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11471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同一木块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先后以不同的速度被匀速拉动甲图中速度为v1,乙图中速度为v2,丙图中木块上叠放一重物,共同速度为v3,且v1v2v3,匀速拉动该木块所需的水平拉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2、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 在t1s时,物体不受摩擦力B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NC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断增大D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3、已知R1:R2=2:3,将它们接在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闭合S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AI1:I2=3:2 U1:U2=1:1BI1:I2=3:2 U1:U2=3:2CI1:I2=2:3 U1:U2=1:1DI1:I2=1:1 U1:U2=2:34、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等量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将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

3、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5、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人坐在座椅上时,开关S自动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闭合,指示灯灭图中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A BC D6、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A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B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D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7、一台内燃机的转速是1440转/分,那么在每秒钟内()A转轴

4、转动24转,燃气对活塞做功24次,活塞完成24个冲程B转轴转动24转,燃气对活塞做功12次,活塞完成48个冲程C转轴转动1440转,燃气对活塞做功720次,活塞完成2880个冲程D转轴转动1440转,燃气对活塞做功1440次,活塞完成1440个冲程8、研学旅行途中,小明同学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上,他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有一包餐巾纸掉落,则这包餐巾纸掉落的位置在()A小明前排乘客身上 B小明的身上C小明后排乘客身上 D无法判断9、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A B C D10、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

5、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11、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2、关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方向相同B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C大小相等D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3、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

6、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14、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15、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A只有重力B重力和空气阻力C重力和手的推力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

7、。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选填“远离”或“靠近”)石碑。2、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3、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m/s4、“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又

8、没有阻止声音的_5、常见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_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力.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乙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2、“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

9、了该凸透镜的焦距_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 cm 刻度线处(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 cm 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 像是倒立、_的实像(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5 cm 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 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_(选填“靠近”或“远 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0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

10、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_ ;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

11、做法正确吗?_,理由是:_。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图所示的容积为5104m3、底面积为2103m2,高为0.1m的平底轻质薄塑料杯中装满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将体积为1.2104m3、重为1.8N的一个物体放入盐水中(g=10N/kg)求:(1)杯底部受到的盐水的压强;(2)物体在盐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3)物体在盐水中静止时杯子对桌面的压强2、质量为60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装置匀速打捞浸没在长方形水池中的物体,水池底面积为15m2,物体重2000N、体积为0.1m3,物体未露出水面前,此装置机械效率为80%(不考虑水对物体的阻力、绳重及绳与滑轮间

12、的摩擦)g取10N/kg求:(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动滑轮的重力;(3)若工人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0cm2,当他对地面的压强为2103Pa时,池底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C2、D3、A4、D5、D6、B7、B8、B9、B10、A11、C12、A13、D14、D15、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会聚 二倍焦距(或2f) 靠近2、水(或液体) 5103、不变 24、产生 传播5、原子 扩散 引力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2、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15cm 缩小 远离 幻灯机 远离 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观所成的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变小2、40.0 25 偏小 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1.1103 Pa;(2)1.32N ;(3)2.99103 Pa2、(1)1000N;(2)250N;(3)50Pa。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