环性缺氧:指由于血液循环障碍,供给组织的血液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14、8何谓超敏反应?分几类?分别鉴于哪些疾病?答: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是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 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荨麻疹 型超敏反应(细胞型抗原):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 型超敏反应(溶解性抗原):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接触性皮炎9试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转移不转移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小较大10试述发热的基本环节以及三期的热代谢特点和临床表现.答:环节:激活物的作用中介环节,EP中枢机制调定点上移期: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自感发冷或恶寒,鸡皮和寒战,皮肤苍白.期:高峰期:波动于较高的水平上,自觉酷热,皮肤干燥,皮肤颜色发红.期:退热期:散热大于产热,皮肤血管舒张,大量出汗.这是我自己打起来的,答案仅是参考,可能有错,这是09级康复二班内部资料,请慎重保存!最后,祝大家都能过基概.O(_)O.暑假happ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