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名词解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13884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名词解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测量名词解释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 置的科学。2、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再把地球表面的 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3、测设:是指将图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 据。4、工程测量学: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放样、竣工验收和营运中测量的理论和方 法。5、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称为水准面。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6、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7、大地水准面:水准面因其高度不同而有无数

2、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 大地水准面。8、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长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地9、相对高程: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线长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10、高差:地面两点之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11、高程测量:测量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12、水准测量:是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通过已知点高程,求出未知点的高程。13、视准轴:十字丝交叉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视准轴。14、视差: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的横丝在水准尺上的位置随之变 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15、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3、,简记为BM。16、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各个待定高程的点进行水准测量, 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水准点,这种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17、闭合水准路线:由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回到原水准点上,称 为闭合水准路线。18、支水准路线:由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既不附合到其他水准点上,也不自行闭合,称为支 水准路线。19、高差闭合差:由于测量成果中不可避免有些误差,使测量高差代数和不等于零,其不符 值即为高差闭合差,记为 fh。20、水平角:系指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或指分别过两条直线 所作的竖直面间所夹的二面角。21、竖直角是指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直

4、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测量上称为倾斜角,或简称 为竖角。22、竖盘指标差:当视线水平、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即正 好指向90或270 。事实上,读数指标往往是偏离正确位置,与正确位置相差一小角度x, 该角值称为竖盘指标差。23、距离测量:就是测量地面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24、直线定线:地面两点间的距离大于整根尺子长度时,用钢尺一次(一尺段)不能量完,这 就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若干个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25、直线定向:为了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除了量测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外,还 必须确定该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向。26、方位角:从直

5、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 的方位角,其取值范围是0一 360。27、坐标方位角:从直线起点的坐标正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 线的坐标方位角,用a表示。28、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锐角,用R表示。29、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 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30、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都表现 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来看,在观测前我们不能预知其出现的符号和大小,但就大量误差 总体来看

6、,则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31、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测量结果的比。32、容许误差:在实际工作中,测量规范要求在观测值中不容许存在较大的误差,故常以两 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33、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 y)和高程(H)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34、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35、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36、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 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37、附合导线: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

7、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点,最后附合到 另一已知控制点C和已知方向CD,称为附合导线。38、闭合导线: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点,最后仍回 到起点B,称为闭合导线。39、支导线:由一已知点和一已知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 导线,称为支导线。40、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及该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的坐标,称 为坐标的正算。41、坐标反算: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求算两点间的边长及其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42、三角高程测量: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两点的高差,再求出所求点的高程。43、地物:是指地面上有明显轮廓

8、的,自然形成的物体或人工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房 屋、道路、水系等。44、地貌: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变化等自然形态,如高山、丘陵、平原、洼地等。45、地形:地物和地貌统称为地形。46、地形图:在图上既表示地物的平面分布状况,又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地貌的起伏情况的图, 称为地形图。47、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d与它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际水平长度D 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48、比例尺精度:通常人眼能在图上分辨出的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图上0.1mm所代 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用表示。49、比例符号:把地面上轮廓尺寸较大的地物,依形状和大小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称

9、为比例符号。50、地物注记:用文字、数字或特定的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或补充,称为地物注记。51、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52、等高距: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53、等高线平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54、山脊线: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的等高线 为一组凹向山头的曲线。55、山谷线: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的 等高线为一组凸向山头的曲线。56、地性线:山脊线和山谷线统称为地性线。57、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鞍部的等高线是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 谷等

10、高线组成,58、基本等高线: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又称基本 等高线。59、施工测量: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60、极坐标法: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此法适用于测设距离较短,且 便于量距的情况。1. 控制测量:在一定区域内,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形测量或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 行的测量。控制测量作用:控制误差传递和积累,并为数据采集测图工作提供依据。 控制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2. 导线:由若干条直线连成的折线,每条直线叫做导线边。3. 转折角:相邻两直线之间的水平角。4. 附和导线:导线起始于一个已知

11、控制点,而终止于另一个已知控制点。5. 闭合导线:由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最后仍旧回到这一点。6. 支导线: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既不符合到另一个已知控制点,也不回到原来的起始点。7 导线测量的目的是获得各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其外业工作为布设、踏勘选点、建立标 志、测边和测角,需要观测的数据有导线边的边长、导线的转折角。8. 坐标正算:根据一已知点坐标、已知点与未知点的水平距离和连线的坐标方位角,求得未 知点坐标。9. 坐标反算: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和边长。10. 前方交会:为了计算未知点P的平面坐标,只要观测ZA和ZB的坐标。11. 侧方交会:为了计算未知点P的坐标,也可通过观

12、测ZA和ZP或ZB和ZP的坐标。12后方交会:为求得未知点P的坐标也可以在P点上瞄准A, B, C三个已知点,测得Z a , Zp。13. 交会角(30150):在测角交会的图形中,由未知点至相邻两起始点间方向的夹角。14. 仪器高:量取望远镜旋转轴中心至地面上点的高度。15. 目标高:用望远镜中的十字丝的横丝照准标尺上一点,该点距地面的高度。16. 直觇:仪器设在已知高程点,观测该点与未知高程点之间的高差称为直18. 指标差:由于指标从正确位置偏移了的缘故,使视线水平时的读数大了或小了一个数值, 称这个偏移值为指标差。19. 竖直角:目标方向与特定方向所构成的角度。高度角: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

13、的夹角 0土 90天顶距:目标方向与天顶方向(铅垂线的反方向)018020. 碎部测量:利用平板仪,经纬仪或水准仪等仪器在某一测站点上测绘各种地物,地貌的 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21. 极坐标法: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点方向间的角度和量测 测站点至所求点的距离,已确定所求点位置的一种方法。22. 方向交会法:分别在两个已知测点上对同一个碎部点进行方向交会以确定碎部点位置的 一种方法。23.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24.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25. 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26. 示坡线:在某些等高线的斜

14、坡下降方向绘一短线来示坡,这种短线叫示坡线。27. 特征地貌点:山顶点、鞍部点、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坡度变换点,山坡上的变换点,山脚 与平地相交点等。28. 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步骤:(1)安置仪器,量取仪高i;定向,配置水平度盘0 00 00 :立尺;观测:水平角B,竖盘读数L,上下丝间距,中丝读数v ;(5)记录; 计算;展绘碎部点。29.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导线测量、GPS、RTK测量。30.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梯形分幅法和矩形分幅法。31.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一般要考虑到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的影响。32. 地物符号可以分为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非依比例符号和注记符号四种类型。33.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34. 等高线可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35. 视距测量可以同时测定两点间的距离和高差。36. 地形图: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即表示出各种地物平面位置,又用等高线表示出 地貌的图。37. 比例尺:图上一线段的长度与其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