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617972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教材分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小学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5课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固体,尝试了把固体放到水里,认识了液体,尝试了把液体倒进水里之后进行的。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学生对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固体、液体与水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正是在以上的知识背景下,这一课主要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课型,分四个活动展开:第一个活动:使橡皮泥浮起来。第二个活动:用吸管承载回形针。第三

2、个活动:使小潜艇浮起来或沉下去。第四个活动:使土豆浮起来。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几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几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轻的物体可以在水中漂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理解使用轻的物体做载体使物体浮起来。而对于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的方法,可以对比船的形状,让学生以活动的方式制作船模型。关于潜艇的沉浮,需要制作潜艇模型,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制作好,进行课堂演示。而对于往水中加盐的方法是本课难点,因为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动手。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3、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科学知识方面1、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2、认识到可以从多角度解决问题。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科学探究方面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描述所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2、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往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教学难点:亲历科学探

4、究过程,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五、教学准备为了配合本课的教学,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的分组实验材料有:水槽、烧杯、橡皮泥、曲别针、吸管、“潜水艇”、食盐、勺子、鸡蛋等六、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上课开始我准备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以及两个土豆。(出示两杯水,然后拿出两个土豆,放入杯中)让学生观察,同时提问:“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并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且给予肯定:“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不可能把问题一一进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5、带着疑问积极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中去。(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科学是一门强调“做”的学科。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做”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从动手“做”中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动手“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活动一:使橡皮泥浮起来先提出问题:怎么才能使橡皮泥浮上来?结合巨轮图引导,学生讨论: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做成船形。学生活动,全班分成几组用橡皮泥做小船放入水中试试,并且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小船能够承载货物最多。这一活动的设计用了竞赛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望,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6、玩中求知。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形状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活动二:用吸管承载回形针在本单元第二课把固体放在水里学习时,学生已经知道固体在水里,有的能浮在水上,像泡沫、木块、竹子多媒体展示竹筏,漂浮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情景。然后组织学生利用吸管做“竹筏”承载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发现漂浮物都很轻的特点。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借助漂浮物可以浮起来。本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活动三:使小潜艇浮起来或沉下去这一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活动,学生猜出谜底后,投影

7、出示潜水艇图片,提问:“你们见过潜水艇吗? 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学生们情绪高昂,都积极投身于潜水艇的沉浮活动中。让学生明白:灌入空气,潜水艇重量变轻,就上浮;注入水,潜水艇重量变重,就下沉的道理,从而使学生知道减轻自身重量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探索物体沉浮的奥秘,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探究意识。活动四:使土豆浮起来先课件出示人在死海看书的图片,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在死海里游泳的人能躺着看书呢?想不想知道?”然后多媒体播放有关死海的知识,奇特的死海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

8、生看到这一奇观后萌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接着又故作神秘地说:“难道海水里的盐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们来做个模拟死海的实验。”在这我设计了鸡蛋上浮的试验,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了水中加盐能增加水的浮力,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活动的设计,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三)总结巩固,拓展应用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对“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一个总体印象;然后,交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沉浮的应用,最后引导思考渔民利用渔网养鱼时,想将鱼群围住,用什么方法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通过引导讨论,使学生对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知识是生活的提炼,生活又是知识活生

9、生的再现。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让渔网立起来,使我们的所学有了检验,让学生体验了成功。七、板书设计板书是微型教案,是对知识浓缩和提炼的结果。在板书中我力求简明扼要,体现全课。本课的板书如下: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改变形状 借助漂浮物减轻物体重量往水里加盐课堂结束时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的收拢式提问结合板书对课堂学习内容做一个扫描式总结。科学教学活动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小,参与程度往往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课外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探究这一设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虽结束了,但探究活动并没结束。让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继续,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