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初支变形处理方案样本.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170924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初支变形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隧道初支变形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隧道初支变形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隧道初支变形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隧道初支变形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初支变形处理方案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初支变形处理方案样本.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根据、编制范畴及设计概况21.1编制根据21.2编制范畴22.工程概况22.1工程简介22.2.地质状况描述32.3设计基本参数33施工概况33.1现场施工状况33.2山体开裂及初支变形状况44.解决方案556671.编制根据、编制范畴及设计概况1.1编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铁道部、湖南省有关管理制度规定;本项目采用原则、指南、验标、工法、定型图、通用图、原则图等;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下发指引性施工组织设计;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项目建设管理规章制度;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站前CKTJ-1标段施工承包合同;客专用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等有关规程、

2、原则、质量文献;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玉屏段)施工图官家山隧道设计图,图号:长昆客专施(长玉段)隧004A-0106、长昆客专施(长玉段)隧004A-0708、长昆客专施(长玉段)隧变004-1-0102; 4月7日由娄底建设指挥部组织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官家山隧道DK44+065+150段初支变形及地表开裂解决方案会议纪要”;现场踏勘调查有关资料。1.2编制范畴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官家山隧道(DK44+065DK44+150)工程。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沪昆客特长昆湖南段官家山隧道进口里程为DK44+065,出口里程为DK44+542,隧道全长477m,其中暗

3、洞长为428m,明挖段长为49米(进口段DK44+065+072为明挖段)。全隧位于直线上,全隧为3.8单面下坡。本隧围岩级别为IV、V级软弱围岩,进口段为浅埋偏压,裂隙发育且不能拟定,岩体较破碎,地下裂隙水较发育,存在薄弱发育岩溶。隧道总体风险级别为中度复杂。2.2.地质状况描述官家山隧道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山体多未见基岩出露,植被茂密,隧道范畴内据调查及勘探深度范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粉质粘土,震旦系下统金洞家组砂质板岩。岩层呈单斜构造,岩层产状:35545。隧道范畴内岩石风化强烈、风化不均、围岩性差、节理裂隙无法拟定。未见地下水,基岩中含少量基岩裂隙水,水位和水量受季节降雨

4、影响较大。依照区域地质资料及物探测试成果,该隧道内有两条断层通过,其中拟推断层F1与线路中线交于DK44+480,与中线夹角为27,北东南西走向,倾角近于直立,倾向大里程,破碎带及影响带宽度约10m;推断断层F2与线路中线交于DK44+372,与中线夹角为21,北西南东走向,倾角较陡立,倾向大里程,破碎带及影响带宽度约9m,该断裂构造对工程影响较大。隧道DK44+065+132段围岩为褐红色、青灰色,变余构造,板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岩体破碎,呈碎块状,且隧道洞身位于山体半山腰中,左上方存在严重偏压(山顶最高点标高为150.5m),右下方是一陡坡。2.3设计基本参数设计在

5、DK44+072+090段右侧紧贴衬砌外缘施作挡土墙及护拱;DK44+095+120段右线线路中线右侧施作2.5m*2m锚固桩6根,距离衬砌外缘4m,桩长均为20m。设计进口段DK44+072+132为Vb偏压,初支厚度30cm,C30喷混凝土,采用I22a型钢,每榀间距0.6米,拱部采用25中空锚杆L4m,边墙采用22砂浆锚杆L4m,1.2*1.0m(环纵);二衬厚度50cm,C35钢筋混凝土;仰拱衬砌厚度60cm,C35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3施工概况3.1现场施工状况官家山隧道由出口往进口掘进,5月8日开工,2月14日从DK44+132处施工,于4月1日在DK44+072

6、设计明暗分界处出洞贯通。到当前为止二衬已施作至DK44+123.4(暗洞还剩51.4m);仰拱已施作至DK44+103(暗洞还剩31m);中台阶已施作至DK44+072(拱腰,初支按设计施作并紧跟)。进口段锚固桩于10月21日至12月24日施工完毕,挡土墙于12月28日至3月3日施工完毕,护拱于2月20日至3月11日施工完毕。本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状况有变化,在DK44+435+445及DK44+132+368段暗洞某些进行了变更。3.2山体开裂及初支变形状况1月23日过后,官家山隧道在施工期间下雨天数达到47天。4月2日上午雨中,安全员在DK44+072明暗交界处左侧仰坡发既有一道裂缝,

7、随后组织人员对隧道周边进行排查,发现:裂缝自隧道中往左40度连接板再往下1.5m处向仰坡坡口线发展,坡口裂缝点距离隧道中心21.3m,仰坡处裂缝宽度约为2cm。裂缝走向从坡口往大里程基本平行于隧道走向发展,长约40m,020m裂缝宽度为25cm,2040m裂缝宽度从2cm0cm过渡。另在DK44+090处中往左17.5m处有一道裂缝,长度约5m,宽度约1cm。发现裂缝后,于4月2日下午,在主裂缝处设立了4个水泥块裂缝观测点,4月2日6日水泥块监测点监测数据如下表(单位:mm):序号测点位置2日3日4日5日6日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1DK44+085布点555515151515

8、2DK44+090布点510152045505003DK44+095布点000055554DK44+100布点00000000裂缝自监测起,变化最大为DK44+090左32.25m处裂缝,自布点起到6日增长至50mm,加上监测点埋设前裂缝已张开至50mm,裂缝总宽度已达到100mm,特别是4日晚上大雨后一种晚上变形量增长了25mm。洞内收敛量测自开挖至今DK44+080+110段左侧明显发生了围岩收敛状况,DK44+097典型断面中数据反映隧道左侧拱肩最大变形量往洞身收敛45.5cm,扣除预留变形量15cm后,还侵入二衬净空30.5cm,右侧拱腰最大变形量为超挖21.6cm扣除15cm预留变形

9、量,已外张6.6cm。经观测,4月7日至今变形已暂趋稳定。4.解决方案一、为稳住初期支护变形,现场采用洞内暂时仰拱及加设暂时型钢支撑加固办法,依照现场量测状况及初支变形状况,分为3种形式进行加设:(1)DK44+072078、DK44+079.2100.2、DK44+100.2114段暂时支撑钢架,钢架采用I22a工字钢,纵向间距为1.2m,“米”字型支撑;加固形式如下图所示: (2)DK44+078079.2段暂时支撑钢架,钢架采用I22a工字钢,纵向间距为0.6m,环形拱架加十字形支撑,采用电焊与原初支钢架焊接;加固形式如下图所示: (3)DK44+072DK44+100.2段采用增长暂时

10、仰拱及暂时支撑为下阶段换拱提供安全保障,暂时仰拱采用 I22a工字钢,纵向间距同初支钢架间距0.6m,连接筋采用22钢筋,环向间距1.2m,喷射C30混凝土封闭,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回填;(4)拱墙暂时支撑钢架纵向间采用22螺纹钢连接,每根连接筋长度 L=1.5m,重要连接部位为竖向及横向钢架处,电焊焊接,钢架间节点处,采用角钢焊接加固。二、DK44+123.4DK44+114.5段经实测局部初支面经凿除某些喷射砼后,最大侵入4cm,采用增长钢格栅骨架办法后进行该段二衬施工,格栅间距0.6cm一榀;施作后加快跟进未侵限某些二衬施工。格栅加强形式见下图: 三、对DK44+114+072段从大

11、里程逐环开始,按照先墙后拱顺序对每环初期支护侵限拱架进行分段分部拆除进行置换,每次只能更换一榀拱架。四、上台阶换拱施作至6m后拆除该段暂时仰拱,并施作此段下台阶初支,下台阶初支完毕6m后,紧跟仰拱初支及仰拱二衬混凝土施工,及时封闭成环。换拱、下台阶初支、仰拱初支及仰拱二衬完毕9m(即二衬台车长度)时,及时施作钢筋混凝土拱墙二衬进行封闭。五、洞内换拱作业流程及工艺规定(1换拱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换拱工艺流程图施 工 准 备拆除套拱及钢支撑凿除换拱部份喷射混凝土切除连接筋及钢筋网片拆 除 原 拱 架凿除侵限某些围岩安设拱架施作初期支护拆除暂时仰拱下台阶开挖及支护仰拱及二衬跟进施作(2)充分运用换拱

12、台车长度,采用先墙后拱顺序开挖,且每次只能开挖一榀,开挖重要以人工风镐开挖为主,尽量减少对围岩扰动。开挖预留变形量由设计15增长到25。(3)换拱段落初期支护参数:喷射混凝土厚30cm,型钢钢架采用I22a,纵向间距0.6m,钢架每端脚部设6根锁脚锚管,长度4m。(4)拆除侵限初期支护施工注意事项:a. 风镐凿除喷射混凝土之前,必要先把喷射混凝土凿除部份与不需凿除部份在分界处切开分离,以防对不凿除部份混凝土导致损坏。b. 不能大面积拆除初期支护,每循环拆除纵向长度为一榀钢架(0.6m),防止塌方及冒顶。c. 凿除喷射混凝土时如果锚杆垫板被破坏则需按设计规定更换。d. 拆除后必要及时初喷。(5)

13、更换钢架施作要点:a. 钢架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b. 喷射混凝土凿除后,拆除钢架,人工清除欠挖围岩土,初喷4cm混凝土后施作定位锚杆,挂设钢筋网片。c. 把加工好钢架运至作业平台上拼装钢架,就位调节后定位,在钢架与围岩空隙处加设混凝土垫块,楔紧钢架。按设计规定焊纵向连接筋。d. 喷射初支混凝土。e. 钢架施工容许偏差需符合规范规定,钢架垂直于隧道中线,上下、左右容许偏差5cm,钢架倾斜度不得不不大于2。(6)下台阶及仰拱、二衬施工a. 上台阶换拱施作至6m后拆除该段暂时仰拱,暂时仰拱采用机械拆除。b. 暂时仰拱拆除后施作此段下台阶初支,下台阶左右两侧需错开施工,左右错开间距不不大于3m,下台阶开

14、挖支护每循环进尺不得超过1.2m,即2榀型钢架。c. 下台阶初支完毕6m后,紧跟仰拱初支及仰拱二衬混凝土施工,及时封闭成环。仰拱每循环浇筑长度不得超过6m。e. 换拱、下台阶初支、仰拱初支及仰拱二衬完毕9m(即二衬台车长度)时,及时施作钢筋混凝土拱墙二衬进行封闭。5、监控量测 (1). 在隧道换拱全过程中到二衬施工前,规定持续进行拱顶下沉量测及水平净空收敛量测,以判断围岩动态和指引安全施工。 (2). 施工前,在该段初期支护钢架上布置监控量测点,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观测点按每5米一种断面进行布设,以观测围岩及初期支护构造变化,换拱作业需在围岩量测数据显示稳定后,进行逐榀更换。 (3). 换拱施工完初期支护上每5米设立一组观测点,并且在换拱施工完2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观测,观测频率为每天2次,直至二衬施作完毕后为止。 (4). 依照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后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回归分析为建立下沉量(U)随时间(T)发展时态函数,依照测点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当隧道周边变形趋势有明显减缓趋势,则阐明隧道变形基本处在稳定状态,当变化速率过快、过大,或当位移-时间曲线浮现反弯点时,阐明位移浮现反常急剧增长现象,表白围岩及支护已呈失稳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并停止换拱作业。6、洞内施工安全保证办法 (1). 安排专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络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