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横向式学习.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1588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横向式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横向式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横向式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横向式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横向式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横向式学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横向式学习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学生现状,切入实际的进行有效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的理解,关键词:审美方法、有效教学、横向联系、审美能力。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愿望和需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

2、学习。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正是高中学生正是当前所处的时期,学科知识结构也比较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逐渐对美术欣赏产生了很大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然而,一个人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不以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增强而上升的。撇开社会制约因素不说,就学生自主能力方面就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重理性轻感性是高中学生在欣赏中往往表现出的现象。他们在欣赏作品时往往更善于或是习惯于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艺术形象存在的合理性,而缺少运用感知器官去体会作品形式带来的情感性和精神愉悦。这种不动用情感的欣赏,通常会使欣赏只停留于表层,而不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更无法深入到作品的内涵和意

3、蕴,因而也就不可能实现对作品的文化情境的深刻理解。例如在米罗的作品前他们无从评说,更不能感受到欣赏所来来的愉悦。而令人奇怪的是,每个小学生面对这幅作品都能讲出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高中学生对艺术再造想象力方面的极度匮乏。这种现象表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审美方法的不当,也暴露出他们在审美心理能力上的欠缺。这种能力的缺陷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如:不能或不敢在作品面前发挥自己的审美再造想象,害怕发表自己的审美看法,畏惧权威,畏惧挑战。长此以往,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悟能力,以及他们对美的创造能力就不能不令人担忧。第二,学生缺乏对美术语言的理解训练,审美并未完全形成,对艺术

4、的形态、形式、风格缺少识别能力。他们的审美习惯和方法不能满足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需要。如此导致的结果是,面对美术作品却无法把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转化为情感体验。比如,20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的即兴,不以自然物象为范本,有的只是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绘画要素,不同的读者视觉感知后被激发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维程度千差万别。在马蒂斯的作品前,无法理解他画面中强烈而夸张的笔触和色彩,而仍然试着以具象绘画的肖似性特征去理解作品,用文学的方式去寻找答案。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美术风格的多样性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欣赏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审美习惯的特点,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形式的分析和对作

5、品情感因素的感受和体验,因而导致审美的过程不能彻底实。如果教师不加以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他们的审美兴趣就会受到挫伤,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第三,大多数学生对于美术的知识了解与掌握,无论是宽广性或者是系统性,都远不能满足审美的需求,更无法把作品与其人文情境联系起来。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欣赏者调动起自己已有的与作品相关的经历和知识。如:在欣赏古希腊的美术作品时,应了解希腊神话,否则就无法理解其内容;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还应了解在此之前的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美术样式,否则就无法体会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另外,学生对形式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其所具有的审美创造的能力等因素,都会制约学生的对美术作品

6、理解,进而影响到美术欣赏学习。当然,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人的意识习惯和社会方面原因所致,另一方面,美术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学科,学生由于认识能力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也不可能进行系统的训练。因此在高中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总是出现这么一种状况: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仅仅流于作品表面,一扫而过。他们喜欢看外在的,不愿意深究内涵,喜欢听教师讲,但又害怕自己讲。通过以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笔者认为,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学生现状,切入实际的进行有效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介绍美术作品,了解美术

7、流变的关系等,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的理解,从提高视知觉的感受能力去带动对作品的情感体验,用心去与作品交流,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习惯态度,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横向联系,拓宽知识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对作品除了外在形式的感受之外,还应了解更多的与作品相关的知识,以求对作品进一步理解和分析的。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主观思想情感和观念的被物化了的产物。也就是说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气质等。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艺术观念

8、和态度,那么在欣赏过程中,就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过去的审美经验去评价与衡量作品,无法与作品的文化情境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作品的知觉样式与欣赏者的期待水平相差太远,最终导致欣赏者因失去判断的依据而不知所措。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作品去了解历史,那么在欣赏学习中,当然也可以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来理解作品因此,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美术欣赏是十分有益和非常必要的。再者,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也都有共同的特点,比如,美术与音乐、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在情感的抒发、意境的表达、风格的演变等诸多方面都有相似性,有时稍做启发,学生就会触类旁通。教师要善于利用

9、学生所掌握的现有经验,加强横向联系,拓宽知识范围,为欣赏所用。当然,教师在利用这些知识时,应该是有选择的,有侧重的,是对加深理解作品有益的内容。二、培养审美态度,认识艺术语言作者的一切思想和情感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出来的。不同的美术门类,他们表现出的情感要素与意蕴美方面都具有共同特点。然而,不同美术门类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它们在审美形式要素上有很大区别。如:绘画中表现出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雕塑则表现出材质的体积、量感、质感、肌理等。同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形态。正因为如此,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

10、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认识艺术语言的作用,对不同美术门类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采取不同的审美态度去进行欣赏尤其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机会比较和体会各种艺术不同语言的特点,锻炼用口述和笔述的方式加强对艺术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三、采用正确的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欣赏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哲学、政治、经济、宗教、神话等方面的关系,形成一个大致的艺术观。欣赏教学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熟悉几件作品,了解一些与作品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对作品的审

11、美感受。具体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1.直观感受。对作品最初的直观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由于这种感受是一种未受干扰的,整体的把握,因而它是新鲜的!生动的。但这种感受的强弱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它取决于观赏者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知觉样式。欣赏中,造成学生欣赏过程不能进一步深入的原因,有时正是由于学生对该作品的形式感不理解,从而激发不起审美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实际上,对学生直观感受能力培养的过程,也就是要求观赏者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增强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并使之运用于欣赏实践的过程。2.分析理解。学生的

12、欣赏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感性阶段,还必须引导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深化。这就有赖于对作品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艺术家总是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接受者面对美术作品时,最初感知到的作品中的可视的形态!形象!形式,都传达着作者的理想,乃至人生态度,甚至政治倾向。接受这些,只有运用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从思想内容到形式技巧,细致地加以剖析,才能达到对作品的艺术形象的构成和思想内涵的理解。这也就要求接受者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由此看出,欣赏活动实际上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取得新的知识和感受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分析理解是欣赏的重要步骤,是获得美感的愉悦的唯一途径

13、,也是美术欣赏的基本功。教学中应反复训练学生这种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3.审美体验。观赏者通过对作品内容和形式深入分析理解后,突然顿悟出作者欲表达的思想和观念,甚至领悟到所有形式因素都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获得一种自身已融入到作品之中的体验,这样就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种/体验0的感觉。并鼓励学生朝着审美活动最高目标去努力。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有的放矢,使欣赏教学获得良好效果。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之以“渔”,是消除学生依赖老师的心理,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几幅名画,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欣赏方法、审美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认识美术作品,并能独立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评述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