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14763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三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的定义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现代的交通已经十分先进,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们的特点如表3-12所示。表3-12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

2、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飞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用管道运输货物(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煤浆以及其他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3交通运输的发展网络化、高速化和专业化。4交通运输的作用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二、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

3、形成聚落的形成过程:聚居穴居和逐水草而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半固定)固定的乡村聚落(定居地)聚落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早期的城市是由集市演变而成的,而集市是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必须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处,因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有的城市处于河流上游的起点,如江西省的赣州市,其作用是进行货物转运;有的城市处于干、支流的汇合处,如宜宾处在岷江与长江的汇合处,重庆处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它们所起的作用是对人(

4、物)流的中转、集散;还有的城市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如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广州位于珠江口,天津位于海河口,它们均为海运与河运的中转站。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因此,一方面产生大量的物(原、燃料和产品)等跨区域的空间位移,即货物运输;另一方面,也产生大量的人流,为了便于人与物的运输,需要高速化、网络化和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来保证各种产业活动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知识拓展 世界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这段时间,差不多与定居农业同时出现。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在城市出现之前,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出

5、现了闲余的劳动力。这部分闲余的劳动力不再从事种植业,而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目的的手工业为主,于是,乡村就演变为集市。随着商品生产交换进一步扩大,集市便发展为城市。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1)聚落空间布局古代,我国北方以马车为交通工具,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往往布局在陆路干道的会合处;而我国南方,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水路运输为主,因此聚落临水分布,布局在河道的汇合处。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使聚落多沿铁路、公路线发展。总之,聚落的布局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2)聚落布局形态我国南方和北方聚落形态差异:我国北方,河流较少

6、,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聚落形态多呈团块状;我国南方,河网密度较大,聚落沿河道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布局形态如表3-13所示。表3-13地区原因聚落布局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大,用水和交通方便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多呈带状布局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在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进程中,交通运输布局和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分布及扩展方向。(1)古代古代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是由于古代水运是重要的交通方式,沿河设城也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这些城市出现的地区也正好是世界

7、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如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所在地)等。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这些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对聚落(城市)的形成的影响。而世界早期主要交通方式是依靠天然河流的水上运输,因此,水运对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分布影响很大,此外城市临河分布,也是为了用水方便。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内河港口城市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城市的分布,其特点是分布在通航河道沿岸的港口地区,这是交通运输布局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的表现。我国南方河网密度较大,水运便利,形成了沿河设城的特点,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

8、流,是我国最主要的内河航道,有“黄金水道”之称,并且支流众多,因此,沿河设城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2)现代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促使城市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延伸和扩展,形成了沿海、沿铁路、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铁路枢纽以及公路、铁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特别是铁路运输,是高速度、大运量的陆路运输方式,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的运输方式,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沿铁路线聚集的特点十分明显。现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赋予了城市形态以更多、更灵活的变化。辨析比较 我国古代和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聚落位置的比较表3-1

9、4主要运输方式聚落位置举例古代南方陆路交通陆路干道附近丝绸之路上的城市、邯郸北方水路交通临水分布扬州、苏州现代铁路铁路沿线郑州、石家庄、徐州公路公路沿线(3)一个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历史上扬州的繁荣,得益于京杭运河的开凿。历史上的京杭运河是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重要通道,京杭运河沿岸的扬州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使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但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其他运输方式的出现和交通运输线的建设,对于扬州而言,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设,再加上运河的淤塞使其运输价值下降,使扬州等运河沿岸的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和沿海城市的发展迅速。三、交通运输与商业

10、网点布局1商业中心商业是一种行业或一个部门,也叫“做生意”或“做买卖”。在一个人口流量大、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经济、商业活动繁荣,便会形成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一要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即服务区;二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2商业网点商业网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可以通过商业网点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商业网点也尽可能多地吸引购物者,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由于受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条件、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是不同的

11、,如表3-15所示。表3-15 类别项目山区平原形成沿河谷地带分布,商品的产、购、销有很大的依赖性,需从平原调进农产品,商品的种类少且经营规模小沿主要交通线而建,商品来源广且经营规模大,但需从山区调入大批林、牧产品密度小大效益远离商品产地,交通不便,效益较低货源足,交通便利,经济效益高组织形式流动式,如货郎担、大篷车固定式,如商业街、商业小区3空间布局特点商业中心通常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以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商业中心的布局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一般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商业网点多散布于居民区内或广大农村,以便于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的服务,商业网点的布局以便民最优为原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

12、,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的结合部,许多商业街在这里集聚。要点提示 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无论在较大的地理区域,还是在一个居民区,便利的交通位置对商业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辨析比较 山区和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布局的不同和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成因。山区的交通线路是分布在地势比较平坦开阔的山谷地带的公路和水路运输,规模较小的商店往往沿公路或河流分布;形成规模较小的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是公路运输,在公路交会处或河流与公路交汇处往往会形成较大规模的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应尽可能多地吸引购物者,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而交通便捷程度是吸引商品范围、顾客多少的决定性因素。山区地

13、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平原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密集,交通方便。所以,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着商业网点的分布,所以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分布的不同,除交通因素外,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商业活动规模较小,平原地区自然条件较好,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商业活动规模较大,也是导致两地商业网点密度差异的重要原因。4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商业街常位于城市最繁华、最重要的地段,如广场、市中心附近等,因为这些地方人口流量大、过往行人多,所以市场消费也最优。而有些商业物流中心则处于重要的交通沿线附近,如高速公路边、车站、

14、码头附近,其销售量也很大。商业小区建在居民住宅区内,可以方便人们购物,节省时间,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距离。除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等组织形式外,随着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人们的出行范围更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同时,出现了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自动售货等新型的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典题热题例1图3-31为沿河分布的四个乡村聚落,其中最有可能先发育为城市的是()图3-31解析:C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且C河段转运量比B处大。同时,河流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答案:C例2图3-32为“

15、货物四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距相关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3-32(1)图中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为:A_、B_、C_、D_。(2)运距8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80千米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3)最昂贵的运输方式是_,它适合运输货物的特点是_,现代工业生产中,它特别适宜_工业元件的运输。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种运输方式运输成本随运距的变化。从运输总成本来看,最昂贵的是航空运输,由此可判断A为空运;从运距的长短来看,远距离运输,最廉价的是水路运输,近距离运输,最廉价的是公路运输,可以判断D是水运,B是公路运输。第(2)题主要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第(3)题主要考查空运的适宜使用范围。答案:(1)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2)公路铁路水运(3)空运轻型、贵重、急需电子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