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体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14012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体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组织创新。它便于运用规模经济优势,通过对内部资源的分类、整合、策划和调配,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其目标是公司利润最大化。这种金融组织创新适应了新经济的需要。论金融控股公司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张志柏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及分类金融控股公司可以从一个更广泛的现象金融集团化中进行考察。随着新经济的兴起、经济和金融的日益全球化,特别是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金融机构间的跨行业、跨国界收购、合并,以及金融机构的多样化经营,金融集团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潮流。金融集团是一种以金融业为主的

2、企业联合体,它具有完整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架构,一般表现为由一个公司拥有或控股若干个子公司,集团的业务在每个子公司之间分配。金融集团化则是指金融集团兴起的现象。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则是指:集团以金融业为主;一般以一个金融企业为控股母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业务(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的各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都有相关的营业执照,都可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集团公司董事会有权决定或影响其子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决定及重大决策。通过内部的资源配置,集团实际上可以从事多样化经营(包括全能制经营)。很多金融控股集团在金融业之外,还兼营其他产业,如信用

3、卡、网络通讯、房地产、贸易、建筑、机械等其他实业和服务业。每个金融控股集团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例如母公司的行业属性、子公司的种类和数量、控股的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对于金融控股公司,我们可以用两种分类方法:其一,根据母公司的行业属性,可以将金融控股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控股公司为金融企业的,例如瑞士信贷集团、美国的花旗集团和大通集团、中国的中信公司等。中国国有独资银行也正在转变为这一类的金融控股公司,更具体地说是银行控股公司。另一类是控股公司为非金融企业的,这一类的金融控股公司有英国汇丰集团、中国的光大集团等。其二,根据母公司控股的方式和动机,金融控股公司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控股公司(Pure

4、 Holding Company);纯粹控股公司的设立目的只是为了掌握子公司的股份,从事股权投资收益活动。另一类是经营性控股公司(Operating Holding Company);经营性控股公司是指既从事股权控制又从事实际业务经营的母公司。在西方国家,金融控股公司一般都是指这类经营性控股公司,或称混合控股公司(Mixed Holding Company)。在欧洲,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一般都是混合型的金融集团(Mixed Financcial Conglomerates),即母公司除了从事一定范围的金融业务之外,还通过控股从事其他非金融业务,如工业、商业、贸易、建筑、运输、不动产等,如英德两

5、国的金融集团等。通过控股投资银行,中国银行(控股中银国际)、中国工商银行(控股东亚金融控股公司等,据传其还要在香港组建更大规模的金融控股公司)与建设银行(控股中国金融国际)正在向全能制的金融控股公司转变。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组织创新。它便于运用规模经济优势,通过对内部资源的分类、整合、策划和调配,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其目标是公司利润最大化。这种金融组织创新适应了新经济的需要,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因而近几十年来在全球经济市场上表现非常突出。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在全球的兴起一、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及原因金融控股公司的兴起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事情,在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合并以后这个

6、概念开始空前热烈。在欧美,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一般为一家大银行,它通过并购(收购、兼并等)分公司的形式扩大其业务范围、充实资本规模,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各个企业帝国。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已经势不可挡,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一直在国际范围内激烈竞争,所以这两个地区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也是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但鉴于各个国家具体国情的不同,金融控股公司在每个国家的发展也有些差异。在美国和欧洲,金融控股公司的旗舰都是那些国家的最大规模的银行,原因主要有:(一)这些金融机构拥有最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技术、超前的市场洞察力和发展策划、骨子里面装着占领和扩张的野心,这些机构是自主

7、创新并致力于扩张的经济主体。对此卡尔马克思研究得较为深入。而中国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企业在很多行业都缺乏这种精神。(二)这些金融集团一直在该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关系能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于它们的要求和欲望,政府一般会满足;于是,它们也就更有创新的信心、勇气与动力。这一点,与中国以前计划经济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三)企业集团既然容易产生规模经济也就容易产生规模不经济,并且在单一业务受损方面会付出比小企业大得多的代价。容易想象,花旗、汇丰在传统业务衰减时受到的影响要比一家普通的地方银行大得多,于是它们在感受业务限制(比如分业管理)的弊端方面就更敏感,反抗的欲望也就更为强烈

8、。(四)由于其国际化经营,就更容易感受其他国家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洞察其中哪些变化是积极的和有利的,进而效仿。从这个角度讲,美国花旗1968年在特拉华州设立银行控股公司可能是受了英国汇丰1959年收购中东不列颠银行、兼并印度商贸银行以及1965年收购香港恒生银行61.5%股份的影响。而英国汇丰的上述举动,除了有其自身的动力激励外,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在于榜样的力量:近在咫尺的德国自始至终奉行全能制银行经营模式,而且效果良好。 下面将分别就几个主要国家的情况并结合欧美最大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做具体介绍。二、海外金融控股公司介绍 (一)美国的情况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是在法律的夹缝中成长壮大的,并显

9、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美国的银行控股公司始建于20世纪初,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发达的美国东北部。1927年通过的麦克弗登法案(McFadden Act)含有对跨州设立分行的限制性条款,这激发了多家银行控股公司(Multiple Bank Holding Companies)的不断创立。所谓多家银行控股公司就是由多家银行构成的银行控股公司,主要从事银行业的经营。这些多家银行控股公司建立的动机有二:其一可以使国民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收购其他银行;其二能够回避法律上对单一银行进行跨州经营的限制。由于经济景气的恶化及银行控股公司前景的不确定,在19331947年期间,多家银行控股公司的发展非常缓慢。1956年前

10、,美国共有53家银行控股公司,其资产占全美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8。 此后,银行控股公司的发展步入“快车道”。1956年,美国颁布了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其中有许多对多家银行控股公司的限制性规定。该法案的颁布使当时美国的许多银行控股公司都放弃了其非银行业务的子公司。由于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仅适用于多家银行控股公司,没有对单一银行控股公司(One-Bank Holding Companies)的限制性条款,所以美国许多大银行都利用这一法律漏洞大力发展单一银行控股公司,从事跨州银行及非银行的业务活动。所谓单一银行控股公司就是控股的母公司是一家银行的银行控股公司,也以从事银行业为主。它与多家银

11、行控股公司的区别在于:单一银行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银行,多家银行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在一家以上,并且多家银行控股公司的母公司之间采取的是联合的形式。至1965年,美国总共成立了400家单一银行控股公司,到1969年则增加了一倍,共有800多家单一银行控股公司。到1970年,美国1/3的银行都转变成了单一银行控股公司,而且许多工业公司也争相购买银行的股票,成为银行的控股(子)公司。这些以银行业务为主的银行控股公司又被称作多元化银行集团(Bank-Centered Conglomerates),拥有租赁公司、抵押银行公司、单位基金公司等众多金融服务公司。为了弥补法律上的漏洞,美国国会于1970年通过

12、了1970年银行控股公司修正法案,把单一银行控股公司置于美联储的监管之下。该法案把适用于多家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规则扩大到了单一银行控股公司,并对银行控股公司经营业务进行了大规模的限制,使其业务种类由百余种(一些业务涉及到非银行领域,如工矿、农业、商业、交通等行业)下降到20多种。但该法案对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未加限制,这给银行控股公司扩大地域范围和经营领域提供了便利。于是,银行控股公司便通过在各州设立子公司的形式,从事一定范围的非银行业务,从而达到了扩大银行业务的目的。相对于当时的金融法规,银行控股公司比普通银行的优越性大得多,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美国共有银行控股公司近7000多家,

13、其资产规模约占全美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近90%。下面我们再具体介绍一下花旗集团的情况,意图对每个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作一管窥。花旗集团的扩张自1812年成立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1950年以后,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其扩张是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实现的。因为按照当时的美国银行法,商业银行不许购买股票,不允许经营非银行业务,对分支行的开设也有严格的限制。为了避开法律的制约,花旗银行于1968年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了单一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它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花旗公司(Citicorp)的股票,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花旗公司当时拥有13个子公司,能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14、:商业银行、证券业务、投资管理、信托服务、保险业务、融资租赁、商贸结算等。花旗公司与花旗银行的董事会成员是同一套人马,公司和银行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这样,花旗银行通过花旗公司这块招牌扩大了其经营和投资的范围。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998年4月,花旗公司与银行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花旗集团”,其商标为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企业兼并案,此次成功合并,引起了华尔街股市的强烈震荡,花旗公司的股票每股狂升33.9美元,达176.8美元。合并后花旗集团的总资产达到7000亿美元,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于一身。客户到任何一个花旗集团的

15、营业点都可以得到储蓄、信贷、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财务咨询、资产管理等“一条龙”式的金融服务。这种“金融超市”式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方式和理念是在金融业掀起了一场风暴。随着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花旗集团所引起的这种新的组织、制度、方式的变革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与保护,并将对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后,美国立刻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金融控股公司。(二)英国的情况英国在传统上是实行专业化银行制度的国家,金融机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工细致。英国的金融控股公司通常也是通过兼并与收购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加快,其中的一个里程碑是80年代中期的金融“大爆炸

16、”改革。在“大爆炸”改革以前,金融控股公司基本是以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存在,而且银行控股公司的扩张也以银行的同业兼并为主。8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金融改革与创新浪潮的推动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挽救日益衰退的英国金融业,重振伦敦城的昔日雄风,毅然宣布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于1986年10月实行了金融“大爆炸”(Big Bang)改革。英国的金融“大爆炸”全面摧垮了其本土及英联邦国家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促进了商人银行业务(即投资银行业务)与股票经纪业务相融合,以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结合。英国的清算银行纷纷收购和兼并证券经纪商,以至于形成了没有业务界限、无所不包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又称多元化金融集团(Diversified Financial Conglomerates)。目前,英国的劳埃德信托储蓄集团、巴克莱银行集团、国民西敏寺银行集团以及汇丰、渣打等跨国银行集团都发展成了业务领域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