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6169495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gps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gps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gps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gps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实习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20113025900XX XX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报告(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班 级: 姓 名: 学 号:指导教师: 目 录第一章 概述11.1 实习目的及内容11.2 人员组成及时间安排1第二章 GPS静态测量22.1 GPS控制网外业观测设计2 2.1.1 项目概况2 2.1.2 技术设计依据及现有测绘资料2 2.1.3 选点情况2 2.1.4 观测方案及质量控制方法2 2.1.5 提交成果资料的内容3 2.2 GPS控制网技术总结32.2.1 测区概况3 2.2.2 技术依据4 2.2.3 点位分布及外业观测情况4 2.2.4 数据

2、处理52.3 结论与建议5第三章 动态测量总结63.1 概述 63.2 RTK地形测量总结6 3.2.1 作业过程6 3.2.2 碎部点图7第四章 实习体会8 4.1 实习情况总结84.2 自我评价84.3 体会与收获84.4 建议和意见8 附录一 GPS网点图9附录二 GPS点之记10附录三 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手簿11附录四 数据平差后最终成果12第一章 概述1.1 实习目的及内容实习目的: 1、掌握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 2、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放样等测绘工作方法。 3、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产生对GPS测量技术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动

3、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内容: 包括GPS静态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分析,GPS RTK地形测量等: 1、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在武汉大学13校区及国际软件学院范围内布设一个控制网。具体实习内容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及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平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2、利用GPS接收机随机软件,对所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 3、利用GPS RTK测量技术进行碎部点测量,并用随机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组为单位,进行地形图的绘制。1.2 人员组成及时间安排人员组成:指导老师:XX 我队队长:XX 我组组长:XXX 组员:XX XX

4、XXX时间安排: 周一 08:00-09:30 实习内容介绍 (附2-101) 14:30-16:00 仪器发放,操作讲解 (遥感楼) 18:00-24:00 控制测量统筹安排 (室内) 周二 15:00-16:00 第一时段采集数据 (测区) 17:00-18:00 第二时段采集数据 (测区) 周三 09:00-10:00 第三时段采集数据 (测区) 11:00-12:00 第四时段采集数据 (测区) 周四 08:00-15:00 地形碎部测量 (友谊广场) 19:00-21:00 内业数据处理分析 (机房) 周五 控制测量返工 (测区) 14:00-21:00 碎部成图 (室内) 周六、日

5、 资料整理,生成报告 (室内)第二章 GPS静态测量2.1 GPS控制网外业观测设计2.1.1 项目概况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以队为单位在武汉大学13校区及国际软件学院范围内布设一个控制网。本组属于遥感RS2207分队,本小组负责的点位为小观圆背后的空地上队内编号为Y5的点和位于电气楼顶的队内编号为Y3的点。2.1.2 技术设计依据及现有测绘资料 技术设计依据: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现有测绘资料: 校园控制点分布图以及部分已知控制点的坐标。2.1.3选点情况(1)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

6、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测站四周视野应尽可能开阔,在10度至15度高度角以上不能存在成片的障碍物;测站上应便于安装GPS接收机和天线,可方便地进行观测。(2)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误差的影响,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建筑、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成片水域等。(4)为便于其他测量手段的扩展与联测,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容易到达的地方。(5)为了保持点位的稳定性,测点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基础稳定的地方,易于点位保存和安全作业。本分队实地勘测后选取了8个点,我组两点分别位于小观圆后空地以及电气楼上的Y5 与Y3点。2.1.4观测方案及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以点位正确选取、各

7、小组互相告知开机时间以确定关机时间以及对仪器的正确操作。观测方案表时间段李一鸣组(RS2207)袁佩轩组(RS2208)刘弘一组(RS2205)赖宇晨组(RS2206)5月28日15:0016:00电气楼02(Y3)水上中心D7(Y4)国软北看台(Y2)遥感楼02(Y1)5月28日17:0018:00田园小观园附近(Y5)梅园小操场附近(Y6)国软北看台(Y2)遥感楼02(Y1)5月29日8:309:30田园小观园附近(Y5)梅园小操场附近(Y6)武大正门附近(Y8)艺术学院附近(Y7)5月29日10:3011:30电气楼02(Y3)水上中心D7(Y4)武大正门附近(Y8)艺术学院附近(Y7)

8、5月30日8:309:40田园小观园附近(Y5)梅园小操场附近(Y6)电气楼02(Y3)水上中心D7(Y4)5月30日11:0012:40梅园小操场附近(Y6)遥感楼02(Y1)电气楼02(Y3)艺术学院附近(Y7)5月30日13:4015:30梅园小操场附近(Y6)遥感楼02(Y1)水上中心D7(Y4)艺术学院附近(Y7)2.1.5提交成果资料的内容 GPS网点图;点之记;静态测量外业观测手簿;数据平差成果;实习报告2.2 GPS控制网技术总结2.2.1测区概况此次实习的测区包括武汉大学除医学部以外各校区,鉴于校园地形起伏较大,且正处于工作日,人流车辆较多,给测量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本小组所

9、选的Y5点位于小观园附近,周围树木较多,对观测以及后期数据处理造成一定影响。Y3点是控制点,信号良好,周围没有明显遮挡物,观测情况良好。2.2.2技术依据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2.2.3点位分布及外业观测情况 仪器型号:南方灵锐S86 作业技术要求:各小组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在观测前和作业过程中,应随时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每个点位至少观测两个时段,在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两次之差不应大于3mm,并取中数作为最后的天线高;各参考站与流动站的采样间隔保持为10s。 实际观测总时段数:8

10、时段平均设站次数:2次2.2.4数据处理1、基线处理和质量控制 1)基线处理软件: 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 2)基线解算方法a)新建项目,添加项目名称、单位、选国家E级,坐标系统选为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等; b)增加观测数据文件,修改观测数据文件(删除不符合要求的基线数据),输入已知点坐标,输入仪器高等; c)解算基线:基线解算设置(高度截止角设置为10,历元间隔为5),解算全部基线;d)二维,三维网平差和高程拟合;e)平差成果输出成文档。 3)同步环闭合差 4)异步环闭合差 5)重复基线较差的统计等内容2、网平差处理及质量控制 1)网平差软件: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 2)坐标

11、参照系: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 3)网平差过程:设置平差参数-自动处理-一次点击二维平差、三维平差、高程拟合; 4)三维无约束平差结果 5)二维约束平差结果 6)基线向量改正数统计 7)相邻点距离中误差统计2.3结论与建议整个测量过程总体还算顺利,全队协调顺畅,观测同步,数据采集正常,处理正确,队员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点位被占而耽误预定时间,因为开始的设计问题导致最后返工重测等。建议增加实习时间,更从容地应对天气变化等不可控因素。第三章 动态测量总结3.1概述RTK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为根据的事实差分GPS测量,RTK定位技术的作业原理是将基准站采集的GPS卫星

12、载波相位观测量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编码和调试,经电台数据链发射出去。利用GPS RTK测量技术进行碎部点测量,并用随机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组为单位,进行地形图的绘制。我们的测区为信息学部友谊广场,范围很小,测量时间也很短。主要的地物是草坪和广场全部。广场中央很开阔对空通视很好,但是广场周围区域有很多很高的树和部分较高的建筑物遮挡,尤其是几个拐角处的数据很难采集,给我们的实习带来一定困难。任务:利用GPS RTK测量技术进行碎部点测量,并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要求:根据老师设立的GPS基站,以组为单位,进行地形图的测量和绘制。地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友谊广场3.2 RTK地形测量总结3

13、.2.1作业过程1. 架设基准站将一台GPS设备架设在广场中央,并调整仪器设置,使之成为基准站。2. 链接基准站将移动接收机安装在对中杆后,架设天线并且和基准站链接。3. 观测前准备将手簿和接收机用蓝牙相连,打开工程之星创建工程设置相关参数。首先测量2个已知点,得到观测值后进行解算、求转换参数。之后要进行校正,当所校正点和已知数据误差在要求范围之内时才可以开始碎部测量。4. RTK采样一个人依据草图找点,一人手持对中杆和接收机,一人操作手簿逐步测量。将友谊广场轮廓测出,本组共测量了70多个碎部点。5. 数据处理利用相关软件把RTK数据导出,利用CAD软件绘图。3.2.2碎部点图野外测站点图地形数字地图1第四章 实习体会4.1实习情况总结本次实习包括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部分。其中GPS静态测量包括现有资料的收集、实地选点并标记、外业数据采集以及最后的内业处理。动态测量包括利用GPS RTK测量技术进行碎部点测量以及利用R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