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规划(北京).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6159117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规划(北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供热规划(北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供热规划(北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供热规划(北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供热规划(北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热规划(北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规划(北京).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发展规划日期:2007-02-14一、“十五”时期供热发展回顾(一)基本情况(二)存在问题二、“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发展目标三、“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负荷预测(一)能源供应分析(二)建筑面积预测(三)规划热负荷四、“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方案(一)总体规划思路(二)规划方案(三)能源供需平衡(四)重点项目(五)环境效益分析五、“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发展重点工作(一)加快大型热源建设,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二)实施供热资源整合,调整优化供热结构(三)推进供热节能改造,实现供热节能降耗(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开展试点示范工

2、程六、“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强化供热规划控制,确保供热有序发展(二)落实项目政策资金,推进项目按期实施(三)加强供热危机管理,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四)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促进供热行业发展(五)调整理顺供热价格,建立联动调价机制(六)转变供热管理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前言供热是保障北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科学合理规划供热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供热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改善大气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发展规划为北京市“十一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力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促进能源、

3、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将发展与挖潜节能相结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保障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本规划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为依据,并与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提出了供热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确定了供热事业发展的规划方案、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一、“十五”时期供热发展回顾(一)基本情况“十五”时期是北京供热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供热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促进生产、环境治理和保证居民正常工作、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五”时期,北京市供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

4、相结合的新的供热局面。截止到2004年底,北京市各种供热方式所占面积及比例详见表11。表11 北京市各种供热方式统计表“十五”期间,北京城市管网集中供热得到了高速发展。城市管网集中热源能力从2000年的4198MW,增加到5745MW,增长了37%;北京市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面积由2000年底的5012万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8487万平方米,增加了69%;供热管网总长由2000年底的360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620公里,增加了72%,已在市区三环构建成环形干、支网络,基本具备了向中心区全方位供热的条件,并形成了科学、安全、稳定的供热运行保障体系。“十五”期间,全市区域锅炉供热及远郊区县供热

5、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市区域锅炉供热面积已达32563万平方米,比2000年15118万平方米增长了115%;远郊区县2004年供热面积已达到8710万平方米,是2000年的2.5倍。“十五”期间,环保型及清洁能源供热为北京的大气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燃气供热规模已居全国之首。2004年北京市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29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存在问题1.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热用能日趋紧张“十五”期间,北京没有新建大型集中热电联产项目,致使原有热电联产热源已满负荷,热源建设已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热源供应与采暖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热源日趋紧张。北京供热用

6、能是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并依赖于外埠供给。2004年2005年采暖季北京天然气的紧张,使城市供热用能问题凸显,能源供应日趋紧张,能源价格呈上涨趋势,城市供热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多重压力。2.设施配置极不合理,供热资源浪费严重北京的供热是以单位后勤部门为主的运行管理体制,在全市3894个供热单位和5346处热源中,90%的供热单位和供热设施分散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掌控着北京近60%的供热资源。高度分散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全市供热资源管理分散、设施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3.供热设施年久失修,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由于供热体制改革的滞后,特别是热价未理顺、欠费问题严重等原因,致使供热单

7、位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设施改造投入不够,设备年久失修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和热能浪费现象突出,冬季供热设备事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供热安全保障能力日趋下降。4.运行管理效率低下,供热节能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55%60%,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25个百分点;燃气锅炉平均运行效率80%,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差距明显,节能潜力很大。5.供热发展疏于管理,热源建设盲目无序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和天然气利用的分散性,在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指导下,天然气大量用于局部、分散的采暖,而在新建供热

8、项目的审批中,项目规划审批与供热管理存在相互脱节现象,致使全市的供热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划指导,供热项目建设一定程度上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6.供热体制改革滞后,供热市场尚未形成现行供热的福利体制,造成用热主体和交费主体分离和错位,使欠热费问题日趋突出,供热企业运行与生存面临危机。现行采暖计费方式,热费与热量消耗无关,使供热单位、采暖用户、建设开发商缺乏节能的内在动力,难以形成供热节能机制,制约了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90%以上供热主体非企业化的运营模式,供热价格长期未能理顺和供热法规建设的滞后,使北京供热市场化的条件尚不成熟;供热运行质量、安全、服务的规范与监督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将制

9、约供热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二、“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以建设部关于“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经济、安全、清洁、高效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为指导方针,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坚持节能优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供热体制。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区与郊区发展,把促进供热行业全面发展、提高供热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供热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调整供热结构,加快技术

10、进步,挖掘现有设施能力,推进供热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北京市供热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二)规划原则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充分分析北京市供热行业现状,注重与北京市能源、环保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结合城八区和远郊区县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及重点发展区域的特点,确定以下规划原则:1.合理确定供热方式,保障城市供热安全科学预测供热发展规模和用能需求,考虑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不同供热方式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供热用能体系。在供热用能有限供给前提下,发展以城市热力网(热电联产)、燃煤集中锅炉

11、房供热和燃气锅炉房供热为主,以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多种供热方式;逐步形成城市热力网、燃煤、燃气锅炉房等不同供热方式联网运行。科学有效保障供热安全,提高供热效率,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2.统筹平衡供热用能,挖潜与节能相结合充分考虑供热用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供应情况,做好供热能源供需平衡;充分利用既有供热设施开展挖潜节能工作,降低供热能耗。3.发展与整合并重,优化供热资源配置本着“发展中整合、整合中发展”的原则,优先考虑利用既有供热设施,整合周边供热资源,满足发展需求;严格按规划控制建设新热源,新建热源与周边未来发展和整合相衔接。通过整合提高区域供热管理水平,实现供热资

12、源的优化配置。4.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引导培育供热市场加快供热体制改革步伐,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改革供热收费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准入退出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供热市场化。5.加强供热行业监管,促进供热有序发展完善和制定供热相关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标准,对供热质量、安全、服务、准入、退出、价格等方面实行有效监管,依法行政,科学行政,促进供热有序发展。(三)发展目标1.初步形成不同供热能源、供热方式互补的供热系统,有效应对能源供给变化,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高供热保障能力。2.加强供热节能,供热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3.促进供热行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4.实行热费制度改革,供热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三

13、、“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负荷预测(一)能源供应分析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中,给出2010年燃煤锅炉房供热用煤量为369万吨标煤。从煤炭生产及运输情况看,北京市供热用煤能够保障。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燃气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燃气供热用气量为34.6亿立方米。因天然气在北京市供热用能中占较大比例,供应渠道单一,其供给变化将影响全市供热的安全稳定。(二)建筑面积预测根据城市规划,2010年北京市总建筑面积为64500万平方米,其中居民和公建总建筑面积为5950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5000万平方米。本供热规划主要考虑城市居住以及公建采暖,工业建筑供热由于受生产工艺影响,其供热用能

14、纳入企业能源消耗。(三)规划热负荷根据建筑面积预测、供热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的规划目标及建筑节能标准,考虑“十一五”时期北京市供热节能改造程度,确定北京市2010年规划热负荷为32725MW,其中城八区为21818MW,远郊区县为10907MW。四、“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方案(一)总体规划思路“十一五”时期供热发展应在保证全市供热需求的前提下,加快大型热源建设,大力推进资源整合,积极发展城市热力网和天然气供热,广泛应用清洁煤燃烧技术,提高环保水平,鼓励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合理应用电供热,限制发展燃油供热,从而推动供热方式的改变和供热能源结构的调整。“十一五”时期应积极转变供热发展方式

15、,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挖掘供热资源潜力,对既有供热设施进行改造,依靠技术进步推进供热节能,提高供热设施保障能力,不断降低供热能耗,提高供热质量,实现“十一五”时期供热单位面积能耗下降,提升供热质量和安全水平,保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的目标。(二)规划方案在满足供热负荷需求基础上,确定出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各种供热方式供热面积及比例,详见表41。表412010年北京市供热方式规划供热面积统计表1.城八区供热规划城八区以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燃气供热、大型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供热为补充。在城市热力网覆盖区域发展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完成中小型燃煤锅炉房改用天然气或接入城市热力网的改造任务,对大型燃煤锅炉房实施升级改造,提高环保水平,扩大供热能力,向周边地区供热;在非城市热力网覆盖区域发展燃气供热;条件适宜地区发展地热、太阳能、余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平房区、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