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读后感.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14323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伤逝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迅伤逝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迅伤逝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迅伤逝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迅伤逝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伤逝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伤逝读后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 伤逝 读后感 鲁迅 伤逝 读后感 伤逝读后感 昨天看了伤逝,有点怅然。记得大一恋爱时,高中老师说我们是涓生和子君,小资产阶级的理想与脆弱,经不起生活的考验。他说子君养小鸡当宠物,后来还是杀掉吃肉。 我那时并没有在意他说的话。 初中时代读鲁迅,有点反感。不过我和邻座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句话:“倘假设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来.”这是斑蝥。那时前面坐了一个很瘦的男生,眼睛大大的,脑袋也大,脊背总是弯着,而且,经常放屁。记得我不时拍打他瘦削突出的脊背,喊他的名字,只听得“噗”,他转过身来.于是我们给他起名为“斑蝥”,这个绰号用了三年。那时我和一个叫明玉的女生特别好

2、,她长得很漂亮,皮肤很白,但是汗毛比较重,于是我们叫她“monkey,后来上历史课,学到苏联文学史,她灵机一动给斑蝥起了个俄-国名字为“斑斯夫斑蝥斯基”。斑蝥气了,转过身来恶狠狠地说:“明玉就叫毛斯毛夫斯基毛斯毛”! 后来到了高中,我有一阵子特别迷鲁迅,觉得他简直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那时看他的文章,觉得特别好,尤其是心理描写,最喜欢他的狂人日记。当时觉得那个狂人的心理他怎么就能描摹得那么真切呢?难道他亲身经历过?而我,之所以觉得狂很好,是因为那时心里状态很糟糕,看着鲁迅的描写,好似被人看穿了一般. 不过,我那时仍然觉得他的文字欠佳,没有许多文学家那样的灵性和气势。后来看了他写的明天,其中阿五帮

3、单四嫂抱孩子那一段描写,仍是心理的,真是太准确了,鲁迅想必很细心敏感的,不然不会如此。 伤逝的构造是很别致的,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就像一个人在面前细细絮絮地诉说,忏悔,还不时抹眼泪。我才发现鲁迅的文字是极好,他本来是学理,学理的人写文章就是这样,不潇洒浪漫,但是严谨准确,说他的文锋犀利,除了思想以外,文笔也是如手术刀一样利落准确。你不了解这个涓生,但是从他的话语中,可以逐渐把握他的性格,他眼中的子君也很真切。仿佛他俩是你隔壁的邻居,你见证了他们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听到他们的小鸡和房东太太的鸡们混在一起喳喳叫,看到他们的“阿随”栖息和瘦弱地喘气,后来被主人用黑布一蒙头,推进一个不很深的土炕.这一切

4、都是变化着的,由爱情到后来不爱了。 鲁迅说爱情第一要生活,没有生活爱情也会磨灭。他说的话我信的,于是想自己当初是否就如子君。 而我现在,读到伤逝里“爱情是需要时常更新的”,才发现自己以前认为只要不被破坏,就一直完好。是错了,不进那么退,没有永恒。 克氏说,人们爱的时候,多是用头脑而不是心。人的头脑太兴旺,进化了心灵的真纯,有时人是在用心爱,但也不再是最初的无私。人们付出爱,是为了得到爱情,人们渴望爱情,其实是在渴望被爱。那么多人感慨找不到真爱,真爱不住在他们心中,因为他们不够真,也没有去爱。 想必鲁迅是很懂得爱的,才能写出伤逝,逝去,即是渐渐地消失。如影随形的爱情,慢慢游走,自私的人不要只会悲

5、伤。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小说短短一万多字却生动地描写了子君与涓生从相恋同居到爱情破灭的全过程。语言简短有力,思想内容深刻庞杂。 涓生和子君他们单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至上,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最后造成了悲剧。虽然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他们感情的破灭似乎还可以归罪于社会解放的过程。那么现在呢?21世纪的爱情,创造在一个更进步更自由的时代,他们不会再经历涓生的社会迫-害,不必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苦恼,也无需为求生而象涓生那样“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注”的决择。但是,我们今天的爱情,却因更加自

6、由,一任的梦想还是重复着涓生的故事,一样的爱了,逃了,最后抛弃他们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任她们自生自灭. 作者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忆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历,用涓生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哀和愿入地狱的悔恨. 从涓生的个性心理描写,我真实地感受到相爱至分手的残酷,而血淋淋的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 回忆涓生对待子君爱情的过程,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阴暗面。追求子君的时候“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也难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温习的必修课,而涓生后来却只当作是浅薄可笑的电影一闪。如此纯真热烈的求爱形

7、式,竟被涓生自已践踏了。 涓生冲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浪漫热情,只能维持到得到子君的爱时,就成了“被质问,被考验”的负累了。 他们相爱的时候,涓生是这样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悦时,他们走在路上,他仍会觉得到时时遇到别人的探索,嘲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可见,子君给他的幸福并没有坚决他的爱情,他的勇气在很早时段都已经暗地里隐藏着不稳定性. 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动很少,我们只能从涓生的想象中来寻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却是鲜明无比的。尤其是于她的死对涓生全部的爱更是做了一个永恒,“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的-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而这种美好东西的消灭,

8、才更激起读者随之而来的悲情意识,也许这正是提醒出悲剧人物形象的实质吧,令到我不免再次为之嘘唏心痛了。 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动很少,我们只能从涓生的想象中来寻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却是鲜明无比的。尤其是于她的死对涓生全部的爱更是做了一个永恒,“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的-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而这种美好东西的消灭,才更激起读者随之而来的悲情意识,也许这正是提醒出悲剧人物形象的实质吧,令到我不免再次为之嘘唏心痛了. 总之,伤逝中子君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对爱情的盲目纯真一开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剧色彩。涓生的“无爱之爱伤逝虽说是以忏悔的形式写的,但是,涓生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吗?“我

9、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已剩下了一些断片子;同居以后的一两个月,便连这些片断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这是什么样的忏悔?或者说涓生对于这份感情连留恋的影子都难以追寻。假使子君没有死,这份感情是否还像现在涓生所祈祷的那样会重来?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底下的更多内幕,贫贱夫妻百事哀,谁对谁错世说纷纭,希望伤逝能给我们带来对爱情更多的思考!”又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剧化进程。但我们应该值得借鉴的是,既不能象子君那样爱得失去了自我个性,也不能象涓生那样轻率地开始。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足够的水,就不要走进罗布泊。既然两人决定了相爱,就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哪怕结局是一同灭亡,也要与爱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