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14427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 工 现 场 应 急 预 案为了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防止各类事故、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特制定本预案。一、公司应急组织机构:1、指挥部总指挥:主 任:2、现场应急分队成员:二、应急具体措施:1、施工管理1。1各项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各自承担的施工任务,认真进行现场确认,详细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经技术、安全部门和主管经理审批,对参加施工人员交底,由参加施工人员签字后,报安全科备案。1。2项目经理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第一负责人,所有现场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及时组织、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制止违章和冒险作

2、业,并严格考核。1。3班组每天施工作业前要针对当天具体施工任务和作业环境,认真落实班前开会制度,详细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确定互保对象,安排监护人员,并由组员签字。1.4施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要按规定正确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本工种、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前要对作业环境、所用设备、使用工器具及安全防护设施认真进行检查和确认,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处理或上报,严禁违章和冒险作业。1.5新工人(包括外来用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调换工种、临时用工和复工人员须经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准上岗,特种作业须经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2、安

3、全设施2.1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必须统一规划,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满足工程建设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经项目部安全监督人员等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2。2施工现场危险作业区要设置安全警戒线和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监护,夜间要设红灯警示。预留洞口要用盖板覆盖。临空面、过桥走道、现场施工区域的铁路线两侧1.5米处,要设置安全围栏。上下交叉作业及其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措施。人员经常上下且没有楼梯的地方要求搭设斜道,必要时钉防滑条.4米以上的高空作业设置首层安全网,以后每隔68米设置一层安全网,安全网要结实,网内无杂物,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安全带要挂在牢固可靠的地方.2。3各种安全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

4、,未经项目经理同意,不得任意拆除或移做他用,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或损坏的,应及时恢复。3、安全通道3.1施工人员进出作业场所必须走安全通道,不准随意穿行、攀爬、跨越各种设施或机械设备。不准随意占用施工通道或存放设备材料,暂时占用或存放必须经项目部经理同意批准。3。2 现场道路不得任意挖掘或截断。若必须开挖,应经过项目部经理同意并限期修复,开挖期间必须采取铺设过道板或架设便桥等保证安全通行的措施。3。3卷扬机的过路钢丝绳必须设置安全警戒线,并设置专人进行看护.3。4进出现场车辆应限速(不超过15公里/每小时),危险地带应设“危险”、“禁止通行”的警示牌。3.5施工中占用铁路、公路,事先必须经过审批

5、,并设置安全警戒线和警示标志,有专人监护.4、机电设备4.1施工电源的布设应按已批准的组织设计,并符合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施工电源安装完毕,应有完整的接线图、布置图等竣工资料交付项目部存档,项目部组织验收。4.2不得随意拉设电源,不得因方便施工而随意改变电源线路走向等,确需增拉,改变电源走向时,向项目部提出申请,不准将通电线路缠绕、捆绑在钢脚手架、钢结构等金属物上.4。3现场配电盘、刀闸、机电设备要有可靠的防雨设施,配电箱门、锁齐全。用电机械设备必须“一机一闸”,并装设触(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按规定采取接零或接地保护,严禁在设备或铁路上装设接地或接零保护(尤其是电焊机的接地)。

6、作业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下班后要断电上锁。4。4现场照明要充足,设置要规范,安全可靠,不得乱拉乱扯,保证线路整齐,现场严禁使用任何与施工无关的电器设备(特别是取暖设施)。4.5机电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和操作,随机要挂安全操作牌,严禁他人擅自启动和操作,架设与拆除电线、安装及检修电气设备,必须两人以上进行。4.6各种机械设备的传(转)动部位及刃口等,必须装设安全防护装置,设备的各种防护、保险、信号装置,必须齐全完好,灵敏可靠.4.7施工所使用的设备、工机具,施工前必须经过认真检查和确认,并责任到人,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使用。4。8高压线区域施工作业时,要保持安全操

7、作距离,并进行安全防护.4。9进行电气、仪表、管道、设备试运行时,要制定单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5、防火、防爆、防中毒5.1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煤气区域作业应配备报警器和氧气呼吸器,动火证办理,消防器材、报警器、氧气呼吸器要设专人负责管理。5.2煤气、易燃易爆区域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证,对易燃物进行清理,设专人监护,作业结束后,要清理火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5。3各种压力气瓶必须有明显标志,有防震圈和防晒、防爆措施;现场用氧气、乙炔等气瓶不得同处存放,不得同车运输。高处使用的压力气瓶必须有可靠的防坠落措施.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应按类入库,设置明显标志,不得混淆.5。4重点消防(如仓库

8、、木工房、锅炉房)部位要设置消防器材,禁止吸烟,并设置“严禁吸烟和火警电话等防火报警装置。6、脚手架6.1脚手架的搭设(包括选材)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安全工作规程,脚手架搭设完毕,要经项目部安全监督人员等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6。2在主通道处搭设脚手架时,必须有警告标志和防落物措施。严禁用其他物质替代脚手板,脚手板必须满铺,并进行固定。6.3脚手架拆除必须严格遵守“自上而下、随拆随清、严禁抛掷的原则,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或将脚手架推倒,严禁在已经开始拆除的脚手架上施工.拆除时必须有专人监护,拆下的杆件备件必须摆放整齐,有防坠落措施,严禁阻塞通道。7、起重与运输7.1起重设备安装、拆除必须严格制定

9、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安装、拆除和操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考核,安装完毕需经荷载试验,并经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7.2塔吊、龙门吊等起重机械的各种限位器灵敏度可靠,路基坚实、平整,使用时用夹轨器夹紧,轨道两头有可靠的阻挡器。7。3施工用龙门架或井子架的吊笼,在每层停靠处必须有自锁装置,顶部设超高限位装置,上下联系信号装置齐全,每层卸料平台和进料口设防护门,在井架明显处设置使用说明。7。4卷扬机的钢丝绳排列整齐,不得有拖放,过路处有保护措施,用设备做卷扬机或滑轮的铆固定点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7。5车辆行驶、运输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酒钢厂区道路运输规定,做好出车前后的车辆安全检查,冬季冰雪路

10、面注意防滑,严禁超速、超载。大件运输要事先对运输线路进行确认,并进行书面安全交底,装卸人员、随行人员要加强监护和指挥,途中遇有障碍物、道路狭窄,随车人员必须下车引导车辆行驶;确保交通运输安全.7.6起重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信号明确.重物停在空中,司机不得离开驾驶室。露天高处作业和吊装作业,遇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雪,应停止作业。恢复作业时要事先进行安全确认,清除通道、作业区域、构件、设备上的积雪、霜冻、结冰等。8、文明施工8。1设备、材料、板房要按现场平面布置图摆放要整齐稳固,符合安全规定,不得影响现场交通和施工,并设置定置摆放标志牌。8.2现场垃圾、废料要分别集中堆放,并设置标志,做到及时清理,保

11、持施工场所整洁、文明.8.3现场设置自行车、摩托车存放处,严禁乱停乱放。三、事故应急救援:1、发生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上报公司应急组织机构,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以免影响及时组织抢救和救援工作.如有人员伤亡应同时拨打2120(酒钢)或120(市)急救中心电话,如发生火灾,应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事故地点和伤者情况或着火物质。2、救护车或消防车及救援人员到来之前,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组织现场就近人员进行人员抢救或火灾扑救。移动骨伤者时,严禁抱、拖,应根据现场情况用担架或平板抬至安全地带。如发生煤气泄漏或人员煤气中毒应首先组织人员撤离,关

12、闭气源,救护者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的地点。如发生触电事故施救人员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工具将触电者同带电体分开,不可直接用手接触,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发生电器、气体火灾应首先切断电源或气源,电器火灾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严禁用水和泡沫灭火器灭火。3、应急值班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应急机构有关成员,应急机构成员在接到应急值班室或现场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事故现场,组织、协调、指导事故抢救和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逐级上报。在事故得到控制后,要立即组织和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组织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稳定职工情绪,尽快恢复检修工作。4、现场应急分队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本分队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和相关设备、车辆及工机具赶赴事故现场参加抢险或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