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陋室铭》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1507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陋室铭》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陋室铭》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陋室铭》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陋室铭》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陋室铭》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陋室铭》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陋室铭》课堂实录.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课堂实录诸城市林家村初中 臧方虹【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齐答)喜欢。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倔强的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此人毫无怨言,随手写下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他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

2、室。此人终于大怒,愤然提笔写下千古铭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师:此人何许人也?生:刘禹锡。师:刘禹锡何许人也?生:唐代诗人、文学家。(师补充)有“诗豪”之称。刘禹锡的说理精辟,词锋犀利,有刘梦得文集。师:这篇超凡脱俗的千古铭文是?生:(齐答)陋室铭(师板书)【学习目标】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品千古铭文,悟万世雅人。【解题深入】师:同学们请看黑板,什么是陋室?生:简陋的房子。师:什么是铭?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师:能告诉大家,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个信息?生:课文底下的注释。师:这个同学的回答告诉我们,课文底下的注

3、释能够帮助我们学习文言文。铭就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常见的有座右铭和墓志铭。那么刘禹锡是如何在这篇千古铭文里自述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千古铭文】【美文美读】1.读准字音。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能够借助课文底下的注释疏通文意。随手圈划生字词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同学们刚才读得真认真。有没有不认识的生字呀?生:儒,“谈笑有鸿儒”的“儒”。师:这个字念r,二声。请同学读一下。r,r。师:还有没有?好,那老师考查一下你们。辨音识字你们能准确地读出红色字体的读音吗?横着读。谁来试一下?生读:德馨xn 鸿儒hng r

4、苔痕ti 案牍d 调素琴tio师:真棒。刚才这些字音里有一个老师要强调的,就是最后这一个,“调tio素琴”的“调”是一个多音字,还念“dio”,同学们组个词。生:小调,音调,调查。师:咱们一起把这些字齐读一下。生齐读。师:那你能说出下列加点红字的意思吗?可以抢答的哟。生1:斯是陋室:斯,这。生2: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生3: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生4: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师:这个我得讲一下啊,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们地位的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姓。生5: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生6:

5、金经:指佛经。生7: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生8:案牍:指官府的文书。生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师:字词的意思我们了解了,谁愿意把这篇铭文给大家读读听听呀?生读。师:这名同学老师认为字音已经非常准确了,但是老师还是很遗憾地告诉你,老师从你的朗读里没有听到一点美的意思。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来看。2.读出韵律。师:这是一篇美文,它美在韵律。刚才我们说了“铭”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什么是用韵呢?用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最后那个字有什么特点?生:韵母都是相同的

6、。师:我们来看一下这篇铭文,你能找到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吗?来读一读试试。生读课文。师:刚才这名同学非常棒地在读的时候在文中圈划了一些字,来告诉大家你圈划的是什么?把这些字读出来。生: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师:刚才这名同学读的这些字和老师屏幕上这些红字是相同的。老师屏幕展示的内容也藏着同学们需要学习的无穷奥秘。大家上课要注意观察,认真倾听。那这些字就是老师刚才说的用了相同或相近的韵母。用了什么韵啊?生:ing。师:我们就把这些字称为韵脚。在书上做一下笔记。脚,脚步的脚。朗读指导师:那像用韵的文章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用韵的字语气要加重,声音要拖长。老师示范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7、,有龙则灵。”同伴是学习的最佳搭档,下面大家同桌之间你上一句我下一句,把我们的韵味读出来好不好?同桌互读。师:好,同学们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听?同桌展示。师:哎呀,掌声在哪里呀?同学鼓掌。师:我真得觉得韵味出来了。但老师又听出问题来了。刚才这名女生读到“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是什么意思?生:官府文书。师:案牍放在一起是官府文书,是一个词,读的时候能断开吗?生:不能。师:这名女声读的时候断开的原因在于,请同学们看屏幕。3.读出节奏。师:这篇美文还美在它的节奏呀。节奏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停顿,老师已经把这篇铭文的节奏给同学们标出来了,请同学们快速在书上也做好标记,然后用停顿的方式再次朗读铭文。学生标

8、记节奏。师:同学们标注得很认真,我们一齐根据节奏齐读铭文。生齐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师:很棒。我们的诗文啊,正是因为有了节奏,才时而如小桥流水,时而如大江东去,有了美的味道。4.读出画面。师:这是一篇美文,还美在它的画面。下面我们化身陋室的主人,我们就是刘禹锡,请同学们描绘一下室外景、室中人、室内事,并赏读。小组一块来完成,开始。(师板书景、人、事)小组合作。师:哪句

9、诗词是描绘室外景的,哪个小组愿意说?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师: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啊?生: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师:我认为这两句话中有两个词用的特别好,你认为是哪两个词?生:上阶、入帘。师:为什么好啊?生:两个动词是这句话的传神之笔,“上”“入”两这个动词,将这句话拟人化,化静为动,写出了周围环境的美。师:分析地很透彻。本来草色和苔痕都是静止的物,结果一上一入就变成了动态的了,这就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它运用这个手法的写作对象是谁啊?苔痕和草色是陋室中的景,这是一个环境描写。这个景有什么特点呢?生:美、清幽、绿。师:老师也选了一个词,我认为写出了陋室周围环境的幽雅,雅。(板书

10、)师:为什么我选了雅呢?你想想此时此刻的刘禹锡坐在陋室之内,看到苔痕上阶绿,我就是刘禹锡,我会觉得:苔痕绿绿的,密密的,像一方绿绿地毯,像一袭翠翠衣衫,像一片碧碧彩云,落在我陋室的阶前。阶前的石头和那细细的石缝里,都渗出来流出来那醉人的绿呢!看似一片小景,在我看来,都是如此的美呀!所以我选的词是雅。即使陋室环境看似清,却非常雅静。师:你能用自己的话也描述一下“草色入帘青”吗?生1:摇头。生2:摇头。师:老师提示一下。“草色入帘青”,它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颜色是什么样子的呀?生:青色。师:青青的草生:外面一片青青的草地,通过竹林的缝隙漾入屋里,使屋内渲染了青色。师:多美呀。青色映入帘子里,甚至连青

11、草上那青青的露珠也如一只只眼睛正在打量着我呢!师:那么对于这两句来讲,既然它写得是陋室的环境是如此地美,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把它的美读出来。就应该让语速慢下来,让语气柔下来。生试读。师:我们读的时候不要把韵律和节奏扔了。生再读。师:哪句诗描写的是室中人的?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师:什么意思?生: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师:那这句话告诉我们,和刘禹锡平时交往的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哪?生:博学的人。师:你能选择文中的一个字,来说和他交往是些什么样的人吗?生:鸿儒。师:好,老师选的是儒,我依然用雅来说刘禹锡这个人(板书)。刚才我们说和他在一起的都是博学的人

12、,坐在这间简陋的小房子里,他们在干嘛呢?生:高谈阔论。师:描绘一下屋子里的场面。生:在一间简陋的小屋子里,一群人围坐在桌子旁,他们一会儿高谈阔论,一会儿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场面极为欢快。师:很好。她说了一句博学的人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你看这两句话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合适不合适?生:不合适。师:为什么呀?生:他们都是被贬,都很穷。师:从哪儿可以看出?生:陋室。师:他们这群儒雅的人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她前面想象地不错,他们时而高谈阔论,时而抚案叫绝,他们的笑声透过陋室传向远方师:他们在这间小陋室做了些什么样的事呢?生: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身心,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伤身。

13、师:原文就是?生: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师:由这些事情来看,他们做的依然是一些什么雅的事情啊?生:高雅。(板书)师:那怎么说调素琴就成了高雅的事情呢?素琴是不加装饰的琴,弹奏的可能就是简单的乐谱。丝竹的声音是那素琴发出的吗?生:不是。师:哪里?生:皇宫。师:刘禹锡为什么宁愿坐在简陋的房子里弹素琴啊,他认为皇宫里那些达官贵族们不理朝政时所听到的那些乐声都是一些庸俗的萎靡的声音。所以他弹的虽然是素琴,做的也是高雅的事情啊!师:二、三句读的时候语气稍微加重,“无”两句略轻,示范读。生再读。【细解文意】师:开始文章说,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现在看,它有幽雅的环境,有儒雅的人,还

14、有高雅的事。这间陋室还“陋”吗?生:不陋。师:你能从原文当中哪句话明确的找出陋室不陋?生:孔子云:何陋之有?师:这句话出自?生:论语师:这句话还有上半句是?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师:孔子是君子,而刘禹锡又引用了孔子的话,言外之意是?生:把自己比作了君子。师:既然是君子居之,那还陋吗?生:不陋了。师:他除了把自己比作孔子外,还用谁的房子来做对比了?生:诸葛亮,杨雄。师: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在政治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杨雄也是在文学上造诣很深的人。他把自己的小房子和诸葛亮、杨子云的房子做了一个类比。用意何在?生:再次证明了陋室不陋,表明了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圣贤的志气与抱负。师:说得真好

15、。刘禹锡也想像诸葛亮和杨子云那样建功立业,有超凡脱俗的志气。但是我认为文中除了用这三个人作比较表明作者的心志之外,应该还有一句直接点明陋室我的陋室不陋啊?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师:从文中划出这句话。他承认了自己的房子是陋室,但是同时点出了不陋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德馨啊(板书)。师:那我是否可以理解德馨有两层含义:第一:陋室确实是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德馨,我就忘了是陋室,光想着我德馨了。第二:陋室确实是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德馨,为陋室增光添彩。【悟万世雅人】【论文知人】我眼中的刘禹锡师: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一个人。还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吗?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陶渊明面对淤泥的时候,他选择的是远离,他在心中幻化出了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认为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否与陶渊明一样?生:我认为不一样。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幻化出世外桃源,并不存在。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引用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