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17428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产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产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产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产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调研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调研报告导读:本文 产业调研报告, 仅供参考, 如果能帮助到您, 欢迎点评和 分享。产业调研报告【一】 20xx 年,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 人员深入乡镇、村和茶叶、 茶机生产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形成调 研报告初稿后进行专题研讨, 最后形成调研报告 兴一方茶业富一方 百姓送县领导参阅。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县长马永良(现任平阳县委书记 )、副县长柴理明作了批示,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肯定。20xx 年 3 月,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会员以兴一方茶业, 富一方百姓为主题, 对回山、 双彩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先期调 研,然后完善了调研方案, 45 月,7 个组分别到其余的 13 个乡镇 (

2、街 道)(新林乡没作实地调研 )和中国茶市开展调研,召开了 23 个有乡镇 (街道)领导,相关村主职干部,茶叶、茶苗生产大户,茶叶生产合作 社、茶商、茶叶企业代表,茶叶专家等共 158 人次参加的座谈会, 走访了部分茶场、茶叶及茶机生产企业。各乡镇 (街道)提供了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材料。调研结束后, 各组分别写出了调研报告。 形成总的调研报告初稿后, 新昌县人大工 作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一、新昌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 茶叶,一片古老而神奇的树叶,人们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 新昌,东汉时已开始种茶制茶,六朝时高僧名人纷纷入剡,饮茶 已成风尚,唐朝时越茶、剡茶

3、等名茶声誉雀起从古至今,新昌人的命 运已经与茶叶连接在一起, 融会在一起。 新昌的农民,因茶叶而殷实 ; 新昌的文化,因茶叶而丰富 ;新昌的形象,因茶叶而增色。在茶叶培育上。 建国初期,全县共有茶地 1.23 万亩,多为丛植, 零星分散,粮茶间作。 1953 年,原遁山乡大枫树村首建 20 亩条播 密植专用茶园,推广后,茶叶培育由丛植变成了条植,间作茶地变成 了专业茶园。 1958 年,毛主席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新 昌县新茶园连年新增, 1974 年达到 4.4 万亩,并逐步推广新品种, 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后,引入福鼎大白等品种,到 80 年代末,引进 乌牛早、龙井 43 等无性

4、系茶树良种,良种茶园覆盖率明显提高。1999 年开始实施首轮茶业扶持政策, 县政府每年拨出 100 万元 以上的专项基金,大力支持推广无性系良种茶。镜岭镇 1999 年建立 的浙东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引进培育、自繁自育优良品种,发挥了重 要作用。现全县无性系良种率达 66.4% 。茶叶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 为确保茶叶品质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茶类变化上。清代前期,以烘青为主,道光后,盛行外销,改 制珠茶。 1984 年,新昌县珠茶质量达到了顶级水平,被誉为绿色珍 珠,生产的天坛牌 3505 特级珠茶荣获第 23 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 金奖,成为全国三大珠茶出口基地县之一。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出 口竞

5、争加剧,传统珠茶生产跌入低谷, 茶农们纷纷尝试寻找新的出路。1982 年,全县第一只卷曲型名茶望海云雾诞生 ;1986 年,中国 茶科所炒茶工人王长根师傅到红旗茶场、 雪溪村传授龙井茶炒制技术, 同年夏,杭州西湖区人事局干部丁明松邀请西湖区农业局领导和两名 茶叶科技人员,来到自己的家乡安山村指导龙井茶的炒制。 1987 年 安山村丁良法买了茶锅, 将炒制成功的茶叶带至省农业厅评鉴, 得到 肯定。至此,茶叶成品完成了从圆到扁质的飞跃。当时,新昌炒制的龙井茶在杭州可卖 100 元左右 1 斤,而同期 珠茶 2 元多 1 斤,价格翻了几十倍。炒扁形龙井能卖高价的消息迅 速传遍全县,茶农纷纷效仿。县政

6、府顺应形势,果断决策,提出了圆 改扁的战略举措。从 1991 年起,全县大力推广龙井茶炒制技术,多 次有组织、 有计划安排炒制龙井茶的技术培训和茶王赛, 为大佛龙井 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针对消费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绿 加红的发展战略。 20xx 年县农业局组织雪溪茶场、红旗茶业等企业 赴江苏宜兴、福建武夷山学习工夫红茶制作技术,并根据当地实际, 制定研发方案,试制成功了名优红茶天姥红。 20xx 年 7 家红茶厂投 入批量生产。在茶叶销售上。 1992 年,回山镇雅里村建立了茶叶交易市场, 随后,回山、镜岭安山等 5 个茶叶交易市场相继建立, 方便了茶农就 近投售,

7、畅通了茶叶销售渠道。然由于受地域、交通、设施等条件制 约,辐射功能较小,无法适应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 1995 年,浙东 名茶市场应运而生, 市场设有 200 多间营业房、 200 余个交易摊位。 市场一开张,客商纷至沓来。 20xx 年,浙东名茶市场被中国茶叶流 通协会评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20xx 年,交易量达 6500 多吨,交易额 7 亿多元,成为全国著 名的龙井茶集散地。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攀升,原有市场已难以容纳, 县委、县政府决策新建茶叶市场。 20xx 年 3 月,浙东名茶市场搬迁 到中国茶市,第二期也在 20xx 年 10 月开业,一、二期有营业面积 10 万平方米,商铺

8、 800 间,交易摊位 500 个,检验检测,电子商务、 管理服务等设施比较完备,功能较为齐全。 20xx 年交易额达到 35.3 亿元。20xx 年 9 月中国茶市电子商务平台开通, 网上交易额达到 8000 万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 实现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同步推进。 随着生产形势的变化,青叶交易量逐年增加,儒岙儒一村、王渡口村 及其它乡镇的一些地方青叶交易点已自发形成。在茶叶市场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 一大批茶商在成 长、成熟,在全国 20 多个省、市开出 350 多个直销网点,有的已走 出了国门。在品牌创建上。珠茶时期,品牌单一。圆改扁后,镜岭、回山、 大市聚等地相继创

9、建了安山碧玉、回山峰芽、西山碧芽、十九峰等名 茶品牌。因区域局限性较大,难以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随着龙井茶生 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没有统一的、响亮的品牌,弊端开始显现,市场 竞争显得势单力薄。县委、县政府决心通过运营区域品牌对全县的茶叶产业进行管理 经营。鉴于新昌境内有历史悠久的江南第一大佛、茶与佛因缘深长, 1995 年,新昌名茶协会注册了大佛玉龙商标,推出了具有文化内涵 的大佛龙井作为全县扁型绿茶的公用品牌, 20xx 年,大佛证明商标 成功注册,进入原产地域保护时代, 20xx 年开始入围全国茶叶区域 公共品牌十强之列, 20xx 年,品牌价值达到 27.9 亿元。 20xx 年, 红茶打出

10、了天姥红品牌。在茶机开发上。茶叶制作历来靠手工, 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70 年代中后期,全县珠茶炒制基本实现机械化,并逐步改用电能制 茶。圆改扁后, 珠茶机械束之高阁。 手工炒制一斤龙井干茶要 4 个多 小时。随着龙井茶的迅速发展,炒制矛盾突出。在春茶采摘季节,茶 农们采茶、炒茶、卖茶,几乎 24 小时连轴转。 1996 年,回山镇柘 前村木匠师傅丁水芳, 动起了制造龙井炒茶机的脑筋, 经过 3 年时间 艰苦研发, 1999 年第一台龙井炒茶机成功问世。20xx 年,天峰茶机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后正式投产,极大地解 放了生产力。因受产品需求的刺激,全县茶机企业迅速发展到 200 多家,质量鱼

11、龙混杂,经过三年整治和规范,目前有农机推广鉴定证 书企业 14 家。一些茶机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在提高,产能在扩 大,市场在拓展。如澄潭镇的恒峰茶机厂研发智能流水线茶机, 可年产 8000 台炒 干机;南明街道的德力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远东牌自动茶机,除国 内市场外,还销往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茶机的发明与发展, 在解放劳动力,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宣传推介上。 大佛龙井是新昌区域内的共享品牌, 仅靠茶商单 枪匹马宣传推介,很难形成气候。为此,县委、县政府策划了一系列 重大公关宣传推介活动。 1995 年 9 月,回山镇在北京海淀区开设绿 茶世界窗口,县长、县人大常委

12、会主任等领导赴京参加开业仪式,多 家媒体对县长带领茶农进京城作了宣传报道,影响力很大。随后,相继组织了国民党连战主席在北京老舍茶馆的品大佛龙井、 礼赠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十多个国家元首、 大佛龙井慰问北京鸟巢建设 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兰州、香港组织举办或参与了 上百次的大佛龙井展示展销或万人品茶等活动。凡是在外举办的重大活动, 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临现场, 鼓 劲造势。 1996 年,举办了新昌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并先后举办了 8 届茶文化节或茶叶大会, 广邀各地茶商考察了解新昌, 品尝认知大佛 龙井,并邀请茶叶专家考察新昌,推介新昌,邀请新闻媒体采访、采 风,制作专题片,宣传推介新

13、昌的茶叶产业与茶文化。与世界茶王天福集团、北京老舍茶馆、吴裕泰公司、霍氏茶业建 立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佛龙井品牌的影 响力在传播,在扩散,在渗透。产业调研报告【二】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产业富 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 注重发展以“牛羊禽、 保护地、经济林” 为主的农业产业, 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 大力发展商贸 产业。经过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 广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镇财税收入屡创新高, 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 全镇经济呈现出蒸 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一)农

14、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此前, * 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 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 2450 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 72% 。20* 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 * 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 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 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 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 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 不断加大农业投入,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 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 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 农业 产

15、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 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 交易客户 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 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 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 构进一步优化。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并组织专业人员深 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 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 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4、合作经济不

16、断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 100 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 队伍不断壮大, 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不 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 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 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 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 唯此为先、 唯此为重”的“天字号” 工程来抓。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 由 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 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 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 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