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143094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苏洵(xn)欲往京城,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多也?注释:苏淘:苏轼的父亲。道:选取道路。憩:休息。道:策略。休:停止。闻:听到,懂得。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隐士举/兵家/之道B.隐士/举/兵家之道2解释加点词。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及:_3翻译下列句子。苏洵不以为然:_4文中有一个词语与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一句的“多知”表达的意思相近,

2、这个词语是“_”。5文章苏洵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2. 阅读与思考。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学派,而孔子是_学派的创始人。2解释加点的字。问其故:_日始出时去人近:_日中:_及日中则如盘盂: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_孔子不能决也_孰

3、为汝多知乎?_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高山流水俞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俞伯牙所念:_(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2翻译下列句子。(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_3请说出成语“高山流水”比喻什么?_4. 根据课文夸父逐日内容作答。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4、弃其杖,化为邓林。1补充文中空白处。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丈杖仗手_夫打_扶_而行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_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_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_5.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一)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5、父子相保。注释:塞上:长城一带。塞,边塞。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何遽(j):怎么就,表示反问。髀(b):大腿骨。引弦(xin):拿起武器。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近塞上之人:_(2)有善术者:_(3)马无故亡而入胡:_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_3下列各组中与“虽与之俱学”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近塞上之人B.人皆吊之C.此独以跛之故D.而疑邻人之父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谈谈。_6. 文言文阅读。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思援弓缴而射之。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根据原文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给下列画“”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思援弓缴(zhujio)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ff)若与?3下列句子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B.思援弓缴而射之C.为是其智弗若与4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_)的语气。A疑问B反问C否定D肯定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7.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

7、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注释)祠(c):祭祀。舍人:指投靠在贵族家里的门客。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皿,类似壶。相谓:相互商量。且:将要。为之足:给它画上脚。安能:怎么能。1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2解释加点字的字义。(1)蛇固无足 固:_(2)子安能为之足 子:_(3)遂饮其酒 遂:_(4)终亡其酒 亡:_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_5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8. 文言文阅读。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8、”枭曰:“吾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一种凶猛的鸟。鸠:一种鸟,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子:你。徙:迁移。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2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9. 文言文阅读。1画龙点睛张僧sng繇yu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y,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字词解释:于:_ 每:_即:_以为:_诞:_因:_ 须臾:_破:_者:_皆:_2陈蕃有大志陈蕃年十五,尝闲处ch一室,

9、而庭宇芜w秽hu。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3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字词解释:尝:_芜秽:_候:_谓:_孺子:_待:_ 处世:_ 扫除:_ 安:_清世:_甚:_3少年志存高远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夜则映月以览。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恒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罗后,途与少年遇。富者众辱之,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吾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作色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瞋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字词解释:昔:_ 甚:_伐薪:_则:_览:_者:_ 衣:_锦:_ 恒:_于:_左右:_ 罗:_众:_ 尔:_如此:_尚:_应:_复:_ 吾:_逐:_者:_作色:_ 徒:_志存高远:_ 若等:_殴:_瞋目:_尔辈:_亦:_ 不顾:_ 去:_4迂公修屋有迂y氏者,世称迂公,性吝ln啬s。篱败不修,瓦裂不葺q。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y,岂不徒耗资财!”字词解释: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