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英案例新.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6114715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俊英案例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蔡俊英案例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蔡俊英案例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蔡俊英案例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蔡俊英案例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蔡俊英案例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俊英案例新.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教材解读: 七颗钻石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它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设计理念: 七颗钻石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在成年人看来,故事的涵义一目了然:爱能创造奇迹。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未必能轻易读懂。小姑娘无私而广博的爱,创造了水罐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这种“爱”是多么沉甸甸啊!如何使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个主题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此,设计中我试图通过重组学习板块,聚焦“水罐”的神奇,唤醒情感体验,让每一位学生

2、都喜欢读书,从而触及精神世界,感悟这份博大无私之“爱”。教学目标: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罐”等生字,理解“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感受小姑娘的仁爱之心。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难点:重点:1、学习生字词,会写“罐”等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难点:通过文本的对话,感受小姑娘的仁爱之心。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出示相关图片)教师配乐将第一自然段内容娓娓道来: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同学们,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是啊,

3、草木丛林最需要的是水,动物们最渴望的是水,人们最想得到的还是?(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对,水意味着生命!(出示句子)2、情景引入,揭题说文。(1)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命,为了活下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你觉得她能找到水吗?你希望她能找到水吗?小结:这也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美好愿望,(板书:列夫托尔斯泰)这愿望让他成就了一个神奇而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齐读。(2)交流预习感悟:“钻石”是什么?从题目看,好像应该是向我们介绍钻石,是吗?你们读过课文没有?凭你的感觉,课文又是写什么呢?(板书:水罐)好,看我写这个“罐”字。(

4、老师范写)(3)设疑: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罐呢?(简笔画水罐)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自学汇报卡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3、读准字音,辨析字形干涸 水罐 舔净 一瞬间 咽喉 咽唾沫 呜咽4、多音字练习。(1)她累得倒(d o , do )在草地上睡着了。(2)小姑娘把水倒(do , do)在水里。(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3)七颗钻(zun zun )石。1、自由读课文。2、认读词语焦渴 水罐 喜出望外 反正递给 唾沫 匆匆忙忙 忍不住新鲜 绊倒 一瞬间 咽了 凑上3、理解个别词语的

5、意思。三、研读课文,聚焦神奇课堂导学卡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复述故事内容。2、你读懂了那些内容?(可以从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考虑) 、围绕水发生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水罐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熟读课文,思考并说出,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结合故事情节做简单说明。、课文的结尾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歌颂什么?(一)再读课文,感受神奇1、师: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相信同学们课文会读得更加流利,请同学们放声朗读七颗钻石,想一想,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标出有关的句子。(板画水罐)2、交流初次感悟。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

6、书:神奇)3、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神奇?指生说,出示5个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有新鲜的水流。4、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水罐的变化过程。用“水罐的变化是这样的”来说。师完成板书。5、默读课文并思考: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二)品读第二自然段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次神奇的变化。出示句子: 当她醒来的时

7、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1)指名读,正音“竟”(jng),再读。从“竟”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一是水罐的神奇变化,二是小姑娘的欣喜之情。)(2)感情朗读,读出神奇和欣喜。(3)在小姑娘一睡一醒间,水罐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这变化让小姑娘狂喜不已。课文中也有一个词写出了小姑娘当时的心情,是什么?(喜出望外)什么是喜出望外?为什么会如此喜出望外?(找得辛苦,得之意外。)2、结合学生回答学习句子: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1)小姑娘是怎么睡着的?(倒在沙地上睡着的,累得睡着的,在沙地上晕倒的等)用一个字来说是?(累) 为谁?(母亲,生病的母亲)此时

8、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心痛、感动等)读出这种心痛!读出这种感受!读出这种感动!(2)“喜出望外”之后小姑娘又有哪些不寻常的表现?从小姑娘的表现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爱妈妈)(3)小结过渡:这样的孝心,足以感动我们身边每一个善良的人,这孝心同样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来,读一读!(三)品读第三自然段1、小姑娘太兴奋了,她怀着激动的心情拼命往家跑,哪知没有注意脚下的小狗被绊倒了,出示句子读: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1)读句子,感受神奇:哪些词最能让你感受到神奇?(端端正正、满满的)来,读出它的神奇!(2)感悟人物心情,读出味。小姑娘那么

9、肯定水都洒了,是因为什么?(水罐掉在地上了)在小姑娘喜出望外之时,这一“掉”让你有何感想?(惋惜、心痛、突出神奇等)。谁来把这一惊一诈的味道读出来? (3)当小姑娘去捡水罐时,看到了哀哀尖叫的小狗,她是怎么做的?她的表现又让你感受到什么?正因为小姑娘对小动物的这一片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了第二次神奇的变化,出示句子: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2、寻找爱的足迹(1)水罐还在发生着一次次神奇的变化,请你再一次默读第三自然段还有哪些爱换来了水罐的神奇之变?(2)交流点拨小姑娘对小狗的爱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母亲对小姑娘的爱使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3)师设疑:小姑娘端着一罐水,给小狗喝

10、,给妈妈喝,给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喝,难道他不渴吗(4)从哪里看出她很口渴?(5)交流反馈。真想喝个够再也忍不住了但她只是(生:咽了一下唾沫)师:正是小姑娘这种无私的爱,才使水罐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板书:爱心)四、总结课文,情感升华1、回题总结同学们,那跳出的钻石代表着什么?对,就代表着永恒,爱心永恒!(板书:爱心永恒)来,请再读课题七颗钻石2、诗意结尾,再掀情澜。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诵: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3、你想对星星说些什么?练习拓展卡1、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2、你在阅读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3、如果你是托尔斯泰,现在穿越时空,看了自己过

11、去写的七颗钻石这篇文章,还想充实一些故事内容,你打算在哪些地方进行想象。五、评价反馈评价反馈卡认真倾听举手发言课堂练习课堂收获六、学生整理学生整理卡:1、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有:2、 我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教学反思:在这教学中紧紧围绕一条主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原因时什么?使整个教学过程很清晰,一目了然。第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是因为小女孩对母亲的孝心感动了天,第二次是对动物的爱,第三次是母亲对小女孩的爱,第四次是对陌生人的爱,一次次的神奇变化,一次次的爱心,才最终使水罐变成了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其中任何一次的爱中断了,都不能变成星星。开头以凄凉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最后,播放爱的奉献,同时让学生说说身边爱的故事,使课堂进一步升华,让爱心注入每个人的心里,这就是本课的目的。板书设计成为一颗爱心形状更贴切主题。不足的地方是,学生不能很快的说出有关爱心的故事,因为是借班上课,应该提前让生查阅有关资料。这样才更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