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13679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二生育时期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以月/日表示.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

2、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12成熟期:蜡熟期:籽粒大

3、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一 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返青1生长中心:根、叶、蘖的生长.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3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决定穗数的时期.4主攻方向:培育壮苗、苗齐、均壮.二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起身到抽穗1生长中心: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用于营养体

4、与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逐渐加快,需肥水逐渐达到高峰.3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巩固和决定穗数,决定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的时期,奠定粒重基础的时期.4主攻方向:调节群体合理发展,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三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到成熟1生长中心:生殖器官的生长.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充实,形成收获产品,营养生长基本停止,需肥水逐渐减少.3与产量的关系: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4主攻方向:防止营养器官早衰,维持一定强度的光合生产率干物质克/日?米2,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运输到生殖器官.三、小麦的阶段发育一阶段发育的概念小麦的一生,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5、,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二阶段发育的特性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水、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导作用.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停止但不能倒行.3顺序性 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三春化阶段感温阶段小麦种子萌发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实的时期,此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宜的温度条件,不同的小麦品种对温度与所需天数要求不同表2-1.表2-1 不同小麦类型的光温反应春化要求光照要求依据春化分类温度条件需要天数依据光照分类光照条件需要天数春性品种南方秋播012515未

6、春化春播能抽穗反应迟钝每天812小时光照16天以上,如墨西哥小麦北方春播520半弱冬性品种071535未春化春播迟或不抽穗反应中等每天8小时不能,需12小时24天以上,如太1、鲁1、辐63冬性品种0330天以上未春化春播不抽穗反应敏感812小时不能需12小时以上3040天,如蚰包、鲁5四光照阶段感光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以后,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就进入第二发育阶段,即光照阶段,此阶段主导因素是光照、温度也起很大作用,高于25或低于10都会延缓光照发育的进行,低于4则光照阶段不能进行.五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1春化阶段是小麦分化叶原基、分蘖原基、次生根与原始茎节的时期,春化和分蘖同时进行,春

7、化阶段长分化的叶片与分蘖原基的数量就多,进入光照阶段后数量不再增加.春化阶段茎生长锥处于未伸长期,顶端分生组织不转入幼穗的分化.2光照阶段是分化小穗小花的时期,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穗大粒多.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到4以上时,茎生长点开始伸长,穗分化开始,标志着进入了光照阶段,到穗分化到、原基形成顶端小穗形成时植株开始拔节,光照阶段结束.六阶段发育理论的实践意义:1有助于正确引种南北,年前过早进入光照阶段,易受冻害;北南,年前可能通不过春化阶段,造成不结实或延迟成熟.2有助于决定不同品种的播期、密度小麦进入光照阶段以后,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代谢强度提高,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

8、增强、抗寒力减弱;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较长,分蘖力强,因此秋播时应先播冬性品种,后播半冬性,春性品种,冬性品种应适当稀播.3加速育种世代对通过春化以后的小麦,可增加光照,提高温度加速光照阶段的进行,缩短生育期,提前收获.总之三个生长阶段决定着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三个阶段的生长中心不同,各有其矛盾,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也不一样.第三节 小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小麦的产量决定于:品种特性内因和环境条件外因,后者是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水、肥、气、热、光等,其中水、肥、气是人工可以控制的.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一耕层深厚,结构良好耕作层20厘米以上,根系6

9、070%集中在此,是小麦养分和水分的主要供给层,上层耕性好,下层质地少重有利于保水保肥,有利于协调供肥,提高抗旱能力.结构良好,土壤容重1.11.2克/cm3,孔隙度5055%,有机质含量较高,有丰富的水稳性团粒结构.二土壤肥沃,供肥能力强 N、P、K含量高且协调,400公斤以上的田块要求播前有机质1%以上,全N0.060.08%,速N3040ppm,速P2040ppm,速K 6080ppm.三适宜的土壤质地和化学成分 粘土、砂土都不宜种小麦,最适宜的是壤土,化学成分:PH 6.87;含盐量高于0.25%受抑,高于0.4%死亡.四土地平整,能排能灌 地面坡度,应控制在0.10.3%.二、小麦对

10、水分的要求一小麦的耗水量和耗水系数1小麦的耗水量需水量: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间麦田耗水总量包括棵间土地蒸发,占3040%,植株蒸腾,占6070%,重力水流失很少,约为400600毫米,即260400立方米/667m2.2小麦的耗水系数:每生产1kg小麦经济产量的耗水量,即耗水量与产量的比值称为耗水系数,是衡量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指标,一般为6001300,随产量提高而降低.3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 随着产量的提高,耗水量增加. 随着产量的提高,耗水增值减少,耗水系数减少,水分利用率提高. 当水分不能满足小麦生长时,产量与水分成正比.二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耗水特点1出苗到拔节前出苗后日平均气温降

11、低,日耗水量下降,出苗越冬前,占1519%,越冬到返青占510%,返青拔节以前虽气温升高,日耗水量增至0.71.4方/667m2,但耗水只占12%.总之拔节前,时间占整个生育期的2/3或以上,但耗水量只占3040%.2拔节抽穗前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耗水量急剧增加,其中挑旗期是小麦一生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段时间一个月左右,耗水量占2035%,日耗水2方/667m2以上.3.抽穗到成熟时间35天,耗水占2642%,日耗水量在抽穗开花期达最大3方/667m2以上.三冬小麦灌溉的一般原则1根据需水规律麦收八、十、三场雨即八月、十月、三月灌浆有墒,子饱穗方,这些农谚都是十分宝贵的

12、种麦经验,也是对小麦需水关键时期的科学概括.小麦灌水分为底墒、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孕穗、灌浆、麦黄水,但不是都浇,视情况而定,麦黄水如果后期不套种的话可以不浇.2 据土壤墒情确定适宜的土壤水指标如下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表22.表2-2 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水指标%生育阶段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成熟适宜范围758060807085709075907085灌水指标60以下55以下60以下65以下70以下65以下3根据气候条件 气温下降至0时不能冬灌,以免冻害.4根据苗情 冬前没分蘖的麦苗,不浇冬水,主要看群体大小和单株生长健壮与否.三、小麦对土壤养分的要求小麦必须的营养元

13、素有C、H、O90%、N、P、K5%、S、Ca、Mg,微量元素有Fe、B、Zn、Cu、Mo、Mn等.一N、P、K等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1氮 小麦一生中都需要N,是蛋白质、叶绿素、激素、核酸的组成成分. 作用前期促根、叶、蘖生长,增加绿叶面积,中期增加小穗、小花数,提高结实率,后期提高千粒重. N素与小麦生产的关系低产中产阶段,小麦产量随土壤N素含量增加而提高.中产高产阶段,N的增加要适量和适期,有一定增产作用,但不成比例,要防止倒伏和贪青晚熟. 缺N症状单株分蘖少,叶片黄瘦而稍硬,根数少,穗数少且小,粒重偏低,成熟偏早.早表2磷 是小麦核蛋白等物质的主要成分. 作用前期能提高N肥利用率和吸

14、收速度以P增N;促进麦田早分蘖、生根,根系发育健壮,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中后期:促进糖分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利于物质运转,加快灌浆过程,提早成熟. 与小麦生产关系多数地区普遍缺N,严重缺P,施P增产效果较施N更为明显. 缺P症状苗期分蘖少,叶色暗绿叶鞘发紫,无光泽,根系发育不良,呈鸡爪根不伸展,变成小老苗,发苗慢,抽穗开花延迟,千粒重下降.3钾 作用促进CH2O的形成与转化,使叶片中糖分向正在生长的器官输送,能提高小麦抗病,抗旱与抗冻能力,促进维管束发育,茎秆粗壮坚韧,抗倒伏. 与小麦生产的关系部分地块缺K,中低田一般不缺K,高产田要补充K肥. 缺K症状生长延迟茎秆矮、易倒伏,叶片尖端发生褐斑,逐渐向下蔓延,下部叶片早期干枯,根系生长不良,抽穗和成熟提早,落黄差,穗小,粒轻,品质劣.4微量元素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调节者,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都不能缺乏.缺铁时则发生失绿现象,脉纹中间的叶肉组织呈黄色,而脉纹为绿色;缺Mg时,叶子起皱或卷起,生育期推迟;缺Ca时,根系发育停止;缺Mn时叶面有不规则的灰色、浅黄色、或浅褐色的斑点;缺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