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精品]历史教师备课能力与高效课堂关系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精品]历史教师备课能力与高效课堂关系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师备课能力与高效课堂关系的研究内容摘要:提高教师备课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情况下,我们的历史课堂现状是:教师备课不得要领,做了不少无用功,课堂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课堂效率低下。那么,怎样提升历史教师备课能力,进而创建高效课堂?这是本文要着力探究的问题。本文从有效备课的内涵入手,探究有效备课的两种形式及备课时需要关注的五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两方面的思想素质与五个方面的教师专业素养),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有效备课 素质提升 高效课堂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是以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涉及到教学各个环节的综合工程。其中做好精心准备是其重要前提与基础。这种准备从时效性来看,可以分为短期的具体课程的有效备课,和长期的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有效备课与高效课堂1、什么是有效备课有效备课是
3、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一堂高效益的课堂教学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这一课前准备工作我们称之为备课,所以,有效的备课不只是单纯的写教案,改教案,甚至是抄教案,而是用心去做好课堂教学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备出自己的课、上出自己的课。教师是否认真备了课,主要得从课堂教学中来体现,不能简单地以编、改、抄的教案单一地评价备课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好坏优劣。2、如何有效备课(1)备课形式自主备课是前提自主备课就是教师独立完成的备课,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自
4、备课应该是备精品课,要达到“三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是基础层次,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拿到教材后,凭着自己的认知水平,凭着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挖掘进行备课。其次是发展层次,即第二次备课,就是查阅参考资料、教学参考书后,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真正读懂编者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在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备课。再次为创新层次,即第三次备课,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学的实践认识和亲身体验,总结上课中的成败得失,再反思总结,实现跳出教材教教材,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备精品课、设计精品教案,是教师通过教材,对课标、对自己、对学生的分析,再经过深
5、思、反思后的创造性劳动,对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成长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合作备课是关键合作备课即集体备课。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备课小组,一是便于分组讨论互相学习,二是有利于相互检查自主备课情况。这环节要求首先是独立自主备课,然后交流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来明确备课内容在本册、本章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突破关键点的思路,统一设计合理的习题、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合作备课有很大好处,能集中多人的智慧和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也能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2)备课内容备课标全面贯彻课标要
6、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课标,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备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备教法和学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都有优缺点,如:传统启发式是传授知识的最好教法。易为学生所接受,但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创造能力,现代启发式虽有利于训练学习
7、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但教学耗时多、进度慢。备课时应尽量结合两者的优点,克服其不足,形成综合启发式教学程序。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的观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方法的运用上,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的位。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备课的内容。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备训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活动),去粗取精,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顾及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学习水平,激发兴
8、趣点设计适合可行的方案。其中备学生是关键,把它放在第一位。我们备课往往只是停留在课本的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备课却少之又少。一堂我们在备课本上写得非常漂亮的教案,赋予了课堂的精彩,可如果缺乏了学生积极配合的满堂灌或独自表演,课堂的高效又如何谈起呢?我们不如在学生的感情方面和从学生需要的知识方面多下点力气了。(3)编写教学案编写教案单元备课过程中,中心发言人要广泛搜集信息,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知识点的定位,揭示知识的实质,总结概括规律方法,习题要精选,新颖而且针对性强。在通案形成过程中,备课组的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学习和借鉴。备课组成员,要相互团结,加强合作,形成一个研究氛
9、围浓厚的团体。教案是备课的标志,上课的依据,是检查备课质量的抓手,认真编写教案是积累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案的编写有通案和个案之分,通案是以骨干教师,中心发言人为主,全体备课组成员集体研究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个案以通案为蓝本,结合所任班级学生的基础能力情况,设计的个人课时教学的计划安排,教案要有适当的教学反思。编写学案学案为学生学习使用,不等于教案,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而且每节课一个教案。为保证备课授课质量,学校要通过期中、期末集中检查和平时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教案检查的力度,通案和个案区别检查,通案为中心发言人教学个案可以打印,非中心发言人只检
10、查个案,个案必须手写,以避免个别教师,不积极参与研究,又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拿来用之,造成课堂效果不佳的问题。更不允许网上下载教案,应付检查。 二、提升素质与高效课堂1、思想观念的转变(1)树立课改理念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改革的理念。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西方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的。20世纪西方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发展,而我国实施的课程改革就直接建立在建构主义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之上。我国当代的课程改革既建立在西方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之上,又建立在当代我国发展需要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并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改革体系,作出了许多方面的具体规定。因此,我们要树立
11、课程改革的理念,还须从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发展需要和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来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并通过把握和理解课程改革的体系和规定,来明确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课程改革理念,才能真正树立起来。(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中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相信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要多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以交流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以动手的机会,依靠学生的主体参与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师应把自
12、己的角色定位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与我们教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基于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2、基本素质的提高(1)专业文化素质 历史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是历史教师区别于其他各科教师知识构成的基本出发点,历史专
13、业文化素质的研究包括专业知识构成质的要求和量的规范,力求历史基础知识系统而扎实。其专业知识构成中包括中外通史、史学理论;有关断代史、专史、地区史、国别史的基础知识;史学研究的新动态、新信息和新成果方面的知识;历史文献、古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考古学、文物保护、中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常识性知识等,这是历史教师素质建构的核心。(2)教学能力素质 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历史教师缺乏这种心理素质,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和落实教学任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包括:开发教学资源能力;备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辅导学生学习能力;批改作业能力;对学生考查、考核的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等
14、。其中课堂教学能力居教学能力之首,它由历史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组织处理教学资源能力、教学机智等构成。教学能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形成了历史教师素质建构的关键内容。 (3)教育能力素质 教师职业长效性、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和历史知识本身内容的教育性特征,决定了历史教师“教书育人”,应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的素质,这是教师职责之所在。教育能力的素质结构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运用教育理论于实际的能力;组织开展班集体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能力;结合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教育的能力。教育能力是历史教师素质建构值得重视的内容。(4)科研能力素质 随着史学研究及历史
15、教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历史教师为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历史教师的科研能力应包括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研究两个领域,而后者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历史教师科研能力的素质结构由吸收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输出信息的能力组成。其中,吸收信息是历史教师科研能力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历史教师的科研能力素质是提高和优化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5)技术素养历史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迅速加快,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我们利用互联网可以迅速地查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能够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一切媒体资料(如电影、电视、图片等)制成生动、形象的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由此可见,打造高效课堂,既要根据新课标新考纲,更新素质教育与高效教学的新意识,扎扎实实地备好每一节课;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的观念,平时通过不断加强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为每一节高效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