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MicrosoftWord.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17307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随笔Microsoft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随笔Microsoft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随笔Microsoft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随笔MicrosoftWor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随笔MicrosoftWor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随笔Microsoft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随笔MicrosoftWord.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学随笔 -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些想法 中村小学 孙保华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无可非议的。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一、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

2、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学生把老师讲过的东西一旦忘记,自己不会翻书,重新把例题弄懂,理解能力低,表达能力差,学习很吃力。例如,在本学期分数乘法的学习中,指名一名学困生解答一道求长方形周长的题目,因为方法错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于是,借机我提问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复习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计算公式,错误

3、率竟达白分之五十!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二、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我们现在提倡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将其使用于高年级教学。我认为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所以要从低年级做起。当然,这个过程与强度与高年级是不同的,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和启发。想法一,坚持鼓励那些认真看书、肯于思考、勇于提问的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偶尔闪现的智慧火花

4、及时的予以表扬,学生越学越主动,课堂气氛也会越来越活跃。想法二,注意充分使用教材、让学生看书。可以省去了不少制做教具的时间。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考虑如何抓住教材的重点,如何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何引导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自学,如何加强课上练习等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 (二)培养自学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1.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在行间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

5、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每逢遇到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把它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异常兴奋。有时下了课就找我兴高采烈地说:“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我有时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课上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就算你预习会了。”这时,他就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一步预习。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我体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2. 指导学生做好自学议论。每次上新课时,我都议论提纲,学生自学后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议论,议论时紧紧围绕提纲,可以和邻座同学自由结合

6、成小组进行议论研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大胆提出问题,自由发表意见。一般是由功课差的提出问题,由功课好的给耐心讲解,水平差不多的则互相研究争论。通过自学议论,对比较容易的知识,就可以弄懂学会,只需老师再引导学生把它条理一下、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牵固。对比较难的知识通过议论,老师就可以了解到其症结所在,使后面的讲解具有更强的针对性。3. 对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教材当中有的概念、法则不容易掌握,有的复杂应用题不容易理解。学生通过学习、自学议论,仍然无力自行解决的,这就是教材中的难点,我有时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在精读中把难点分散,逐个解决,以求得深刻理解。例如我

7、教“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不困难,但通过插图理解法则的算理比较困难。于是,我就把这部分教材分成四段,让学生一段一段地精读,一段一段地帮助他们进行理解。 第一段,我让学生注意思考为什么1/2公顷1/5小时就是求1/2公顷的五分之一?为什么1/2公顷3/5小时就是求1/2公顷的五分之三? 第二段,我让学生注意看图,看一看为什么1/5小时割1/10公顷?为什么3/5小时割1/10公顷?第三段,我让学生看重弄懂一份是一公顷的1/25,分母中“25”怎样解释?第四段,我让学生着重研究推导法则的全过程。就这样,我分层次地引导学生精读一段,引导帮助一段,看明白一段。把这部分教材

8、精读完了,再和老师研究,困难就减轻了。有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成果,就再次让他们精读和议论。4. 在复习课上学生自己看书温习.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我都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看书温习和课前预习、课上自学不完全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一节复习课用15分钟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用10分钟相互研究,用1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在学生看书温习之前,我要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他们通过温习,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例如复习正、反比例时,我就提出: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正、反比例?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利用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9、?利用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正、反比例各有什么性质?解正、反比例应用题列式时有什么突出不同?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温习、思考,就把这部分知识系统地整理清楚了。在温习中有什么疑难一定记下来,在互相研究时提出来,好相互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最后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的温习比老师主观设计的教案效果好,更有针对性。 (三)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自学.数学课本中有插图,有文字。插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字的内容各不相同。有概念,有法则,有应用题的分析讲解,有图形和表格的说明。为了使学生能够看书自学,必须给以具体指导.1.讲概念教材,应是按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安排.对这样的教材,我告诉学生应当

10、把上面的具体材料一步步弄懂,再看看结论是怎样总结概括出来的,可不能上来先背结论,上面的具体材料是讲道理根据的,结论是从上面的具体材料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不仔细阅读上面的具体材料,就弄不懂结论的来龙去脉。先背会结论,不懂道理,是不会把知识真正学到手的。是非常有害的。例如我教分数意义,要求学生按次序看三幅图,每一幅图要看下边小字讲解说明,第一幅说明几分之一,第二幅讲解几分之几,第三幅接触并理解单位“1”,看后就明白什么叫做分数了。分数看懂了,再去看什么叫分母、分子、分数单位。这样教材图文并茂就大大有利于老师讲课了。2.对讲法则的教材,要注意看竖式旁边的注释。我告诉学生遇到这样的教材,不能光看竖式,特

11、别要认真看小注。3.讲应用题的教材,引导学生注意看题目下面的分析。讲应用题时,例题的下面有分析讲解,这是编者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理解问题而设的。开始时学生不注意看这部分内容,而是看完了题目之后,就急急忙忙去看列式。这样做,学生虽然能学会一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但是,他们分析推理等能力却没有得到良好训练,因此,独立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提不高。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美国的教育家提倡“发现法”,苏联的教育家强调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国的教育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显然,他们都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随之就会显著提高起来。-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