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17519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河西走廊的粟特人陈瑞(河西学院历史系,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唐代由于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经商为传统的粟特人向东迁徙进入中国内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凭借似其与生俱来的商业才能,使其商业活动几乎覆盖了整个市场领域,并在河西走廊重镇上分布和聚居,最终形成聚落。与此同时,粟特胡人信奉的火祆教也进入了河西重镇,还兴建了信奉祆神的祭祀中心祆祠,但火祆教并没有在汉人中传播开来。关键词:唐代 河西走廊 粟特 粟特人,是属于伊朗人种的中亚古族,在中国史籍中又称昭武九姓、九生胡、杂种胡、粟特胡等。粟特人原居住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粟特人长期受周边的强大外族势力所控制,早先服属于大夏,后又听命于大月氏

2、。魏晋时期建立了粟特国。南朝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大约公元五世纪以后,粟特国逐渐衷落,粟特地自分裂为许多小国,“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燖、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1粟特商人则被称为“昭武九姓胡商。”2一、商业及聚落粟特是以经商为传统的民族,汉魏以来,粟特人就通过丝绸之路在我国内地进行商业活动,隋唐时由于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大加之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了更多的粟特商人到内地经商,史称“兴胡之旅,岁月相继。”3再加上他们地处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因此这一时期粟特胡人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主角。他们积极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并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

3、的国际转贩贸易,他们在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沟通和交流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旧唐书,康国传记载:生子必以石蜜纳口中,明胶置掌内,欲具成长口常甘言,掌持钱如胶之黏物,善商贾,争分铢之利。男子年二十,即远之旁国,来适中夏,利之所至,无所不到。4据此可知,粟特胡人地经商逐利谋生的传统习俗。粟特胡人向来以善于经商而著称,以追逐利益而其目的,“利之所至,无所不到。”再加上中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为其经商提供了广大市场,因此粟特胡人沿着丝绸之路经商东涉中国,并在今天河西地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敦煌文书伯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载有:东西十九里,南北九里,深五尺。右在州一百一十里。其水咸苦,唯泉堪食,商

4、胡从玉门关往还居止,因以为号。这里的“商胡”是指粟特胡人,从“玉门关”可知粟特胡人经商的商队在这里经过并驻足。阿斯塔那五0九墓出土的九件石染典请过所文书,就反映了石染典这位西州百姓游击将军,”曾到瓜州做生意,“市易事了”后,由瓜州给过所返回安西。”5可知粟特胡人在河西敦煌经商做生意,其经商范围已经深入中国西北河西地区。随着贸易通道的进一步畅通,粟特胡人不断入居中国,再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及不辞劳苦,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唐时,粟特胡人在葱岭以东的蒲昌海(罗布泊),播仙镇(且末),西州(吐鲁番)伊州(哈密)、沙洲(敦煌)、肃州(酒泉)、甘州(张掖)、凉州(武威)等地均有贸易活动。粟特胡人的主要商业活动

5、,是从中原购买丝绸,运进粟特地区进行贸易。他们长期控制这条丝绸通道,唐王朝当时推行胡汉有别、各依其俗的对外政策,严禁汉人从事国际贸易,为粟特胡人独霸丝路贸易财源创造了政治条件。除了丝绸贸易之外,其商业活动还有珍宝、珍玩的买卖,贩卖奴隶,牲畜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市场领域。唐时粟特人入华,其足迹遍布整个丝绸之路,其驻足地诸多,其中河西地区的有沙洲、凉州、肃州、甘州等。1、敦煌敦煌是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丝绸之路咽喉,同时也是坚守三条进入中原道路的门户。因此,敦煌成了入华粟特人的必经之地和聚居地。敦煌自汉代以来在中西交通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唐以来正因为这一有利的地理条件,吸引了诸多的粟特胡人。敦煌文

6、书2005年沙洲都督府图经载有“一所兴胡泊”东西十九里,南北九里,深五尺。右在西北一百一十里。其水咸苦,唯泉堪食,商胡从玉门道往还居止,用以为号。这里的“商胡”是指昭武九姓粟特人,在敦煌的西北百十里处有粟特人居止地。东去沙洲一千五百八十里,去上都六千一百里占观中康国大道领康艳典东来居此城,胡人随之,因成聚落,亦曰典合城。据上所知,康国首领康艳典率部居此城,从材料中可见当时粟特人在河西的聚落规模已经很大,因此可见沙洲是粟特人在河西走廊上的聚居地之一。2、武威武威是河西走廊上又一重镇,是唐王朝时期河西地区最大的机构所在地。唐初的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著、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6 可见凉

7、州和沙洲同样具有其特殊地理位置,成为粟特商人经行住止过此的地方。元和姓纂辑本“安姓”下,“姑藏凉州”条记:后魏安难陀至孙盘婆罗,代居凉州,为萨宝。生兴贵修仁。新唐书卷七十五下宰相学表也记载:后魏有难险,孙盘婆罗,隋问,居凉州武威为萨宝。生兴贵、修仁。至抱玉,赐姓李。据上所知,从北魏开始,出身粟特地区的家族成员已成为凉州胡人首领,7以安氏为首的中胡人聚落在这里数世经营,势力极大且拥有武装。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安修仁夜率诸胡人入内苑城,建旗大呼,李轨于城下聚众应之”8(旧唐书卷五五李轨传由此建立了凉州李轨政权,从此李轨割据凉州。然而安修仁部下的粟特胡种落繁盛,引起李轨等的疑虑。唐胡建立后,住在长安

8、的安修仁史弟上表李渊,欲规劝李轨归唐,其辞称:“臣家在凉州,奕世豪望为民夷所附。弟修仁为轨所信任,子弟在机近者的十数,臣结说之,轨听臣固善;若其不听,图之肘腋,易矣!”9 于是主动前往凉州招降李轨,结果遭到拒绝。安兴贵兄弟率领胡人攻击李轨,很快活捉李轨,将凉州拱手献给唐朝,完成了唐统一大业,武威安氏也由此在唐朝获得显赫地位。10可知当时武威安氏是粟特聚落首领的典型代表,他们历代世系为萨室,控制着凉州政局。唐前朝粟特胡人在凉州势力极大且没有减弱。史载“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胡据其五,二城坚守”。11至德二年(757年),河西兵马使盖庭伦,联合凉州九姓胡人安门外的势力聚众6万,杀掉度节使周泌。虽

9、然叛乱很快并平息,但可知当时粟特人在凉州地区的势力还是相当大的。这都可知粟特人在凉州地区活动并聚居,还有部分拥有强大的政治势力。3、酒泉酒泉是河西走廊的重镇之一,也是粟特胡人经商的活动地点之一。西晋末年,南北粟特人也在这里居。入唐以后,有史料记载:何德墓志云:“大夫人酒泉安氏,以孟田之囗,赠酒泉县太君。”12 唐武通墓志称:“夫人康(唐)氏,即酒泉单王胤也。”13 入华粟特人中的康姓为大姓,据上可知在酒泉既有康姓大族,又有“单于王”首领,这一时期粟特胡人已经聚居于此。4、张掖张掖是河西四郡之一,也是河西的重镇。唐敬本墓志称:“君讳敬书,字延崇,康居人也。元封(前110-前105)内遣家张掖郡。

10、酋率望重,播美囗西,固地囗囗,派流不绝。曾祖默,周甘州大中亚。祖仁,隋上柱国,左骁卫三川府鹰扬即将。”14粟特胡人康敬平祖上,遣产至张掖郡,可证明粟特胡人已居住于河西张掖。康敬本祖上是望重的首帅,肯定有许多人陪同,再加上曾福默北周时住甘州大中亚,此职例由地方世家豪强担当,其为左右甘州一方的人物,当不成问题。由此可见有粟特豪强大族在张掖居住并形成聚落。15 入唐以后,粟特人仍然陆续落籍凉州。石崇俊墓志记:“府君石氏,讳崇俊,字孝德,其盛族微烈,家谍著焉。府君以曾门奉使,至自西域,寄家于泰,今为张掖郡人也。祖讳宁芬,本国大首领,散将军。皇考讳思景,泾州泾即府左果毅”。16石氏乃粟特九姓之一,石崇俊

11、其祖宁劳为本国大首领。可知唐中叶粟特人仍然居住在张掖,并在此形成聚居地。据上可知,大量粟特胡人入居中国的同时,在长期的商旅往来征途中,在河西走廊的四个重镇中留下他们的足迹,在长期的居住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武装势力并形成了聚落。二、宗教文化唐王朝时期随着大量粟特人入居中国,其族信奉的火祆教也进入了中国内地,便得粟特人的崇教信仰呈现多文化的色彩。隋唐时期,粟特人的信仰祆教为主。祆教,即“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又称“火祆教”、“火教”、“拜火教。”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大夏(今阿富汗巴尔赫)创建,以后发展到波斯各地。该教奉波斯古经为经典,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火、光明、清静、创造、生是善端,黑暗、恶

12、浊、不净、破坏、死是恶端。善端是最高神是智慧或主宰之神,恶端是最高神为凶神。认为善恶两端之争中,人有自由选择的意志,也有自己决定命运之权,其道德箴言是“善思、善言、善行。”3至7世纪(229-653)成为萨珊王国之国教,并于这一时期大规模地传入中亚。6世纪南北朝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进入中国河西走廊地区。驻足敦煌形成聚落的粟特商人供奉祆神,并建立了祆祠,其中有祆教神职人员,如祠主、祆主,这些神职人员由该聚落首领萨保担任,祆教神职人员在聚落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沙洲都督府图经卷三记载有: 祆神,在山东一里,之余,画神主。总有廿龛。其院周回一百步。17可知,这座祆神庙兴建在沙洲城东一里处,正好是敦煌县

13、从化乡附近规模可观。敦煌廿咏的安城祆咏板筑安城曰,神祠与此兴。一州祈景祚,万类仰休征。蘋藻来无乏,精灵若有凭。更看雩祭处,朝夕酒如绳。18可知安城同样有祆神及祆祠的存在。则沙洲城东一里处之“安城”为粟特人之聚落点。 朝野金载卷三载,凉州也有祆神祠:凉州祆神词,到祈祷日,袄主以铁钉从额上钉之,直洞腋下,即出门,身轻若飞,须叟数百里,至西祆神前舞一曲,即却到旧祆所,乃拔钉无所损。”可知在粟特胡人势力极其强盛的武威有祆祠和管理天祠的祆主。史料中“须叟数百里,至西祆神” 陈国灿推算从西至五百里应该是张掖,19说明张掖同样有祆祠,同样有祆教的存在。袄祠每逢祈祷日都要杀猎宰羊,“进行祭神仪式。并由一胡人祆

14、主,进行精彩的魔术表演,往往开肠破肚,但会平复如故,吸引众多观众,扩大宗教影响。”20河西走廊上的火祆教,主要是粟特商胡和移民信仰的宗教。陈垣先生云:“火祆则不然,基人来中国者,并不传教,亦不翻经,故其教仅有胡人,无唐人。近年敦煌发现大秦摩尼二教经典,各有叔种,而火祆教经典独无闻,此其证也。”21 尽管祆祠在河西走廊的重镇上存在,并进入了汉人的生活,但主要信奉者仍然是其粟特胡人,没有唐人,因为“祆教其实是维系粟特这个商业民族的一种宗教纽带。”22是粟特商业民族特有的学教本质。参考文献:1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唐书卷221下.列传146下.西域下.康.2雪犁 中国

15、丝绸之路辞典3刘珣.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崔融传下.4 刘珣.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康国传下.5陆庆夫.丝绸之路史地研究J兰大出版社,1999.139页6慧立,彦惊.大慈寺三藏法师传M中华书局,1983.11页,引自荣新江.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徒及其聚落.7荣新江.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徒及其聚落.8 9刘珣.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五五,李轨传.10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M.三联书店,2001.11资治通鉴卷二一九.参看吴玉贵.凉州粟特人安氏家族研究M306页.12随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册,141页,参看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M.三联书店,2001 13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率汇编100册,中册中古籍出版社,162页,1989-1991年.参看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M.三联书店,2001 1415参看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M.三联书店,20011617.参看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M.三联书店,2001 鸣沙石宝侠书第3册,1913年影印,又敦煌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