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总复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14005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总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1月份管理心理学总复习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个体心理。二、群体心理。三、组织心理。(简答或多选)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一、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人的心理过程。2、个性。) 二、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三、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的基础学科。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应用方面的分支。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分四个阶段:一、心理技术学。(心理技术学的名称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1903年提出的。但最早

2、进行心理技术学研究工作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单选)二、霍桑实验。(以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单选)三、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温勒。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论)四、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单选)简答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在1958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单选)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而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包括物质需要,又包括精神需要。单选) 二、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

3、奖励的统一。 三、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论述或举例说明行为科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人类需要理论。二、人性管理理论。三、群体行为理论。四、领导行为理论。 简答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一、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 二、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 三、系统管理学派。 四、经验主义学派。(主张注重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以此作为当代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点) 五、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六、管理科学学派。(创立者:伯法等人) 选择人性假设理论分为四个种与管理有关的人性假设:一、“经济人”假设。二、“社会人”假设。三、“自

4、我实现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 选择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一、先天遗传因素。二、家庭因素。 三、文化传统因素。四、阶级和阶层因素。简答 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一、多血质,也称活泼型。二、粘液质,也称安静型。三、胆汁质,又称兴奋型。四、抑郁质,又称抑制型。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二、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三、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气质的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二、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三、在进行人员

5、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简答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一、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二、教育三、社会实践(在制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实践是决定性的因素。四、 勤奋。五、兴趣。简答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一、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二、对象和背景的差别。三、对象的组合。简答/多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一、需要和动机。二、个性特征。三、兴趣和爱好。四、过去经验。五、知识结构。简答社会知觉效应,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有四种:一、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如何克服消极的一面,通个三个方面注意:1、在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

6、。2、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3、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晕轮效应。(如何克服晕轮效应?必须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坚持认识人与事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客观性。1、要在深入了解和全面观察、分析一个人的言行后,才对其作出评价。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切忌用静止的眼光和成见去“盖棺定论”,3、要以客观的标准评价人,不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三、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四、定型效应。可能会出案例分析归因偏差及其克服:一、常见的归因偏差: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

7、差。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偏差。 二、归因偏差的克服:1、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人化归因。2、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3、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归因,少从内在的稳定(能力)归因,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简答自我意识的构成有三部分:一、物质自我。二、社会自我。三、精神自我。多选价值观的作用有四个:一、动力作用。二、标准作用(是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三、调节作用。四、定向作用。态度的特性:一、独特

8、性。二、社会性。三、个体性。四、内隐性。五、稳定性。六、系统性。多选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有:一、社会环境因素。二、团体因素。三、态度系统特征因素。四、个体人格因素。简答认知失调理论及应用: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1957年提出来的,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是个人持有两个彼此互相矛盾的认知,而产生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情况。 认知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1、协调。2、失调。消除认知失调的方法主要有:一、在认知失调的两个因素中,选择改变其中一个,使失调趋于协调。 案例分析 二、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加强协调关系的认知系统。 三、强调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

9、内容:一、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多种需要是纳为五大类和五个等级层次。1、 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1) 二、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三、需要层次论对五种基本需要的高、低两级区分。 二、对需要层次论的评价:一、主要的理论贡献:1、对人类基本需要的层次等级结构的揭示。 2、对人类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发过程的揭示。 3、对人类基本需要中优势需要及其转移性规律的揭示。 二、局限性。P130-P132多看,了解(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的划分与各自构成:一、满意因素:1、成就。2、赞赏。3、工作本身。4、责任。5、进步。 二、不

10、满意因素:1、良好的公司政策与管理方式。2、良好的上级监督。3、工资。4、人际关系。5、工作条件。(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一、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1、成就需要。2、社会交往需要。3、权力需要。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多看,了解,案例分析二、目标理论。三、强化理论的内容。(1)、强化的类型:1、积极强化。2、消极强化。3、惩罚。4、消退。 (2)、强化地基本原则:1 1奖励与惩罚相结合。2、以奖为主,以罚为辅。3、及时强化。4、奖人所需状态型激励理论:一、公平理论:(1)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1、报酬分配与不公平感的产生(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

11、报酬与相对报酬的两种影响。2、 个人消除或减轻不公平感的方式。 (2)公平理论的实践意义:1、在不公平感产生的原因上,应处理好公平分配与正确判断的关系。 2、在解决不公平感的方式上,应处理好制度改革与观念转变的关系。 3、在利益分配的比较方式上,应处理好比较范围和比较标准的关系。 二、挫折理论:挫折的定义: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挫折的行为表现:一、攻击性行为:1、直接攻击。2、转向攻击。 二、退化性行为:1、盲目自信。2、固执。3、逆反。 三、妥协性行为:1、自我安慰。2、自我整饰。3、成因推诿。 四、积极性行为:1、升华

12、。2、补偿。3、改变。多看,了解,案例分析群体的特征:1、各成员之间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2、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3、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即具有“我们同属于一群”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之感受。4、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为宗旨。正式群体的功能:1、完成组织任务。 2、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求。 3、协调人群关系。 4、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简答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对其成员的主要功能有:1、满足其成员心理上和感情上的需求。2、对其成员起着控制作用。3、对其成员起改造作用。4、对其成员有激励作用。在管理中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2、利用非正式的积极因素。3、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群体规范的作用:1、维持和巩固群体的作用。2、树立评价标准的作用。3、群体动力的作用。4、行为导向的作用。简答群体压力与管理对策:1、群体压力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区分。2、要善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