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11839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呼吸暂停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反复发作可致颅脑损伤或新生儿猝死,应引起重视。诊断1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s,同时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及(或)紫绀、肌张力低下等。心肺监护仪或呼吸心动描记仪可协助诊断。lh内反复发作23次以上呼吸暂停,称为反复发作呼吸暂停。2新生儿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呼吸暂停。(1)原发性呼吸暂停多发生在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750g的早产儿。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7日。患儿除不成熟外并无其他疾病征象。(2)继发性呼吸暂停多见于足月儿,但也可发生于早产儿,常继发于下述情况:低氧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严重感染。代谢紊乱等,也可因导管

2、吸引反射、环境温度过高、胃食管返流等引起。因此,对任何呼吸暂停患儿均应作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寻找原因。排除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多种病因后才能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治疗(一)心肺监护患儿发生呼吸暂停,均应监护呼吸和心率,有条件时使用呼吸或心肺监护仪。(二)去除诱因根据机体状况予以纠正代谢紊乱、控制感染等。(三)促使呼吸恢复呼吸暂停发生时可先用物理刺激,促使呼吸恢复,如面罩加压呼吸、托背、拍打足底等。(四)药物治疗反复或长期的呼吸暂停,可用药物兴奋呼吸中枢。1首选氨茶碱,负荷量5 mg/kg,20min内静滴,12h后用维持量,每次2-2.5mg/kg,8-12h1次。2枸橼酸咖啡因,负荷量20mg/kg

3、,静滴,12h后用维持量,每次5mg/kg,每日1次。国内制剂为苯甲酸钠咖啡因,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黄疸程度较重的早产儿应该慎用。3多沙普伦(doxapram)是一种呼吸兴奋剂,低剂量时对周围化学感受器也有兴奋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对氨茶碱无效的患儿。剂量每小时1-1.5 mg/kg,持续静滴,或先用负荷量5.5 mg/kg,然后以每小时1 mg/kg维持。多沙普伦的不良反应有流涎、激惹、肝功能障碍和高血压等,因此应监测血压的变化。(五)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可用鼻塞CPAP,压力3-4cmH2O。(六)机械通气对CPAP和药物治疗均无效的患儿,需气管插

4、管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的初调值为:Fi02 0.3-0.4,PEEP 2-3 cmH2O,PIP10-15 cmH2O,RR15-20次/分,吸气时间0.5-0.75秒。然后根据血气分析调整,维持血氧分压在50-80mmHg。 新生儿静脉营养 一、 定义: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二、 适应症: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且生命受到威胁 全静脉营养: 1、慢性肠梗阻 2、肠瘘 3、严重的慢性腹泻 4、大面积烧伤 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6、体重小于1K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部分静脉营养: 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

5、生体重10001500g之间,热卡摄入90Cal/kg.d 2. 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Cal/kg.d 三、 相对禁忌症 1、黄疸 2、肝功能异常 3、循环衰竭, 4、肾功能衰竭,BUN12.5mg/L 5、高脂血症 6、血小板减少 7、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四、 输入途径: 1、中心静脉 2、周围静脉 五、 液量(见表一) 新生儿每日液体需要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 不同体重新生儿出生后液体需要量 ( ml/kg )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al 六、 热卡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al/kg.d。在TPN实施过程中

6、,非蛋白热卡达70k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热卡供给比例: 蛋白质 20% 碳水化合物 3550% 脂肪 4050% 七、 静脉营养成分 1、 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起始点糖速度在足月儿为8mg/kg.min,早产儿为6mg/kg.min,渐增至12mg/kg.min,使用过程中应维持血糖7mmol/L,如尿糖+,血糖7.22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血糖11.11mmol/L应加用胰岛素0.250.5/kg。 2、 氨基酸:现多用晶体氨基酸混合液,当葡萄糖供能超过50Kal/Kg

7、/d时可开始应用。开始0.5g/Kg/d,以0.5-1g/Kg/d速度递增,最大用量2.5g/Kg/d,使用时氨基酸终浓度2-2.5%。 3、 脂肪:现多用10%Intralipid,开始0.5g/Kg/d,以0.5g/Kg/d速度递增,递增至最大量3g/Kg/d,与其他营养成分混合后于24小时内匀速输入。 4、 电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应用电解质时注意钠、氯比例,正常情况下血浆钠:氯=3:2;注意各元素之配制比例,以防沉淀发生或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总浓度:一价离子 150mmol/L,二价离子4mmol/L。 微量元素制剂:派达益儿:用于新生儿及婴儿,用量为4ml/kg.d 安达美:

8、用于儿童及成人10ml/日或体重小于10kg者1ml/kg.d 维生素制剂:水乐维他(水溶性维生素)成人剂型 新生儿1ml/kg.d 维他利匹特(脂溶性维生素)成人剂型 新生儿 5-7ml/d 5、 其他:肝素能增强脂蛋白酶活性,促进脂肪代谢,每5g脂肪乳加1mg肝素。 胰岛素:仅在出现高血糖时用 全静脉营养每日的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需要量 八、 并发症 1、 代谢性:高血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氨血症、高氨基酸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肝损伤、电解质失衡 2、 感染:穿刺局部感染及败血症 3、 机械性:栓塞、血栓形成。 九、 静脉营养期间的监测 1、 每日测体重,记录入量,观察插管局部情

9、况 2、 静脉营养用量调整期间,每日查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2次血脂、白蛋白、肝功;用量稳定后,每周查12次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次血脂、白蛋白、肝功、胆红素、血钙、磷、镁,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酌情查微量元素;必要时做血培养或插管培养,间断测尿比重、尿糖。 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寒冷、感染、早产、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损害。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肺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常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一、临床表现特征本病的临床特征可归纳为五低二多、五大特点、四个严重征象、五个垂危征兆及实验室方

10、面的改变。(一)五低二多 在五低二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硬肿。1五低(1)低气温的季节或地区 以冬春季及我国北方发病者最多。(2)低出生体重儿 根据有关报道占本病半数以上。(3)低日龄组的新生儿 本症多发生在生后1周以内,日龄在20天以上者发病例数明显减少。(4)低生活能力的婴儿 如吸吮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离开暖箱者,以早产儿居多。(5)低热量供给的婴儿 生后虽有吸吮能力,但护理者供给热量不足。2二多(1)多病的新生儿 83.6%98%伴有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更易引起本症。(2)患儿母亲多病 在妊娠期或分娩时,多有并发症存在,如妊高症、心脏病、前置胎盘、肝炎、肺炎及败血症等

11、。(二) 五大特点1冷 轻者局部发冷,重者周身皮肤发冷,甚至冰凉,伴有明显的体温下降。一般可在3135之间,甚至有低于26者。2硬 皮下脂肪聚积的部位其韧度发生改变,皮肤紧贴皮下组织。早期硬肿感到皮肤较紧,不易捏起,以后感到僵硬,不能移动。触之硬如橡皮样,发硬皮肤呈紫红色或苍黄色。僵硬部位发生在下肢者占92.2%,依次为臀部(90%),面颊(67.1%),上肢(47.1%),背、腹、胸部等。3肿 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的部位,大部分有凹陷性水肿,少部分病例则仅发硬。国内有人报告52例中,硬肿者占79%,硬化者占21%,前者多在生后12日内出现,后者多在1周发病。4休克征 多见于重病例。由于血压不

12、易测定,以下表现有助于诊断: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心音低钝、心率增快或过慢、尿少或无尿、前臂内侧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股动脉细弱,甚至摸不到等。5DIC 重症硬肿在入院时几乎均伴有DIC,本病重症或晚期可见肺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周身出血,这些症状可能与DIC有关。(三)四个严重征象 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不升(指体温)等四不症。四不症与广泛的皮肤及皮下脂肪僵硬有密切关系。(四)五个垂危征兆 以肺出血最常见。其次为呼吸衰竭,心动过缓和/或心律不齐,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性肠麻痹。这五项虽然是新生儿期各种严重疾病晚期的共同垂危征兆。但在本症时,前三项更为突出。(五) 实验室及其它有关检查的改变1

13、血常规 一般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或减少者,多提示预后不良。2 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六项检查:(1)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数100109/L者占67.3%。(2)凝血酶原时间 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日内者20秒,日龄在第五日及以上者15秒。(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4)凝血酶时间25秒。(5)纤维蛋白原1.6g/L(160mg/dl)。(6)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出生后1日正常新生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约20%,故3P试验可阳性,第2日以后出现阳性则为不正常。3 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pH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4 测定血糖和血清电解质(钾、钠、钙和磷等)。5肾功能检查 BUN、肌酐、渗透压、尿量和尿比重测定等。重症病例可有BUN、肌酐增加等改变。6 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7 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电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二、 诊断硬肿症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依据,皮肤硬肿范围的诊断,皮下脂肪韧度的诊断分度,病情诊断分度,危重硬肿症的诊断标准。1 临床诊断依据(1) 发病时处于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分娩时保温不当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