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15838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书中给教师提出不少的教学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遇到的问题,其中有的是用实际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论分析,最多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亲身遇到的问题和真实教学案例,阅读这本书,对教师教学大有益处,也使我开阔眼界。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

2、自由的心理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不能忽视事物多样性,将教育当成知识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将学生当成读书机器,当成考试机器;忽视学生作为灵魂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特性,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无论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怎样从幼芽里发育出叶子,怎样从花里结出果子的。生物教师经常提问他和刺激他:“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呢?”在这个男孩子的心里,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基本的知识对他来说也变得复杂

3、了,因为缺乏自信心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他通向认识的道路。有一次上课时,生物教师说:“再过几天,幼芽就要长出来了,我们全班都到长着栗树的林荫道去观察。在那里,要是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生物教师很喜欢自己栽种的东西,他从种子培育出栗树的幼苗,再把这些小栗树排成一条林荫道。当全班学生来到栗树林荫道的时候,教师惊呆了:树上的幼芽全被剥掉了学生们也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而在阿辽沙的眼光里,一刹那之间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这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是内心的深深的痛苦,屈辱,精神力量的突然燃烧和暴发。阿辽沙以此表示抗议。他感到,教师的话里含有恶意。而孩子是要以怨报怨的,有时候

4、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我们的工作中,有时还会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讲了几遍的问题,学生再错,就会怒从心起。还有那些粗心造成的错误,更被认为是学习态度不好。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有的学生一下子就能把老师教的内容都学会,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还会犯错误,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教师要教给他们真知就不能把孩子们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必须要理解、信任他们,宽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差错,而且鼓励他们不必在意那些差错。让孩子们学会从自己的差错中获得真知是教师的职责。当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

5、到: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四、注重事实。五、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六、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这里提供“一分钟批评技巧”供大家参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错误;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错误所在,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议,表达出对他改错的信心。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的。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6、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主要就是讨论如何看待班上学困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一、正确看待儿童成绩“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

7、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二、了解儿童的个性需要“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

8、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1、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2、 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3、 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三、教师充分备课(一)用一生去备课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

9、况。(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1、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2、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与家长联系制定家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家校联合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3、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4、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读这本好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它对我的影响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辈子。 余 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